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李浩森  刘学强 《广东医学》1994,15(3):189-189
前列腺增生症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病,50岁以上患者超过80%,其中10%需手术解除引起的尿路梗阻。目前药物治疗不理想,双侧睾丸切除又不易为患者接受,手术切除又因一些患者身体情况不能接受。追朔至1930年Guthric等开始设计金属扩张器解除前列腺肥大引起的尿路梗阻,Gastandea等相继应用于临床,我院自1989年7月开始用“经尿道球囊扩张前列腺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26例,近期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一)本组26例,年龄60岁~101岁,平均年龄73.7岁,全组病例均有排尿困难,反复插尿管及长期留置尿管18例,膀胱造瘘3例。 (二)术前检查:直肠指检前列腺增大25例。B超检查揭示前列腺增生23例。静脉肾盂造影提示前列腺增生20例,其余6例未提及前列腺情况。尿常规检  相似文献   
2.
李浩森  黄小平 《广东医学》1992,13(5):251-252
前列腺增生症是老年人常见病,在我国随着人口平均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也在迅速增加。前列腺增生症由于病因尚未彻底弄清,药物治疗效果尚不理想,物理疗法如冷冻、激光,热射频与微波等,其疗效也未如人意。目  相似文献   
3.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实质性脏器,因质地脆弱,管道丰富,易外伤破裂,如不及时处理,后果一般甚为严重。严重的肝外伤死亡率达50%以上。我院自1990年1月至1994年1月共收治创伤性肝破裂15例。现将其临床资料及诊治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均为男性,年龄最小10岁,最大69岁。开放性损伤1例,闭合性损伤14例。交通事故致伤10例,跌伤5例。  相似文献   
4.
Solis椎间融合器治疗Ⅱ型Hangman骨折的生物力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Solis椎间融合器、椎间植骨及椎间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Ⅱ型Hangman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为临床应用Solis椎间融合器治疗Hangman骨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6具成人新鲜冷冻颈椎标本,每具依次制作成以下5种状态组,即正常对照组(A组)、Ⅱ型Hangman骨折模型组(B组)、Solis椎间融合器置人组(C组)、单纯椎间植骨组(D组)、椎间植骨+钢板内固定组(E组).按以上顺序应用脊柱三维运动试验机和三维激光扫描仪测试每一状态下C2/3节段的三维运动范嗣(ROM).结果:与A组比较,B组前屈、后伸、旋转及侧弯ROM均显著增大(P<0.05);C组旋转ROM显著增大(P<0.05),其他方向无显著性差异(P>0.05);D组前屈、后伸及旋转ROM显著增大(P<0.05).侧弯方向无显著性差异:E组旋转ROM显著增大(P<0.05),其他方向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B组比较,C组、E组均在前屈、后伸和侧弯方向及D组在后伸、侧弯方向ROM显著变小(P<0.05),C、D、E组旋转及D组前屈ROM与B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C、D及E组相互比较,C组后伸ROM显著小于D组(P<0.05),其他方向与D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C组前屈ROM显著大于E组(P<0.05),其他方向与E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D组前屈、后伸及侧弯ROM均显著大于E组(P<0.05),旋转方向与E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Ⅱ型Hangman骨折的治疗中,Soils椎间融合器有助于恢复前屈、后伸及侧弯方向上的稳定性,但在旋转方向上不能恢复稳定性,术后需辅以外固定,以确保融合;其稳定作用弱于钢板内固定,但优于单纯植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报道带血管骨移植进行儿童下肢骨肉瘤的延长截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股骨中上段或胫骨中上段骨肉瘤4例,应用带血管胫骨远段或胫骨近段,分别和胫骨或股骨截肢残端进行骨融合.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34.8个月,移植骨平均3个月骨愈合,骨肉瘤无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安装假肢后,不用扶拐,步态基本正常,患儿满意度高,MSTS患肢功能评分平均为91%.结论 对于在胫骨或股骨中上段的儿童骨肉瘤病例,应用带血管大块骨移植成形延长截肢手术具有保留膝或髋关节功能,术后恢复快、骨愈合迅速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针对需要手术治疗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通过与传统徒手置钉技术比较来评价一种新的椎弓根置钉技术—Ball tip技术置入椎弓根钉的准确性。方法自2009年5月~2011年5月,对28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术中应用椎弓根球形探针(ball tip probe)置入椎弓根。结果采用Ball tip技术共置入193枚椎弓根钉,传统徒手技术置入161枚螺钉。术后CT扫描显示Ball tip组椎弓根钉钉道准确率为89.1%,共有21枚(10.9%)置钉不良螺钉,其中5枚(2.6%)穿透椎弓根内侧骨皮质,16枚(8.3%)穿透外侧骨皮质。徒手置钉组准确率为75.2%,共有40枚(24.8%)置钉不良螺钉,其中11枚(6.8%)穿透椎弓根内侧骨皮质,29枚(18.0%)穿透外侧骨皮质。两组置钉准确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螺钉穿透椎弓根内侧、外侧骨皮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徒手置钉技术相比,椎弓根Ball tip技术,可准确地置入椎弓根钉,减少因螺钉误置所导致的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