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5篇
外科学   10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家族性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为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胃部肿瘤科2003年3月至2007年10月收治的91例家族性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同期293例散发性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家族性胃癌患者肿瘤直径小于或等于5 cm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散发性胃癌患者[65.9%(60/91)比52.6%(154/293),P=0.025],低分化者所占比例高于散发性胃癌患者[68.1%(62/91)比55.6%(163/293), P=0.034]。家族性胃癌患者术后5年总体生存率明显低于散发性胃癌患者(25.6%比38.9%,P=0.001);进一步分层分析,T4期家族性胃癌与散发性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14.5%和30.5%;N3期患者分别为10.4%和1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其他T分期和N分期5年生存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肿瘤部位、病理类型、手术方式、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与家族性胃癌患者预后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HR=2.271)、病理类型(HR=1.449)、浸润深度(HR=1.748)及淋巴结转移(HR=1.487)是影响家族性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与散发性胃癌比较,家族性胃癌患者具有肿瘤分化差和预后不佳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神经浸润(perineural invasion,PNI)对胃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1 007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术后病理标本中有无PNI将所有患者分为PNI阴性组和PNI阳性组,分析PNI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其对胃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  结果  1 007例胃癌患者中PNI阳性120例,阳性率为11.9%。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脉管癌栓是PNI的独立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部位、Borrmann分型、肿瘤大小、根治度、TNM分期、术式、癌结节、脉管癌栓、PNI、术前CA19-9及CEA水平与胃癌患者预后相关。PNI阴性和PNI阳性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66.6%和3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BorrmannⅣ型、TNM分期、根治度、癌结节和PNI是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分层分析显示,PNI仅对Ⅰ、Ⅱ和Ⅲa期胃癌预后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PNI是胃癌患者独立预后因素,可作为Ⅰ、Ⅱ和Ⅲa期患者预后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左半结肠癌第253组淋巴结转移及清扫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和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29例左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影响第253组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结果  629例患者中58例(9.2%)有第253组淋巴结转移。肿瘤部位、pT分期、pN分期、癌结节、脉管癌栓和术前CA19-9水平与第253组淋巴结转移独立相关。分层分析显示,第253组淋巴结转移对pN1、pN2a和pN2b期患者预后影响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Ⅲ期左半结肠癌第253组淋巴结转移和未转移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25.9%和6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倾向匹配后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证实第253组淋巴结转移是Ⅲ期左半结肠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HR=1.474,95%CI:1.072~2.498;P=0.037)。  结论  第253组淋巴结转移是Ⅲ期左半结肠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第253组淋巴结状态对肿瘤分期、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存在该组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82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分别为43例、39例。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腹部切口长度、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进流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P<0.05),但是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6%,低于开腹组的2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978,P<0.05);腹腔镜组患者5年复发率为4.6%,开腹组为8.3%。腹腔镜组5年生存率为95.3%,开腹组为9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47,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近期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开腹术,两种治疗方式的远期预后相当。  相似文献   
5.
尽管腹腔镜下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已很普遍,但由于技术困难和潜在的手术风险,腹腔镜全胃切除依然是一个挑战。本研究旨在评估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后的短期手术效果和手术风险。我们从2007—2010年间的1064例行腹腔镜胃癌手术的前瞻性数据库中,搜集到118例胃体或胃上部癌行腹腔镜下全胃切除(LTG)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LTG手术效果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淋巴结转移率(MLR)对淋巴结清扫不足15枚胃癌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3年1月到2007年7月间收治的61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淋巴结清扫数目不足15枚者320例,15枚以上者290例,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病理N分期(pN分期)和不同淋巴结转移度分期(rN分期)中预后的差异.结果 通过Log-rank检验,确定MLR的界值,按此界值可分为rN1(MLR小于或等于10%)、rN2(MLR大于10%,但小于或等于30%)、rN3(MLR大于30%,但小于或等于60%)和rN4(MLR大于60%)4期.对于淋巴结清扫数目不足15枚者,上述不同rN分期患者的生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同一rN分期中,不同pN分期之间生存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于pN2和pN3a期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不足15枚者与15枚以上者的生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在各个rN分期中,两者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预后分析证实,rN分期是淋巴结清扫数目不足15枚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0.012,RR=1.617,95%CI:1.111~2.354).结论 rN分期能很好地对淋巴结清扫不足15枚胃癌患者的预后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癌结节对胃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12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术后病理标本中有无癌结节将所有患者分为癌结节阴性组和阳性组。分析癌结节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其对胃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  结果  本组患者中84例存在癌结节,阳性率为26.9%。单因素分析显示,Borrmann分型、肿瘤大小、浸润深度、N分期、TNM分期、脉管癌栓与癌结节阳性相关;多因素分析证实仅Borrmann分型、N分期和脉管癌栓是癌结节阳性的独立相关因素。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年龄、肿瘤部位、Borrmann分型、肿瘤大小、TNM分期、术式、脉管癌栓和癌结节与胃癌患者预后相关。癌结节阴性组和阳性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67.5%和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年龄、Borrmann Ⅲ/Ⅳ型、TNM分期、脉管癌栓和癌结节是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进一步分层分析显示,癌结节仅对N0~3a期胃癌患者预后影响有统计学意义,N3b期癌结节阴性组和阳性组患者预后无显著差异。癌结节阳性患者预后与N分期、有无脉管癌栓及术后辅助化疗独立相关。  结论  癌结节是胃癌患者独立预后因素,可作为N0~3a期患者预后评价指标,无论分期如何,癌结节阳性者需行术后辅助化疗并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行D:根治术时第14v组淋巴结清扫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至2007年间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31例行胃癌根治术(D2或D2+)并同时加行第14v组淋巴结清扫的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影响第14v组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以及第14v组淋巴结转移与预后的关系。结果131例患者中24例(18.3%)有第14v组淋巴结转移。原发灶部位、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分期、TNM分期、第1、6、8a组淋巴结转移与第14v组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其中原发灶部位和淋巴结分期是影响第14v组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均P〈0.05)。第14v组淋巴结转移和未转移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8.3%和3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预后分析证实。第14v组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进展期胃癌D:根治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9,RR=1.807,95%CI:1.064-3.070)。结论对于进展期胃中下部癌.尤其是肿瘤体积较大、浆膜受侵犯、第6组淋巴结可疑转移的患者,第14v组淋巴结清扫是必要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进展期胃癌第14v组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17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胃癌D2+第14v组淋巴结清扫手术治疗,并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腺癌。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收集手术切除标本详细记录各组淋巴结检出数目及阳性数目。影响第14v组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第14v组淋巴结转移与区域淋巴结转移相关性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70例患者共获取第14v组淋巴结459枚,平均每例患者2.7枚(1—17枚);共检出阳性淋巴结55枚,平均每例患者1.7枚(1~3枚)。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第14v组淋巴结转移与肿瘤根治程度、肿瘤直径、肿瘤淋巴结转移(N分期)、肿瘤远处转移(M分期)相关。进一步分析发现:肿瘤%切除、肿瘤直径≤4cm、NO期、M0期的进展期胃癌患者比较,肿瘤R,或R:切除、肿瘤直径〉4cm、N2期、N3期、M1期的患者更易发生第14v组淋巴结转移(OR=3.899,2.646,19.231,33.929,5.000,95%可信区间:1.111—13.677,1.075~6.516,2.333—158.548,4.310—267.112,1.617—15.464,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分期是影响进展期胃癌患者第14v组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与N0期患者比较,N2、N3期患者更容易发生第14v组淋巴结转移(OR=15.248,26.287,95%可信区间:1.811—128.386,3.244—213.034,P〈0.05)。区域淋巴结转移与第14v组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第4sb、4d、5、6、7、8a、9、11p、12a、16组淋巴结转移与第14v组淋巴结转移相关(OR=3.923,3.335,2.693,5.641,3.100,4.203,3.655,3.660,3.838,17.400,95%可信区间:1.264~12.177,1.425~7.807,I.149—6.312,2.126~14.965,1.311~7.330,1.735~10.185,1.395~9.582,1.331~10.666,1.086—13.571,2.707—111.837,P〈0.05)。结论N分期是第14v组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上游淋巴结中第6组淋巴结状态是预测第14v组淋巴结转移的最佳淋巴结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肿瘤最大径对T4a期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Kaplan-Meier生存分析筛选T4a期胃癌肿瘤最大径的最佳截点值,并据此将患者分为2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对T4a期胃癌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并对预后独立影响因素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T4a期胃癌肿瘤最大径最佳截点值为8 cm.2组患者的肿瘤部位(x2=15.695)、分化类型(x2=4.393)、大体形态(x2=5.629)和早期复发(x2=4.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x2 =4.463)、肿瘤最大径(x2=9.057)、Borrmann分型(x2=6.679),分化类型(x2 =5.122)、肿瘤部位(x2=8.707)和N分期(x2=132.954)与T4a期胃癌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HR =1.339),分化类型(HR=1.169)和N分期(HR=1.876)为T4a期胃癌预后独立影响因素(P<0.05).进一步按肿瘤最大径分层分析,N分期(HR =2.014)和分化类型(HR=1.192)是最大径<8 cm组T4a期胃癌预后独立影响因素(P<0.05),N分期(HR=1.876)是最大径≥8 cm组T4a期胃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0).预后独立影响因素分层分析显示,无淋巴结转移或低分化的T4a期胃癌,≥8 cm组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8 cm组(HR=0.182、0.653,P<0.01).结论 肿瘤大小截点值为8 cm时,肿瘤最大径是影响T4a期胃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可显著影响无淋巴结转移或低分化胃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