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7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药含药血清对大鼠肝细胞膜ATP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清热利湿中药对肝细胞膜ATP酶活性的影响。探讨其防治结石形成的机理。方法:采用肝脏原位灌注消化法体外培养大鼠肝细胞,以及血清药理学方法,测定肝细胞膜Ca^2+-Mg^2+-AT-Pase、Na^+K^+ATPase的活性。结果:10倍量和20倍量载药(清热利湿中药)血清能提高炎性细胞因子刺激后Ca^2+-Mg^2+-ATPase、Na^+-K^+-ATPase活性。结论:清热利湿中药可能是通过提高肝细胞膜ATP酶活性,减轻细胞内钙超载,降低胆汁的成石倾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动态观察6种中药或有效成分对小鼠成纤维细胞瘤细胞(L-929细胞)活性的影响,筛选出对其有效的药物。方法以传代培养的L-929细胞为靶细胞,以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活性。每种药选择3个浓度,连续观测5个时间点。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复方丹参注射液等6个药物与对照组相比对L-929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且某些药的不同浓度之间的抑制作用也有显著差异。肿瘤坏死因子与其他药物作用比较抑制作用最为明显。结论本实验系统正确、可靠,复方丹参注射液等6种药物有不同程度的抑制L-929细胞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利胆扶正颗粒治疗对细胞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48例梗阻性黄疸患者随机分为一般治疗组、美能组和中药组。分别于手术前、术后第1、7d测定外周血辅助T细胞(CD4)、细胞毒性T细胞(CD8)含量。[结果]术后第1dCD4、CD8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第7d中药组明显高于一般治疗组P<0.05。[结论]中药治疗组对梗阻性黄疸围手术期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磷酸鞘氨醇(S1P)对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肺损伤(ANP—U模型组)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s1P处理组(S1P组)。3组动物于术后6h留取标本作如下实验:(1)测定血清淀粉酶和血脂肪酶。(2)测定左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3)行左肺组织病理学检查。(4)取左肺进行肺泡灌洗测定蛋白含量;细胞沉淀涂片行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5)行胰腺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S1P组在造模后6h,肺组织MPO水平、肺泡灌洗液蛋白含量、肺泡灌洗液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均显著低于模型组(均为P〈0.01);肺组织病理组织学改变显著减轻。与模型组比,S1P组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及胰腺病理无明显改变。结论S1P对大鼠ANP—IL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有可能作为临床治疗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凉血活血方对脓毒症大鼠白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药理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9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模型组(20只)、凉血活血方治疗组(分为大,中,小剂量组,每组20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制作脓毒症模型,造模同时分别进行灌胃治疗,给予大,中,小剂量的活血凉血方浸膏,观察72h动物死亡率;在造模72h后腹主动脉取血抗凝,溶血素处理后,分别加入不同荧光素标记的CD11b、CD31、CD54、CD62L抗体,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白细胞表面4种黏附分子的表达情况;行气管插管进行肺泡灌洗,收集分离白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4种黏附分子的表达情况;留取肝、肺及末段回肠组织,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结果:模型组大鼠血中及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黏附分子CD11b、CD31、CD54、CD62L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增高;大,中剂量凉血活血方治疗可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血中及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CD11b、CD31、CD54、CD62L表达,显著降低肝、肺及末段回肠组织MPO活性;凉血活血方大剂量组动物死亡率显著降低。结论:脓毒症状态下白细胞黏附因子的异常高表达及其与血管内皮的黏附作用可介导多种脏器功能障碍,活血凉血中药可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系列黏附分子高表达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清热解毒方对脓毒症大鼠血液中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制备脓毒症大鼠模型.将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QR4组、QR5组、血必净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观察各组血液中血小板表面蛋白CD62p表达的情况.结果 模型组大鼠血细胞CD62p表达增高,与正常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QR4,QR5组CD62p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结论 QR4,QR5能调整外周血中血小板的活化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凉血活血方对腹腔感染脓毒症大鼠肠组织纤溶及胶原代谢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5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凉血活血方治疗组。模型组大鼠以丝线结扎盲肠末端,针头穿孔,挤出少许粪便后关腹,制作腹腔感染脓毒症模型。治疗组于术后开始给予活血凉血方进行ig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72 h,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ig。统计动物死亡率,ELISA法测定存活大鼠肠组织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Ⅰ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PAI-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0(FGF-10),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含量或活性。结果:凉血活血方治疗组动物死亡率为25%,与模型组(65%)比较显著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t-PA水平显著降低(P<0.01),而PAI-1,CTGF,FGF-10,I型胶原,III型胶原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凉血活血方治疗组t-PA水平显著回升(P<0.01),而PAI-1,CTGF,FGF-10,Ⅰ型胶原,Ⅲ型胶原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凉血活血方具有良好的纤溶调节、抗胶原增生作用,对腹腔感染脓毒症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白及丹参溶胶局部涂抹联合大承气汤灌胃对大鼠损伤性腹腔粘连的预防作用机理.方法:采用钳夹肠管的方法制作大鼠腹腔粘连模型,观察肠损伤表面直接涂抹白及丹参溶胶,术后灌胃大承气汤对模型动物腹腔粘连程度、粘连率、血清内毒素、SOD、损伤肠段羟脯氨酸含量、肠组织NF-κB表达以及损伤肠段病理改变的影响.结果:与其他处理组相比,直接涂抹 大承气汤组粘连程度及粘连率显著降低(P值均小于0.05);血清内毒素、SOD显著降低(P值均小于0.01);损伤肠段NF-κB表达明显降低,肠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减轻.结论:白及丹参溶胶局部涂抹结合大承气汤灌胃,可在局部形成物理屏障、减轻损伤肠段局部的炎症反应;促进术后肠管运动,降低血清内毒素水平,减少腹腔粘连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丹参粉针剂对巨噬细胞NF-κB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观察丹参粉针剂对硫乙醇酸盐(TG)激活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给小鼠腹腔内注射硫乙醇酸盐(TG),3天后收集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acrophage),并进行纯化、培养,于培养的巨噬细胞中分别加入3个不同剂量的丹参粉针剂,孵育18h后,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技术对巨噬细胞进行NF-κB荧光染色,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巨噬细胞核内NF-κB活性的变化,并对荧光像素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TG刺激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NF-κB表达显著升高(P<0.01);丹参粉针剂在1×10-5mg/L剂量时能显著抑制巨噬细胞NF-κB的表达(P<0.01).结论:丹参粉针剂确能抑制TG刺激引起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NF-κB的表达,推测丹参粉针剂可能通过抑制NF-κB表达而发挥抗炎作用;本研究也为丹参粉针剂的临床应用提供了进一步的理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中药对清解通下中药在防治腹膜粘连中的增效作用。方法:采用盲肠结扎加盲肠穿孔法制作大鼠细菌性腹膜炎引致腹膜粘连的动物模型,观察经口投予中药防治腹膜粘连的功效,同时检测粘连组织中羟脯氨酸(OHP)、I、III型胶原含量的变化。结果:活血清下汤方较单用上述活血或通下方具有更强的抗腹膜粘连形成和减少粘连组织中羟脯氨酸和I、III型胶原含量的作用。结论:在防治腹膜粘连形成过程中活血化瘀中药能对清解通下中药产生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