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患者,男,12岁,爬树掏鸟窝时被10kV高压电击中头顶。急诊在当地医院行气管切开等治疗,行头颅CT检查未见颅内异常。伤后21h转入我院。查体:神志不清,嗜睡,偶有烦躁;头部肿胀,颅顶创面18cm×12cm,头皮烧焦,其中有8cm×8cm颅骨裸露,部分骨板变性;面颈部、肩部、胸腹部有深Ⅱ-Ⅲ度创面,双大腿有数个电流出口。诊断:(1)电烧伤总面积31%,其中深Ⅱ度25%,Ⅲ-Ⅳ度6%TBSA;(2)脑水肿。入院后给以抗感染、营养支持、脱水、营养脑细胞等治疗。入院4天后患者清醒,无烦躁,对答切题,生命体征稳定,头部水肿消退。[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肋间后动脉外侧皮穿支皮瓣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选用新鲜成人标本6具,行血管造影、三维重建及层次解剖,观测第6~ 10肋间后动脉外侧穿支的类型、管径、走行、出筋膜后轴向等.临床应用第7~ 10肋间后动脉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9例,皮瓣面积9.0 cm×7.0 cm~16.0 cm×12.0 cm. 结果 第6~ 10肋间后动脉外侧皮穿支来源于胸主动脉发出的肋间后动脉,于腋中线前后经肋间肌穿出深筋膜.肋间后动脉外侧皮穿支平均外径( 1.70±0.14)mm.其前支穿出深筋膜后走行长度(87.56±6.48) mm.临床上应用肋间后动脉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9例,效果满意. 结论 肋间后动脉外侧皮穿支可形成多种类型的轴型皮瓣,用于修复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4.
高压电烧伤颈部术后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15岁,被10 kV高压电烧伤后9 h入院.查体:左腕部创面4 cm×5 cm,焦黄,手指无血运;颈肩部创面25cm×30 cm,肌肉外露;左大腿外侧创面20cm×15 cm.诊断:电烧伤总面积12%,其中深Ⅱ度4%、Ⅳ度8%TBSA.行左前臂清创探查,见腕部血管肌肉全部变性、坏死,因患者不同意截肢,清创后用油纱布敷料包扎.伤后2 d,患者血小板计数(PLT)477×109/L,红细胞(RBC)4.14×109/L.伤后4 d行左大腿巨大创面清创切痂植皮术,左前臂行截肢术.伤后6 d患者体温38.0~39.6℃,查PLT 772×109/L、RBC2.55×109/L、白细胞20×109/L,颈肩部创面液化、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给予抗生素、红细胞悬液、白蛋白等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在头部电烧伤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4例电烧伤患者头部电烧伤创面的治疗方法及其临床效果。结果4例股前外侧穿支皮瓣顺利成活,头部外形恢复良好。结论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头部电烧伤创面,供瓣区损伤小,无需损伤主干血管,组织块合适,无需二期修薄,缩短治疗周期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危重烧伤病人在早期抢救治疗中应用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我科在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56例危重烧伤病人采用中心静脉留置导管输液和血流力学的监测,静脉穿刺插瞥部位选择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等,同时尽可能避开刨面,选用双腔静脉导管和三腔静脉导管。结果 应用深静脉穿刺留置导管建立静脉通道输液快速方便,能及时补充血容量,快速的纠正休克,同时用于血流动力学监测变化。结论 在危重度大面积烧伤病人抢救治疗中应用深静脉穿刺留置导管,留管时间较长,感染机率低,创伤性小,通过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早期给予输液、营养支持治疗等明显的减少了危重烧伤病人的并发症,其临床应用具有明显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生长激素治疗重度烧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36例重度烧伤病人应用生长激素治疗观察创面愈合时间,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水平,并发感染等情况。选择30例病人做对照组。结果 生长激素治疗组使创面愈合时间明显提前,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水平恢复明显,并发感染机率低。结论 烧伤病人应用生长激素治疗能促进细胞生长促进创面修复,阻止高分解代谢,促进蛋白合成的作用,增强机体免疫力,减少感染机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在肋间后动脉外侧皮瓣穿支皮瓣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拟行肋间后动脉外侧皮瓣穿支皮瓣术的患者术前采用PHILIPS IU22高分辨率彩超仪检测第8~10肋间后动脉外侧皮瓣穿支皮瓣供血穿支的穿支点、管径、出筋膜后轴向、血流速度,并对其定位。应用第8~10肋间穿支血管供养的皮瓣对其缺损创面进行修复,观察其修复效果。结果检测出第8~10肋间后动脉外侧皮穿支在肋间肌穿出深筋膜位于腋中线前后;肋间后动脉外侧皮穿支72条,未见缺如及变异现象,穿支动脉起始部管腔内径(1.67±0.14) mm,血流峰值流速18~32 cm/s;所有患者采用肋间后动脉外侧皮瓣穿支蒂皮瓣修复组织缺损创面效果满意。结论高分辨率彩超能简便、直观地定位肋间后动脉外侧皮瓣穿支皮瓣供血穿支的穿出点、管径、出筋膜后轴向、血流速度,其对术前设计皮瓣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足创面修复是临床棘手问题,由于机体局部组织损毁且再生障碍,通过血管、神经营养修复创面的途径受损,多种细胞因子紊乱等多因素影响,传统治疗方法往往难以取得良好治疗效果。干细胞是一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且具有免疫调节、旁分泌等功能,有助于全方位修复创面,目前在糖尿病足创面中极具应用前景。但由于干细胞治疗相关参数仍然...  相似文献   
10.
病例1 患者男,38岁,面部被95%浓硫酸烧伤,右面部、鼻右侧半、右耳廓皮肤皮革样,无痛觉,右眼上下睑及眼球未见异常。诊断:右面部硫酸Ⅲ度烧伤1.5%TBSA。入院后用自来水冲洗30min,0.1%新洁尔灭清冼创面后,涂磺胺嘧啶银霜制痂。3周后创面溶痂,基底见肉芽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