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建立髋部骨折术后肺部感染列线图预测模型,采取早期干预措施,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降低医疗成本至关重要。目的:构建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为可行性预防和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0月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无锡市中医医院行手术治疗的305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训练集)的病例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各独立危险因素和联合模型对术后肺部感染的预测效能,运用RStudio软件中的glmnet、pROC、rms等工具构建了一个列线图模型,用于预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风险,并进一步绘制校准曲线,验证列线图模型的预测准确性。在对2022年11月至2023年3月同院行手术治疗的133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验证集)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校准曲线以及决策曲线的分析后,进一步评估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与结论:①此组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率为9.18%(28/305);②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森林图显示,术前住院天数、白细胞值、超敏C-反应蛋白、血清钠水平是独立危险因素(P<0.05),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示拟合良好(χ2=4.57、P=0.803);对以上各独立危险因素及其联合模型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模型均区分度良好,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图形校准法、C指数、决策曲线验证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校准曲线位于标准曲线和可接受线之间,该列线图模型预测风险与实际发生风险一致性良好;④验证集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图形校准法、决策曲线验证预测模型,显示预测结果与临床实际相比有良好的一致性,表明该模型的拟合度较好;构建的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利用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可筛选出高危人群,为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内固定钢板(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3月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41例MIPPO治疗内侧柱不稳定型肱骨近端骨折病例。其中结合内侧柱重建组22例,未重建组19例。观察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肩关节功能评分、肱骨头高度、肱骨头内翻角、并发症等指标。结果重建组出现1例失访,未重建组出现2例失访,随访时间1~1.5年。内侧柱重建组全部愈合,未重建组出现1例骨折不愈合,肱骨头坏死吸收需要二次手术。两组在手术时间、肩关节功能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重建组肱骨头高度丢失值(1.19±0.72)mm,肱骨头内翻角度(3.06±3.23)°,未重建组肱骨头高度丢失值(2.22±1.62)mm,肱骨头内翻角度(6.78±5.93)°,重建组指标小于未重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PPO技术结合重建内侧柱治疗内侧柱不完整型肱骨近端骨折能降低肱骨头丢失,避免肱骨头内翻畸形,促进骨折愈合,提高肱骨近端骨折疗效。  相似文献   
3.
文题释义: CiteSpace知识图谱:CiteSpace基于Java语言,将应用数学、统计学、文献计量学、信息科学等各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相结合,对领域内研究文献的引文、作者、关键词进行时间空间多元共现分析,把数据分析映射在二维、三维图形中,从宏观、微观等多层面展现学术网络结构和动态变化,形成领域的知识图谱。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主要发生于绝经后女性的骨质疏松症,是由于雌激素缺乏导致骨量减少及骨组织结构变化。该病隐匿发生,临床主要有骨痛、驼背或身高变矮、局部压痛叩击痛等表现,发生骨折或合并症后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甚至缩短寿命。背景:中医药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有着悠久的历史,相关领域内研究逐步发展壮大,但目前针对该领域内研究文献的发表情况、核心作者、研究力量等要素分析及系统综述较少。 目的:针对中医药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文献研究进行CiteSpace知识图谱绘制及可视化分析,了解该领域研究过程、研究热点、发展趋势,为其后续发展提供依据与可行性建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数据库1993至2019年关于中医药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文献,统计分析纳入文献年度发文量、科研基金资助情况、高频被引文献等,并将纳入文献以RefWorks格式导出使用CiteSpace V软件生成发文机构、作者、关键词等信息的知识图谱,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共纳入453篇文献,该领域研究自1993年开展并逐渐获得重视,研究文献以期刊论文为主要形式;②各类科研基金中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项目最多;③核心作者有12人,主要研究者有郑洪新、梁文娜、葛建荣等,并形成相应的主要研究团队;④主要研究机构有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辽宁中医药大学等中医药院校及其附属医院;⑤研究形成了9个具有代表性的关键词聚类,并随时间推移呈现研究方向的转变趋势;⑥由以上分析可见,中医药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研究历经20余年,形成多个研究力量、研究主题,其发展仍处于上升期;如能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整合优势资源,促进不同地区、机构合作,进一步发掘中医药特色,有望促进中医药走向世界,兴旺发展。 ORCID: 0000-0003-0247-9863(李绍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的首选报告项目(PRISMA)条目及多系统评估量表(AMSTAR)对疏血通注射液治疗中风的Meta分析/系统评价的方法学及报告质量进行评价。方法:检索万方医药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期刊、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和Pub Med数据库,筛选疏血通治疗中风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文献,时间截至2015年5月。采用PRISMA条目及AMSTAR量表对纳入的研究进行方法学与报告质量评价。结果:10篇研究符合纳入标准。PRISMA报告质量平均得分为22分,其中严重缺陷1篇。AMSTAR量表平均分6分。主要存在问题有在前期方案注册、文献的选择性偏倚、资料提取和评价文献科学性方面的偏倚、未报告资金来源方面。结论:疏血通治疗中风的Meta分析/系统评价的方法学及报告质量相对完全。但仍需要完善方案设计,对前瞻性文献质量控制,报告资金来源,对方法学质量规范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补阳还五汤对比其他干预方法治疗中风的系统综述/Meta分析的方法学质量。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期刊网,维普,万方,中国知网,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纳入补阳还五汤对比其他干预方法治疗中风的系统综述/Meta分析的文献,检索时限截至2015年5月。采用Oxman-Guyatt Overview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OQAQ)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评价。结果:共检索到92篇文献,最终纳入9篇文献,纳入的Meta分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文献检索不全面、选择性偏倚控制不佳、原始文献方法学质量评价不标准、数据合并方法和前提准确性不高。原始文献实验设计存在以下缺陷:随机方法不明、没有开展分组隐蔽及盲法、没有报告意向性分析和不良反应事件、控制玷污或联合干扰描述不详细等。结论:近年来国内外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文献逐渐增多,但能够达到高质量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较少,需进一步提高方法学水平和规范实验设计。  相似文献   
6.
目的系统评价益气养阴活血利水方剂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循证参考。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base)、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18年5月31日,检索所有关于益气养阴活血利水方剂治疗CHF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并追寻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按照相关方法要求对检索出的文献进行评价并提取有效数据,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有关数据的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8个RCT共72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益气养阴活血利水方剂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可提高CHF治疗的显效率[RR=1.28,95%CI(1.09,1.50),P=0.003],降低无效率[RR=0.39,95%CI(0.26,0.57),P<0.00001]及脑钠肽水平(BNP)[MD=-101.55,95%CI(-139.09,-64.01),P<0.00001],提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MD=7.28,95%CI(4.04,10.51),P<0.0001]、左心室舒张晚期与早期二尖瓣血流峰值速度比值(E/A)[MD=0.17,95%CI(0.11,0.22),P<0.00001],而试验组与对照组有效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2,95%CI(0.86,1.21),P=0.81]。结论现有证据支持益气养阴活血利水方剂联合西医常规治疗CHF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但由于纳入研究的方法学和报告质量普遍一般,临床实验设计欠严谨规范,仍需开展多中心、大样本、高质量的RCT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 实验研究中药脊髓康对脊髓损伤大鼠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及基于转录组学探讨其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治疗组。治疗组和模型组均运用改良Allen法构建脊髓损伤模型,于术后开始分别给予等量脊髓康药液或生理盐水灌胃。应用斜板实验和BBB评分法来评价造模前1天,造模后第7、14、21天各组大鼠脊髓损伤的严重程度。收集上述造模后时间段三组大鼠的脊髓组织,免疫组化法观察星形胶质细胞GFAP的表达。应用RNA-Seq对术后第21d的模型组与治疗组大鼠脊髓组织进行转录组学测序寻找显著性差异基因(DEGs),并进一步GO和KEGG富集分析筛选脊髓康发挥脊髓修复作用的可能通路,并使用Western blot法进行验证。结果 在造模后,治疗组大鼠斜板实验和BBB评分明显优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治疗组的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数量较模型组的少,形态结构也更清。差异基因表达结果显示模型组与治疗组共有525个差异基因,其中71个上调基因,下调基因454个。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在生物过程中差异基因表达表现在肿瘤坏死因子产物的正调控、细胞迁移的正...  相似文献   
8.
文题释义: “龟板-鹿角”药对:是龟鹿二仙胶、左归丸等经典补肾方剂发挥治疗作用的核心,具有补肾强骨之功,常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 网络药理学:融合多向药理学与系统生物学思维,通过对生物系统分子的网络构建分析,探索药物的成分-靶点-通路-疾病之间的整体作用关系,预测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机制。 背景:“龟板-鹿角”药对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经典中药配伍方式,临床被广泛应用,但其药理学分子作用机制目前尚不明确。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经典补肾中药药对“龟板-鹿角”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分子作用机制。 方法:从BATMAN-TCM、TCM-MESH、化学专业数据库及手工检索文献获取“龟板-鹿角”药对的活性成分及治疗作用靶点。从毒理组学比较数据库、人类基因数据库获取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作用靶点,与“龟板-鹿角”作用靶点取交集确定治疗作用靶标基因。通过STRING网站构建靶标基因间蛋白互作网络关系;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对-活性成分-靶标基因网络、核心靶标基因互作网络;借助DAVID、KOBAS等在线工具对靶标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及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具有统计学差异的过程或通路(P < 0.05);通过SwissDock进行核心基因与活性成分分子对接验证。结果与结论:①检索筛选得到“龟板-鹿角”药对含天冬氨酸、苯丙氨酸等21个有效活性成分,对应183个骨质疏松症治疗靶标基因,药对、活性成分、靶标基因形成紧密联系的互作网络关系;②筛选出INS、ALB、TNF等10个核心基因,靶标基因主要富集于衰老、药物反应等66个基因本体论过程,缺氧诱导因子1、卵巢类固醇生成等27个信号通路;③靶标基因INS与丙氨酸、雄激素,ALB与丙氨酸等获得了较高的分子对接评分,亲和力较好;④结果表明,“龟板-鹿角”药对的活性成分及其治疗骨质疏松症作用靶标基因存在复杂网络关系,靶标基因富集于多个联系密切且复杂的信号通路,涉及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炎症反应、性激素调控等多层次以调节骨修复重建的动态平衡,值得继续深入研究发展。 ORCID: 0000-0003-0247-9863(李绍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9.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常见的外周血管疾病,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并可导致肺栓塞、脑梗塞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目前临床早期预防、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存在局限性。通过机器学习筛选生物标志物如D-二聚体、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Stat3、凝血酶原时间、内皮素-1、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Ⅴ和Ⅷ及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选择素、血管细胞黏附蛋白-1、基质金属蛋白酶-8和肝细胞生长因子等用于辅助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以及使用机器学习算法建立模型选择及评价治疗方案和药物成为了一种新思路,具有准确率高、敏感性高、检查费用相对较低的特点,可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