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写作是一种工具,是一种能力。在医学实践中,写作是伴随着全部实践活动的基本的不可缺少的手段。老一辈医学工作者历来重视写作能力,多数名家都是写作的高手。但是,目前在医学教育领域,对写作尚未引起普遍的应有注意。学生入学时对写作能力的要求不作规定,入学后又无写作专业课程设置。往往出现五年制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写作能力低下的现象,从而直接影响其医疗能力及学术水平的提高。人们往往容易经验地将写作单纯视为文科教育,认为跟医学无关;或认为写作是普通中学的教育内容,仅停留在对中学写作教学的抱怨。  相似文献   
2.
医用写作有它专业所要求的特点。从总体来说,它属于专业应用文范围。但又不是应用文这一文体所能统括,它有更多的议论文与说明文的要求、作用和表达方法。它将医疗实践中的直观与思维,加以记录、传递积累、综合、研究、储存,它具有突破示意与语音、时间与空间的社会职能。医学写作不论用于何种范畴,它总是将科学思维诉诸语言文字,所以它既具有一般科技写作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固定格式,又有其不同的特点。因为医学这门科学的对象是人的生命活动及其保健与延续,在写作的精确、如实、周密和及时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在理工农医高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科技写作课的同时,我们就考虑医用写作课的开设及其教材的编写。 1982年全国大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南京年会上,医学院校小组初步讨论了医用写作教材的设想,进行了分工。分头编写后于1983  相似文献   
3.
在老一辈教育家、科学家的倡导下,理工农医院校从1979年起陆续增设大学语文课.大学语文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发展中一门最大最广泛的公共基础课.我们于1980年试办文学讲座,1981年开始在医学专业一年级开设大学语文课(选修),两个学期,总72学时.根据几年教学实践,参照全国先进院校经验,我们认为医学院校语文教学应该完成下列任务:一、使学生达到经过高等教育应具备的本国语文水平  相似文献   
4.
假如一个医生在询问病人(或其伴随者)时,找不到适当的词语把它记录下来,那将怎样进行诊治? 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医生,当然不存在这样的问题,是能够写出病史、主诉、问诊记录的。但我们不妨分析一下这个问题的两层意思:其一,他是否问了他必需问的?其二,他在与病人的对话中获得了多少?揭示出这两层意思后,我们就可以从表层深入到第二组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爆破性减压复合脊髓损伤对大鼠脊髓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脊髓挫伤组、单纯爆破减压组和爆破性减压复合脊髓挫伤组,每组8只.在伤前、伤后即刻、30、60、90 min5个时间段观察脊髓伤区及周围微循环情况,伤后6周取各组伤段脊髓,纵轴冰冻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保存,借助计算机软件估算出脊髓剩余体积.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单纯脊髓损伤组、单纯爆破减压组和爆破性减压复合脊髓挫伤组评分统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且爆破性减压复合脊髓挫伤组损伤较重.脊髓组织病理分析表明,病变持续性加重,伤后6周爆破性减压复合脊髓挫伤组平均剩余脊髓体积百分比仅为66%.结论 爆破性减压可明显加重损伤脊髓微循环障碍,且有持续继发性病变加重作用,提示爆破性减压可能进一步损害脊髓,损伤大鼠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椎间孔入路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腰椎侧隐窝狭窄伴或不伴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经皮内镜下椎间孔入路行侧隐窝减压伴或不伴髓核摘除手术。术后1、3个月采用VAS评分评估患者腰腿痛改善情况,术后6个月采用改良MacNab评分标准评估疗效。结果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6个月。VAS评分术前为8~10(9.18±0.71)分,术后1个月为0~3(1.29±0.67)分,术后3个月为0~2(1.51±0.49)分,术后1、3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改良MacNab评分优良率为93.75%(30/32)。无感染、医源性神经根损伤、硬膜撕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内镜下椎间孔入路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症能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颈椎管哑铃形肿瘤的外科分期及手术策略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探讨颈椎管内外哑铃形肿瘤的临床特点、外科分期、手术入路、切除方法及内固定重建技术。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37例颈椎管内外哑铃形肿瘤患者。年龄18-80岁,平均39岁;男18例,女19例。肿瘤性质:神经鞘瘤25例,神经纤维瘤3例,多发性神经纤维瘤5例,恶性神经鞘瘤4例。根据肿瘤侵袭的范围和区域自行设计外科分期系统:Ⅰ期8例,Ⅱ期9例,Ⅲ期13例,Ⅳ期5例,Ⅴ期2例。经颈后外侧入路行肿瘤切除术20例,前后联合入路(后外侧+前外侧)行肿瘤切除术17例;26例采用后路钉棒/钉板内固定系统重建,5例采用前后联合固定,6例未行内固定。结果 术后随访3个月~7年,平均39个月。术后出现单侧上肢一过性肌力减弱1例,单侧颈后部感觉麻木1例,霍纳征1例,1例术中因一侧椎动脉损伤而行椎动脉结扎,2例恶性神经鞘瘤者术后1-2年因局部复发而再次行手术治疗。多数患者术后疗效较满意,局部疼痛和神经症状均有改善或缓解,19例患者脊髓神经功能完全恢复,2例未行内固定术的患者于术后1-2年出现不同程度的颈椎反屈畸形。结论 根据肿瘤的部位、性质及外科分期制定手术治疗策略能显著提高肿瘤切除率,降低术后局部复发率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内固定重建对维持颈椎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价值,术中应准确判断肿瘤与神经根、椎动脉和颈髓的关系并注意保护。  相似文献   
8.
现代战斗机弹射航空救生装备在飞机出现意外时,可以挽救飞行员生命[1].然而应急弹射救生因其弹射火箭或炮弹爆炸瞬间产生18~25 G的过载,易导致飞行员脊柱、脊髓损伤[2].  相似文献   
9.
伴有侧凸畸形的腰椎管狭窄症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总结后路一期减压、内固定、融合手术治疗伴有腰椎侧凸畸形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效果。方法自1998年1月-2005年10月,治疗伴有腰椎侧凸畸形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38例,腰椎侧凸畸形角度平均31°,术前 JOA评分平均11分,均采用腰椎后路一期减压、矫形、内固定、融合治疗。结果 32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4年,平均2.5年,矫正角度平均13°。矫正角度丧失1°-5°,平均3°。截骨融合率100%。随访时JOA评分平均23分,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后路一期减压、内固定、融合手术是治疗伴有腰椎侧凸畸形的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经后路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与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分析2012-12-2015-06应用PLIF和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7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并发症及椎间融合效果;比较两组病例组内及组间术前、术后6个月的腰痛VAS(Visual Analogue Score)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调查表(The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结果 PLIF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较TLIF组高;PLIF组及TLIF组腰痛VAS评分术后6个月较术前均明显改善,两组组间比较术前腰痛VAS评分无明显差异,术后6个月腰痛VAS评分PLIF组较TLIF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6个月较术前ODI评分明显改善,组间比较术前及术后ODI评分无明显差异。结论两种手术方法均可以有效缓解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症状,TLIF在手术时间、失血量及并发症的发生上都较PLIF低,对于单侧症状患者可选择TLIF的手术方式,对于双侧压迫患者可选用PLIF技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