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3篇
  200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数片机是采用双回转盘式数片或数丸、装瓶,生产率高。更换不同孔径的数片盘可以对不同大小、粒数、糖衣或非糖衣的片药、丸药进行自动数片、装瓶及送瓶,适用范围广。数片机是制药包装自动化不可缺少的重要设备。  相似文献   
2.
伊曲康唑治疗侵袭性肺曲霉菌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敖宇  陈懿  卢家桀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1):1017-1018
侵袭性肺曲霉病(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IPA)是一种病死率很高的深部真菌感染[1,2],早期诊断的困难和初期治疗的延误是该病预后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就中医专业本科生专业英语的教学进行了思考,认为应该从课程的定位紧扣“医学”和“英语”这两个环节,授课时充分调动学生的自学本领,在教学进度的安排、教学内容的偏重、教学资源的利用等方面进行一些试点改进。  相似文献   
4.
267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原学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67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原学分布和耐药性。结果267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83.89%)、畏寒或寒战(59.18%)、右上腹痛(58.05%)。外周血液白细胞增多占58.80%,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占60.04%,碱性磷酸酶升高占35.96%。所获116株细菌中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31.03%、27.59%和8.62%。阿米卡星、头孢菌素类和泰能对革兰阴性菌敏感性较好,喹诺酮类和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菌敏感性较好。结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细菌性肝脓肿的优势菌,对当前常用抗生素敏感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清糖类抗原CA153、CA72-A、CA125及p-AKT、AKT水平联合检测用于子宫内膜恶性肿瘤的评定价值。方法选择子宫内膜恶性肿瘤患者42例为恶性肿瘤组,另选取42例良性肿瘤患者作为良性肿瘤组,20例体检正常者作为健康组,对所有患者,基于电化学发光罗氏检测方法测评血清CA153、CA72-A、CA125水平,ELISA试剂盒法测评血清中p-AKT、AKT水平。结果血清CA153、CA72-A、CA125、p-AKT、AKT水平均呈现良性肿瘤组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且恶性肿瘤组均显著高于良性肿瘤组和健康组(P〈0.05);五个指标的联合检测,准确性和敏感性比各组单独使用显著增加(P〈0.05),而特异性一般或有所下降。结论 CA153、CA72-A、CA125、p-AKT、AKT水平与子宫内膜癌性肿瘤呈现明显关联,且五种指标联合检测用于子宫内膜恶性肿瘤评定的准确性和敏感性均高于单独指标测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53(CA153)、AKT水平与子宫内膜肿瘤相关性.方法 选取子宫内膜恶性肿瘤患者40例为恶性肿瘤组,子宫内膜良性肿瘤患者40例为良性肿瘤组,另选取健康同龄人30例为健康组,3组患者均采用ELISA试剂盒法测定血清中AKT水平,采用罗氏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中CA153、CA125、AKT水平.结果 良性肿瘤组CA125、AKT阳性率显著高于健康组;恶性肿瘤组CA125阳性率、AKT阳性率显著高于良性肿瘤组和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CA153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CA125、AKT水平与子宫内膜恶性肿瘤具显著相关性,二者的表达异常可作为子宫内膜恶性肿瘤的检测和评定.  相似文献   
7.
代阳  卢家桀  雷秉钧  杨尧 《四川医学》2005,26(8):866-866
患者,男,52岁,因发热,尿频,尿急,尿痛1d于2004年6月13日入我院。患者于入院前1d,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达39℃,伴尿频、尿急、尿痛、无畏寒、寒颤,无咳嗽、咯痰、腹痛、腹泻。患者2个月前在南京某医院诊断“结核性胸膜炎”,予异烟肼0.3g,1次/d,利福喷叮0.6g,2次/周,吡嗪酰胺0.75g,1次/d,抗结核治疗,一直服药至入院当日。抗结核治疗前(2004年4月15日)在当地医院查白细胞为7.9×109/L,中性粒细胞0.67,服药期间,定期检测肝功,未监测血常规。既往有双足部真菌感染,但一直未使用抗真菌药物。其他药物史、职业接触史无特殊。体格检查:T39℃,P1…  相似文献   
8.
9.
目的通过总结、分析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CAEBV)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提高对CAEBV的诊断、治疗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3年1月诊治的9例CAEBV患者的临床症状特点,以及实验室检食、病原学相关检查、影像学和病理学检佥结果等,并评估其对药物治疗的反应和随访、预后表现。结果CAEBV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主要表现为发热、肝脾和淋巴结肿大,其他尚有乏力、恶心、皮疹、黄疸等。辅助检查的异常发现包括:贫血、白细胞降低、中性粒细胞降低、血小板减少、乳酸脱氧酶及羟丁酸脱氢酶升高等肝功能异常及胸部影像学的异常表现等。病原学相关检查结果:6例患者抗EB病毒衣壳抗原IgA抗体升高,8例EB病毒早期抗原IgG为阳性,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俭测外周血EB病毒DNA载量(中位数)为3.07×10^5copies/mL。9例患者中6例死亡,其中1例死于颅内出血,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死于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死于肺部感染4例患者进展为淋巴瘤,在抗肿瘤治疗过程中1例死于肝功能衰竭,1例死于严重感染。结论CAEBV临床表现多样且缺乏特异性,常伴有各系统严重并发症,部分患者可进展为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预后差,病死率高,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0.
卢家桀  唐红 《华西医学》2014,(4):797-797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71岁。因“瘙痒3^+个月,发热14d”于2009年3月27日人住我院。入院3^+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瘙痒,无皮疹、发热等症状,于当地医院皮肤科就诊,诊断为“皮肤瘙痒症”,予抗组胺药物、中药等治疗,瘙痒症状无缓解。15d前,患者至当地医院住院治疗,住院第2天即出现发热,最高体温达40℃,无咳嗽、咯痰,无尿频、尿急、尿痛、腹痛、腹泻。当地医院行3次皿培养检查均未见细菌生长,骨髓像检查未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