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6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中药制剂治疗骨折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复方三七片及复方接骨片在骨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80例门诊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复方三七片组、复方接骨片组和对照组。观察3组患者消肿止痛效果、血碱性磷酸酶水平及原始骨痂出现时间。结果:止痛效果显示,复方三七片组及复方接骨片组的止痛效果优于对照组。消肿效果显示,复方三七片及复方接骨片组有效率分别达90%、80%,优于对照组的61.67%。血碱性磷酸酶水平显示,复方三七片及复方接骨片组有效率分别达86.67%、95%,优于对照组的75%。复方三七片及复方接骨片组在第2周即有原始骨痂开始出现,4周内分别有93.33%、96.67%的患者出现原始骨痂,而对照组在第3周才可见原始骨痂出现,4周内有66.67%的患者出现原始骨痂。结论:复方三七片及复方接骨片均能够减轻患部疼痛,促进患部肿胀消退,提高血碱性磷酸酶水平,促进原始骨痂形成。骨折早期(2周内)口服复方三七片有利于消肿止痛,骨折2周后口服复方接骨片有利于骨痂生长、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3D打印胶原/羟基磷灰石支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作用。 方法分离SPF级雄性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实验分为:对照组、浸提组、诱导组及浸提诱导组,MTT法检测对照组,浸提组的细胞增殖情况,对比分析各组细胞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对各组细胞诱导培养17天后进行茜素红染色,观察钙结节染色情况。 结果MTT结果显示,浸提组与对照组在不同时间点的OD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P活性结果显示,不同时间点各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浸提诱导组与浸提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组在48 h及72 h与浸提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茜素红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细胞无钙结节点,浸提组及诱导组镜下肉眼可明显观察到红色区域染色,镜下观察可见钙结节点,浸提诱导组所产生的钙结节点的数量、大小以及染色的颜色深度均明显优于其他各组。 结论3D打印胶原/羟基磷灰石支架具有生物相容性好,可促进BMSCs向成骨分化,对细胞毒性低等特点,适宜用作骨缺损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可缓释诱导因子支架的制备及一期获取自体脂肪来源干细胞(ADSCs)修复猪膝关节软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利用冷冻干燥技术制备冻干缓释支架,应用Elisa方法检测支架缓释诱导因子[转化生长因子- TGF-β2 (TGF-β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浓度.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取猪ADSCs,取2个细胞支架复合体,体外培养3周后观察细胞在支架内的分布情况及软骨外基质的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的分泌情况.制备猪膝关节7 mm×7 mm正方形软骨缺损,同时一期获取足量ADSCs并与支架复合后一期植入缺损部位,观察软骨缺损的修复效果(实验组);以猪膝关节微骨折处理作为对照组,每组3只猪.实验动物于术后2、4个月取材,行大体观察及组织学观察.结果 冻干缓释支架在体外可以缓慢释放诱导因子,释放浓度未呈现迅速下降趋势.体外培养3周后ADSCs在支架内分布广泛、均匀,软骨特异性指标Ⅱ型胶原及蛋白聚糖呈阳性表达.实验组术后2个月有部分透明软骨修复,术后4个月缺损区被软骨组织样填充修复;HE染色显示有典型的透明软骨结构,但细胞密度较正常软骨组织高.对照组关节软骨缺损未能修复,表面充填纤维组织.结论 一期可获取足量用于移植的ADSCs,ADSCs复合在具有诱导分化功能的支架上后可以向软骨细胞分化,从而修复猪膝关节软骨缺损.  相似文献   
4.
背景:核磁共振检查弥补了X射线平片及CT在软骨成像方面的不足,能对骨挫伤和关节软骨损伤做出早期诊断。 目的:探讨MRI对股骨远端负重区骨挫伤合并关节软骨损伤的诊断价值。 方法:股骨远端骨挫伤35例,观察关节镜下关节软骨损伤情况,比较与MRI所见骨挫伤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与结论:关节镜下所见关节软骨损伤与MRI所示股骨远端负重区骨挫伤部位基本吻合,后者信号改变的范围与软骨损伤面积成正比。提示,MRI对骨挫伤合并的关节软骨损伤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尤其Ⅰ度软骨损伤,骨挫伤是重要的间接征象。但在某些情况下MRI尚不能真实反映出关节软骨损伤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在膝关节置换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沈阳市骨科医院收治的需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72例患者随机数表分为ERAS组和对照组,纳入符合膝关节关节炎诊断标准,初次行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排除不符合诊断及纳入标准者。ERAS组采用快速康复理念对患者进行治疗,术前护理及宣教,术中实施微创手术操作,优化的围手术期血液管理、疼痛管理及体温管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术后对实验室指标、膝关节功能评分及康复效果进行评估统计,采用t检验评价其疗效。 结果术后第2天及术后1周ERAS组血红蛋白值高于对照组(术后2 d:t=6.40;术后1周:t=2.85),C反应蛋白值低于对照组(术后2 d:t =-5.27;术后1周:t =-2.01;均为P<0.05)。术后第2周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值和C反应蛋白值未见明显差异,术后两组患者的血沉指标未见明显差异。术后15 d ERAS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膝关节功能评分(HSS)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VAS:t=-3.08,HSS:t=2.7,P<0.05)。术后1个月ERAS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股四头肌肌力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58,P<0.05)。 结论ERAS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具有较好的康复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加味四物汤对荷骨肉瘤小鼠肿瘤体内浸润生长和免疫器官的影响。方法建立KHOS成骨肉瘤原位移植模型,通过加味四物汤灌胃干预动物模型,观察其对移植瘤的生长情况及其对肝、脾组织脏器的影响。结果加味四物汤高剂量组有明显的抑瘤效果(P<0.01),中、低剂量组无明显抑瘤作用(P>0.05),加味四物汤高剂量组27.74%的抑瘤率高于中、低剂量组的3.98%、9.24%。肝、脾组织脏器指数变化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加味四物汤可以抑制荷瘤小鼠体内肿瘤的生长,但与药物浓度相关。对荷瘤小鼠的肝脾等免疫器官无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膝关节粘连多是由于膝关节周围骨折尤其是涉及关节面的骨折、长期的膝关节制动、功能锻炼不及时、不正确所致。以往手术切开松解及股四头肌成形的治疗方法存在创伤大、疼痛剧烈、影响功能训练、易出现术后并发症的弊端。笔者自2005年6月~2007年4月期间,采用关节镜下松解并结合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粘连,疗效满意,结果报道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自体脂肪来源干细胞(ADSCs)移植修复猪膝关节软骨缺损,观察关节滑液中炎性因子的变化,以评估干细胞移植对微环境的影响。方法建立猪膝关节7 mm×7 mm正方形软骨缺损模型,实验组Ⅰ期获取足量ADSCs,复合在Ⅰ型胶原缓释诱导因子支架上,植入缺损部位;设立软骨缺损钻孔治疗对照组。实验动物术后2、4个月取材,大体观察缺损修复形态。获取关节内滑液,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含量。结果术后2、4个月实验组关节滑液中IL-1β、TNF-α、MMP-13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中的含量;术后4个月关节滑液中IL-1β、TNF-α、MMP-13的含量明显低于术后2个月关节滑液中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SCs移植修复猪膝关节软骨缺损可以有效减少关节滑液中炎性因子的水平,关节软骨缺损得到有效修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Eotaxin-1、MCP-1和VEGF在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血清及关节液中的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沈阳市骨科医院诊断为膝关节骨关节炎(KOA)患者30例为OA组,无KOA临床表征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临床症状,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及关节液中细胞因子Eotaxin-1、MCP-1和VEGF的表达情况.采用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及约登指数,确定各细胞因子的诊断能力;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各细胞因子的联合指标,计算曲线下面积并确定各细胞因子联合指标的诊断能力.结果 Eotaxin-1、MCP-1和VEGF在血清及关节液中的表达分别为73.91±18.87/46.16±12.35、78.64±19.61/259.45±46.57和92.89±30.23/165.72±35.55,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单独的细胞因子中MCP-1的诊断能力最高;联合指标Eotaxin-1+ MCP-1和Eotaxin-1+ VEGF+ MCP-1的诊断能力最高.结论 Eotaxin-1、MCP-1和VEGF在KOA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血清联合指标Eotaxin-1+MCP-1可能对KOA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背景:核磁共振检查弥补了X射线平片及CT在软骨成像方面的不足,能对骨挫伤和关节软骨损伤做出早期诊断。目的:探讨MRI对股骨远端负重区骨挫伤合并关节软骨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股骨远端骨挫伤35例,观察关节镜下关节软骨损伤情况,比较与MRI所见骨挫伤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关节镜下所见关节软骨损伤与MRI所示股骨远端负重区骨挫伤部位基本吻合,后者信号改变的范围与软骨损伤面积成正比。提示,MRI对骨挫伤合并的关节软骨损伤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尤其Ⅰ度软骨损伤,骨挫伤是重要的间接征象。但在某些情况下MRI尚不能真实反映出关节软骨损伤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