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5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并发症及防治(附11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并发症及防治原则。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1月至2006年10月116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中转开腹6例,中转率5.2%;术中并发症发生率9.5%(11/116);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10.3%(12/116)。结论:不断提高腹腔镜手术操作技巧,严格按照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操作规范施术,重视关键步骤的解剖及操作程序,具备处置意外的能力,是防治腹腔镜结直肠癌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TME手术的优势。方法:2002年9月至2006年1月行腹腔镜直肠癌TME手术78例,肿瘤位置距离齿线4~15cm,均采用吻合器盆内吻合。结果:本组78例按TME原则采用腹腔镜完成直肠癌手术,术中出血量10~50mL,手术时间2~3h,无术中死亡,术后1例吻合口漏,3例吻合口出血。术后持续胃肠减压时间8~24h,平均术后24~36h开始进食水,1~3d下床活动,1~5d开始排便。术后住院时间7~10d。随访时间3~40个月,1、3年生存率分别为94%(49/52)和92%(23/25),5例患者局部复发,3例患者肝转移,术后因肿瘤转移死亡3例,失访4例;有26例术后不足1年的患者,1例患者可疑局部复发。结论:腹腔镜直肠癌TME手术安全可行,在中低位直肠癌的手术中有明显技术优势,而且有其微创优势。  相似文献   
3.
直肠癌前切除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能有效保证吻合口的血供,减少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术中于乙状结肠系膜内侧打开浆膜,分离至肾前间隙,向左、向尾侧、向头侧进一步游离、扩大该间隙,显露并注意保护左侧输尿管、左侧生殖血管。充分游离肾前间隙后,放入小纱布以作标记。提起肠系膜下血管根部系膜组织,彻底分离清扫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脂肪组织。清晰显露左结肠动脉的走行方向,注意保护之,在其远端夹闭、切断肠系膜下动脉,以保证近端肠管血运。余步骤按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法+双吻合器法切除直肠肿瘤及重建肠道。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辅助下TME手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行全直肠系膜切除 (TME)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自 2 0 0 0年 3月至2 0 0 2年 6月在腹腔镜辅助下行TME手术 4 6例 ,其中Dixon手术 36例 ,Miles手术 10例。结果 :4 6例均按TME原则在腹腔镜辅助下完成手术 ,术中出血 10~ 5 0ml ,手术用时 2 5~ 5h ,无术中死亡病例 ,术后持续胃肠减压8~ 2 4h ,平均术后 2 4~ 4 8h开始进食 ,术后 2~ 3d拔除尿管下床活动 ,术后 3~ 5d正常排便。术后应用疼痛剂2 2例。术后随访 2 8例 1年以上 ,除 1例DukesD期患者局部复发外 ,其余 4 5例无复发及转移。结论 :腹腔镜辅助下TME手术 ,创伤小 ,术后疼痛轻 ,恢复快 ,虽然手术技巧及器械等有待改进 ,但此手术是可行的 ,是有临床应用前景的微创新技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中心型肥胖对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3年4月~2021年1月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行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手术的168例病人临床及病理资料.以男性腰围≥85 cm、女性腰围≥80 cm为中心型肥胖进行分组,肥胖组共64例,非肥胖组共104例.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平衡...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辅助下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癌的射频消融术治疗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肝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优势。方法 :全麻下联合腹腔镜技术对原发性肝癌和多发的肝转移癌灶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结果 :1 0例患者 32个瘤体 ,其中直径 5cm的 2 0个瘤体均一次手术热凝损毁 ,CT和MRI提示肿瘤坏死 ,其中 ,1 5个瘤体完全缓解 (CR)占 75 % ,5个瘤体部分缓解 (PR)占2 5 % ,近期疗效CR +PR为 1 0 0 %。随访 2~ 1 4个月无复发。直径 >5cm的 1 2个瘤体亦予以一次性热凝损毁 ,术后 1~ 8周内AFP、CEA、CA1 9 9肿瘤指标均转阴或下降 ,CT或MRI提示肿瘤热凝损毁 ,近期疗效CR +PR为 83 3%。患者均能耐受射频消融治疗 ,无并发症发生。 1例原发性肝癌术后 1 3个月死于肿瘤扩散。结论 :腹腔镜辅助下肝癌射频消融术治疗直径 5cm的瘤体效果显著 ,对直径 >5cm的瘤体部分有效。此法为腹腔镜辅助下结直肠癌手术中多发肝转移癌灶的处理提供了一种创伤小、时间短、见效快、安全方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Babcock-Black术作为保留肛门的直肠癌切除术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对14例行Babcock-Black术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4例老年患者无手术死亡及并发症,术后6周内全部恢复了肛门的节制功能,并保留了患者的便意及辨别能力,2例术后1年原位复发,3年生存率79%。结论:Babcock-Black术适合老年、肿瘤恶性程度较低并迫切要求保留肛门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  相似文献   
8.
9.
机器人辅助下的腹腔镜手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持镜机器人在腹腔镜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美国摩星公司生产的AESOP30 0 0型机器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2 9例 ,Miles手术 2例 ,乙状结肠癌根治术 8例。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全程均为机器人持镜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 39例均顺利完成 ,无术中中转手术 ,患者无手术风险外的附加危险。结论 :AESOP30 0 0型机器人具有智能化、人性化的特点 ,在人机合一、提供高清晰图像、减轻术者疲劳、提高效率的基础上使手术更安全 ,手术视野更加广泛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ME)加经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手术经验和效果。方法对31例癌灶下缘距离齿状线≤2cm的直肠低位肿瘤进行术前评估,对其中18例进展期直肠癌患者行术前放射疗法和化学疗法。腹部手术施行直肠全系膜切除,向下切断骶骨直肠韧带和部分提肛肌达肛门外括约肌环上缘,沿外括约肌环和肠壁(内括约肌)之间再向下分离1~2cm。肛门手术于癌灶下缘2cm、齿状线下方垂直于肛管处长轴切开内括约肌全层,然后沿内外括约肌间向上游离至腹部,将近端结肠或结肠袋与肛管或肛管-齿状线端端吻合。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31例病人平均随访24月,26例患者无复发和转移,1例患者出现复发和转移,1例患者糖链抗原19-9(CA19-9)增高,但未见转移灶。30例患者手术后肛门功能恢复较满意。结论经括约肌间切除术可用于超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治疗,具有良好的根治性,并能较好保留肛门功能。对较早期或对术前放、化疗敏感的超低位直肠癌、直肠间质瘤、基底广泛息肉和骨盆狭窄的低位直肠癌患者,是一种可选择的根治性保肛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