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
目的:从交联度、细胞毒性、溶胀率与降解率方面比较京尼平和戊二醛交联明胶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实验于2005-06/2006-01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实验中心完成。①材料分为两组,京尼平组用10g/L京尼平交联明胶72h,戊二醛组用10g/L戊二醛交联明胶24h。②检测交联度:每组材料取8个样本,其中5个加入碳酸氢钠和三硝基苯磺酸,再加盐酸,在346nm测吸光度值(A三硝基苯磺酸)。另取3个样本先加盐酸,然后再加三硝基苯磺酸,其余步骤相同,测得吸光度取平均值作为对照(A对),交联后吸光度值为:A交联后=A三硝基苯磺酸-A对。再取11mg明胶加19μL水,不加京尼平,同样步骤测吸光度,得到交联前吸光度(A交联前)。交联度=(A交联前-A交联后)/A交联前×100%。③细胞毒性试验:按照1cm2/mL比例用培养液浸提5组材料制备浸提液,将中国仓鼠V-79细胞种植于96孔板,分为3组:阴性组(单纯培养液)、京尼平组(加京尼平明胶浸提液)、戊二醛组(加戊二醛明胶浸提液),48h后做四甲基氮唑蓝检测。细胞相对增殖率=浸提液组平均A值/阴性对照组平均A值×100%。各组的细胞相对增殖率转换成6级(0~5级)细胞毒性以评定材料的毒性程度。④溶胀度与降解率:材料交联完成后立即称重(W0)。然后在离心管中加2mL无菌磷酸盐缓冲液,24h后两组各取8个材料,用无菌滤纸擦干水分后称重(W1)。溶胀率=(W1-W0)/Wo×100%。其他材料3d换液1次,于1,2,3,4,8,12周分别取出两组材料各8个,用无菌滤纸擦干水分后称重(W2)。降解率=(W1-W2)/W1×100%。结果:①京尼平和戊二醛交联明胶材料的交联度分别为79.1%和52.3%。②京尼平材料的溶胀度高于戊二醛材料犤(166±38)%,(133±31)%,P<0.05犦。③京尼平和戊二醛材料在磷酸盐缓冲液中浸泡12周,降解率差异无显著性(14.1%,12.6%)。④戊二醛交联明胶的浸提液培养的细胞出现坏死现象,而京尼平材料浸提液培养的细胞生长良好。京尼平和戊二醛材料的细胞增殖度分别为96.6和23.1。结论:京尼平交联明胶材料与戊二醛交联明胶材料比较,交联度降低,溶胀度增加,但二者制成的材料在磷酸盐缓冲液中浸泡12周都仅有少量降解,差异无显著性。京尼平的细胞毒性明显低于戊二醛。  相似文献   
2.
麻松  阎景龙  林欣  潘海涛  王新涛  杨显生 《医学争鸣》2006,27(18):1694-1696
目的:观察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骨髓基质细胞(MSC)或成骨细胞移植修复大鼠骨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制作大鼠颅骨缺损动物模型,培养同种异体新生大鼠的MSC及成骨细胞,复合自体颗粒骨后植入骨缺损区,X线摄片观察骨愈合情况;RT-PCR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水平.结果:植入微小颗粒骨复合成骨细胞组颅骨缺损愈合最快(7.33±0.44)wk,TGF-β1,bFGF表达出现早,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植入微小颗粒骨复合MSC组颅骨缺损愈合时间居中(8.67±0.69)wk,TGF-β1,bFGF表达早于单纯微小颗粒骨组(P<0.05).单纯微小颗粒骨植入组颅骨缺损愈合慢(11.67±1.52)wk,TGF-β1,bFGF表达出现晚.结论:微小颗粒骨复合细胞移植修复颅骨缺损,细胞因子表达早,缺损愈合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3.
京尼平交联明胶特性随时间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京尼平交联明胶材料的交联度、细胞毒性、溶胀度、降解率等特性随交联时间的变化.用1%京尼平交联明胶,按交联时间分为7组:10 min组、30 min组、1 h组、2 h组、12 h组、24 h组、72 h组.结果显示京尼平可有效交联明胶,随着交联时间延长,交联度增加,溶胀度和降解率降低.交联10 min的材料,交联度低(26.7%),溶胀度高(265%),不到一周就完全降解,说明材料很不稳定,易降解;交联30min的材料,交联度(45.7%)、溶胀度(207%)、降解率与10 min材料比都有明显变化,4周未完全降解,8周完全降解,说明京尼平可以在30 min内显著改变明胶性能;30 min后的材料,随交联时间延长,交联度逐渐增加,溶胀度和降解率逐渐降低.交联72 h的材料,交联度73.1%,溶胀度153%,12周仅降解15.6%.MTT法测各组材料细胞增殖率在87.9%~105.4%之间,说明京尼平交联明胶材料细胞毒性均很低.  相似文献   
4.
蛋白胶联剂京尼平与戊二醛的生物学特性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从交联度、细胞毒性、溶胀率与降解率方面比较京尼平和戊二醛交联明胶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实验于2005-06/2006-01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实验中心完成。①材料分为两组,京尼平组用10g/L京尼平交联明胶72h,戊二醛组用10g/L戊二醛交联明胶24h。②检测交联度:每组材料取8个样本,其中5个加入碳酸氢钠和三硝基苯磺酸,再加盐酸,在346nm测吸光度值(A三硝基萃磺酸)。另取3个样本先加盐酸,然后再加三硝基苯磺酸,其余步骤相同,测得吸光度取平均值作为对照(A对),交联后吸光度值为:A变联后=A三硝基萃磺酸 A对o再取11mg明胶加19μL水,不加京尼平,同样步骤测吸光度,得到交联前吸光度(A交联前)。交联度=(A交联前-A交联后)/A交联前&;#215;100%。③细胞毒性试验:按照1cm^2/mL比例用培养液浸提5组材料制备浸提液,将中国仓鼠V-79细胞种植于96孔板,分为3组:阴性组(单纯培养液)、京尼平组(加京尼平明胶浸提液)、戊二醛组(加戊二醛明胶浸提掖),48h后做四甲基氮唑蓝检测。细胞相对增殖率=浸提液组平均A值/阴性对照组平均A值&;#215;100%。各组的细胞相对增殖率转换成6级(0—5级)细胞毒性以评定材料的毒性程度。④溶胀度与降解率:材料交联完成后立即称重(Wo)。然后在离心管中加2mL无菌磷酸盐缓冲液,24h后两组各取8个材料,用无菌滤纸擦干水分后称重(W1)。溶胀率=(W1-W0)/Wo&;#215;100%。其他材料3d换液1次,于1,2,3,4,8,12周分别取出两组材料各8个,用无菌滤纸擦干水分后称重(W2)。降解率=(W1-W2/W1&;#215;100%。结果:①京尼平和戊二醛交联明胶材料的交联度分别为79.1%和52.3%。②京尼平材料的溶胀度高于戊二醛材料【(166&;#177;38)%,(133&;#177;31)%,P〈0.05】。⑧京尼平和戊二醛材料在磷酸盐缓冲液中浸泡12周,降解率差异无显著性(14.1%,12.6%)。④戊二醛交联明胶的浸提液培养的细胞出现坏死现象,而京尼平材料浸提液培养的细胞生长良好。京尼平和戊二醛材料的细胞增殖度分别为96.6和23.1。结论:京尼平交联明胶材料与戊二醛交联明胶材料比较,交联度降低,溶胀度增加,但二者制成的材料在磷酸盐缓冲液中浸泡12周都仅有少量降解,差异无显著性。京尼平的细胞毒性明显低于戊二醛。  相似文献   
5.
麻松  阎景龙  林欣  潘海涛  王新涛  杨显生 《医学争鸣》2005,26(13):1174-1176
目的:观察自体微小颗粒骨对骨髓基质细胞(MSCs)的诱导作用及复合MSCs移植修复大鼠骨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全骨髓培养法获得大鼠MSCs,分别以块状骨和微小颗粒骨诱导MSCs,半定量RT-PCR,免疫组化测定细胞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OCN)和Ι型胶原的表达.制作大鼠颅骨缺损动物模型,培养同种异体新生大鼠的MSCs,复合自体颗粒骨后植入骨缺损区,X线摄片观察骨愈合情况;5-溴脱氧尿嘧啶(BRDU)标记观察移植细胞成活情况.结果:MSCs与颗粒骨混合培养,ALP,OCN和Ι型胶原的表达高峰提前,表达水平高于块状骨.植入微小颗粒骨复合MSCs组颅骨缺损愈合优于单纯植入微小颗粒骨,可见BRDU标记细胞存活.结论:微小颗粒骨具有骨诱导活性,复合MSCs移植修复颅骨缺损,缺损愈合加快,移植细胞可存活.  相似文献   
6.
目的:制备仿生化的组织工程人工骨,观察分析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复合磷酸钙骨水泥修复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的效果。 方法:实验于2004-03/2005-01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组织工程实验室完成。①选取44只3月龄健康日本大耳白兔作为受体,随机分为3组:组织工程人工骨组36只(兔左侧桡骨缺损),磷酸钙颗粒骨复合物组36只(兔右侧桡骨缺损),空白对照组8只。②组织工程人工骨组、磷酸钙颗粒骨复合物组于双侧桡骨中段作纵形切口,显鳝桡骨,建立双侧桡骨15mm长的桡骨一骨膜缺损模型。③组织工程人工骨组植入自体微小颗粒骨、磷酸钙骨水泥、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物,植入前该复合物与兔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成骨细胞混合培养5d;磷酸钙颗粒骨复合物组单纯植入自体微小颗粒骨、磷酸钙骨水泥的复合物,不使用促骨化、血管化的细胞因子及种子细胞;空白对照组骨缺损区旷置,不予任何充填物。④各组术后每天肌注青霉素40万u,组织工程人工骨组、磷酸钙颗粒骨复合物组分别于术后4,8,12周取材,12只/次。进行影像学、组织学及电镜检查,观察人工骨的骨化、血管化以及骨缺损修复情况。 结果:实验选取44只大耳白兔作为受体,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放射学以及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组织工程人工骨组、磷酸钙颗粒骨复合物组的骨缺损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修复,但组织工程人工骨组在成骨速度、成骨质量、血管化程度等方面均优于磷酸钙颗粒骨复合物组。②新生骨及新生血管定量分析表明,术后4,8,12周组织工程人工骨组的新生血管面积百分比、新骨形成面积百分比均优于磷酸钙颗粒骨复合物组(P〈0.05)。 结论: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复合磷酸钙骨水泥制备的组织工程化人工骨能够加快人工骨骨化和血管化的进程,有效修复骨缺损。  相似文献   
7.
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组织工程学(tissue engineering,TE)是生物医学工程学的分支。它是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工程学的原理,研究开发能修复和改善损伤组织结构与功能的生物替代物的一门科学,是一个综合细胞生物学、材料科学、生物化学、化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学和移植学等多学科的交叉领域;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3个方面:(1)种子细胞;(2)细胞外基质替代物支架材料;(3)组织工程化组织对各种病损组织替代。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京尼平(C11H14O5)交联明胶的特性及其复合颗粒骨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方法从交联度、细胞毒性、溶胀度、体外降解率等方面,观察交联时间和京尼平浓度对京尼平交联明胶特性的影响。以兔桡骨缺损为模型,分为空白组、颗粒骨组、黏合颗粒骨组,通过X线、组织学切片观察各组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随着交联时间和京尼平浓度增加,交联度增加,溶胀度和降解率降低;各组材料细胞毒性均很低;京尼平交联明胶可有效黏合颗粒骨并修复兔桡骨缺损。结论京尼平交联明胶材料细胞毒性很低,其特性可随交联时间和京尼平浓度调节;适宜比例的明胶、京尼平可黏合颗粒骨并修复兔桡骨缺损。  相似文献   
9.
微小颗粒骨复合细胞移植治疗大鼠颅骨缺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观察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骨髓基质细胞(MSC)或成骨细胞移植修复大鼠颅骨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制作大鼠颅骨缺损动物模型,培养同种异体新生大鼠的骨髓基质细胞及成骨细胞,复合自体颗粒骨植入骨缺损区,X线摄片观察骨愈合情况;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骨钙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水平。结果植入微小颗粒骨复合成骨细胞组颅骨缺损愈合最快,骨钙素、TGF-β1表达出现早,与另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植入微小颗粒骨复合骨髓基质细胞组颅骨缺损愈合时间居中,骨钙素、TGF-β1表达早于单纯微小颗粒骨组(P<0.05)。结论 微小颗粒骨复合细胞移植修复颅骨缺损,细胞因子表达早,缺损愈合明显加快,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备仿生化的组织工程人工骨,观察分析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复合磷酸钙骨水泥修复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实验于2004-03/2005-01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组织工程实验室完成。①选取44只3月龄健康日本大耳白兔作为受体,随机分为3组:组织工程人工骨组36只(兔左侧桡骨缺损),磷酸钙颗粒骨复合物组36只(兔右侧桡骨缺损),空白对照组8只。②组织工程人工骨组、磷酸钙颗粒骨复合物组于双侧桡骨中段作纵形切口,显露桡骨,建立双侧桡骨15mm长的桡骨-骨膜缺损模型。③组织工程人工骨组植入自体微小颗粒骨、磷酸钙骨水泥、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物,植入前该复合物与兔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成骨细胞混合培养5d;磷酸钙颗粒骨复合物组单纯植入自体微小颗粒骨、磷酸钙骨水泥的复合物,不使用促骨化、血管化的细胞因子及种子细胞;空白对照组骨缺损区旷置,不予任何充填物。④各组术后每天肌注青霉素40万u,组织工程人工骨组、磷酸钙颗粒骨复合物组分别于术后4,8,12周取材,12只/次。进行影像学、组织学及电镜检查,观察人工骨的骨化、血管化以及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实验选取44只大耳白兔作为受体,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放射学以及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组织工程人工骨组、磷酸钙颗粒骨复合物组的骨缺损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修复,但组织工程人工骨组在成骨速度、成骨质量、血管化程度等方面均优于磷酸钙颗粒骨复合物组。②新生骨及新生血管定量分析表明,术后4,8,12周组织工程人工骨组的新生血管面积百分比、新骨形成面积百分比均优于磷酸钙颗粒骨复合物组(P<0.05)。结论: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复合磷酸钙骨水泥制备的组织工程化人工骨能够加快人工骨骨化和血管化的进程,有效修复骨缺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