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48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通过用不同方法分离和培养雪旺细胞的研究,寻找一种能够满足临床需要的方法.方法 通过常规的热酶消化法、组织块法以及冷酶消化对雪旺细胞进行分离;雪旺细胞培养通过双差速贴壁和有丝分裂抑制剂阿糖胞苷(Ara-C),去除或抑制成纤维细胞生长,通过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使雪旺细胞得到进一步增殖.结果 冷酶联合消化法在8h内能分离106以上的雪旺细胞,细胞纯度达到90%以上.结论 冷酶联合消化法从分离时间、纯度、浓度和细胞活性,均达到从自体组织快速分离和培养雪旺细胞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用多次酶消化法体外培养的大鼠成骨细胞及其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针对目前体外培养成骨细胞方法的不足,建立一种理想的原代培养成骨细胞的方法,为骨替代材料的研究提供成骨细胞.方法 本实验用新生1~2天大鼠颅盖骨,采用多次酶消化法进行细胞体外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并对其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矿化能力进行鉴定.结果 所培养细胞具有成骨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及体内成骨细胞的生物学行为.结论 本实验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方法切实可行,可为骨替代材料的研究提供种子细胞,也可为骨细胞生物学和骨组织工程的研究提供一种客观而有效的实验手段.  相似文献   
3.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RGD peptide conjugated poly[ LA-(Glc-Lys) ]/βTCP/PLA nerve conduit for bridging peripheral nerve regeneration defect. Methods Forty-five male Wister ro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3 groups, with 15 rats each. A 10 mm defect was created in the right sciatic nerve. In group A the gap was bridged by PLA tube. In group B RGD peptide conjugated poly[ LA-(Glc-Lys) ]/β-TCP/PLA nerve conduit was used to repair the defect. Autologous nerve graft was done in group C which served as control. Twelve weeks postoperatively nerve regeneration was evaluated by gross observation,electrophysiology, muscle weight and muscle morphometry of triceps surae, and ultrastructure of the regenerating nerve. Results Twelve weeks after the operation,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and muscle weight recovery of group B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group A.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 B and group C ( P > 0. 05). The results of histology and ultrastructure showed that nerve regeneration in group B and group C was significantly superior to that in group A.Conclusion RGD peptide conjugated poly[LA-(Glc-Lys)]/β-TCP/PLA conduit can achieve similar results in repairing sciatic nerve defect to that of autogentic nerve graft. It may be an ideal material to repair nerve defect.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激光间质热疗法中光纤终端的形状对组织加热区域的影响。方法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构造导入光纤不同的终端形状,模拟它们在组织中形成的加热区域。结果运用Ansys模拟的激光通过不同形状的光纤终端在组织中所形成的加热区域,符合生物组织的热传导规律与文献中的实验结果能较好的符合,达到了模拟的目的。结论组织中温度场的改变与加热光纤的形状有着密切的关系。模拟结果可以清楚地显示出组织中温度场的分布。这种模拟不仅为临床治疗从理论和实验上提供了参考,也为加热光纤的改进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HA/PDLLA复合材料植入体内后与细胞、组织的相互作用,探讨HA/PDLLA复合材料在体内的成骨过程,为其临床应用及设计具有生物功能的人工骨替换材料和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液相吸附法制备了HA/PDLLA复合材料,以纯PDLLA和空白组进行对照,进行体内植入实验,通过组织学观察和四环素标记考察其成骨过程。结果HA/PDLLA复合材料植入机体后,体内的无菌性炎症轻微,新骨形成速率高于PDLLA材料。HA微粒的存在,加强了复合材料的机械强度,使之可以避免过早的丧失力学强度。第24w时,材料被组织分隔包裹,新生骨组织长入材料,骨愈合情况良好。结论HA/PDLLA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能、生物学活性和骨传导性能。  相似文献   
6.
采用熔融纺丝法制备PDLLA/HA复合纤维,探讨PDLLA/HA复合纤维的力学性能及影响因素和性能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分子量为12万的PDLLA中,加入一定量4~20μm的HA颗粒能提高复合纤维的力学性能。在PDLLA基体中添加HA的质量分数以10%为宜,以此配比制备的复合纤维的断裂强度高于其它配比复合纤维的断裂强度。采用分子量为20~30万的PDLLA制备的复合纤维断裂强度高,性能优异。复合纤维断裂强度随纤维直径的增加而下降,在直径为40~60μm时,复合纤维断裂伸长率高,弹性好。  相似文献   
7.
骨肉痛是最常见的恶性骨肿瘤,病死率较高。而生物医用纳米材料是纳米材料和生物材料交叉的一个全新领域,在生物医学上有着十分诱人的、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对纳米无机生物材料、纳米高分子生物材料、纳米复合生物材料作为抗骨肉瘤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作了较全面的综述。  相似文献   
8.
无机钙质材料包括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碳酸钙(珊瑚)等,其显示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具有一定的成骨诱导性并可有效促进成骨细胞的粘附、迁移、增殖和基质分泌。聚乳酸(Polylacticacids,PLA)是一种优良的生物医用高分子聚酯材料,它具有无毒、无刺激和生物相容性好等特性,在人体内可降解成乳酸,自然代谢,无残留。  相似文献   
9.
组织工程用聚合物多孔支架的制备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组织工程用多孔支架不仅要有普通生物材料具有的性能,而且对其孔径、孔隙率、比表面积等物理性能也有一定的要求,而这些物理性能与多孔支架的制备工艺密切相关。本文对组织工程用聚合物多孔支架的制备方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回顾,包括纤维粘结法、粒子致孔法、熔融成型法、气体发泡法、相分离法、烧结微球法和快速成型等方法。每种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将多种方法结合,制备出同时具有复杂外形和规则的相连孔结构是组织工程多孔支架制备技术研发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RGD多肽接枝聚(乳酸-羟基乙酸-L-赖氨酸)/聚乳酸/β-磷酸三钙/神经生长因子(PRGD/PDLLA/β-TCP/NGF,PNGF)缓释导管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构建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修复大鼠12 mm坐骨神经缺损的效果。  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30只, 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左后肢制作12 mm坐骨神经缺损模型,分别行单纯PNGF导管桥接(A)、PNGF导管复合BMSCs桥接(B)、自体神经移植(C),所有大鼠左侧为实验侧,右侧为正常自身对照侧。术后3个月行大体观察、坐骨神经功能指数、电生理检测、小腿三头肌湿重恢复率测量、新生神经及靶肌肉组织学观察等检测坐骨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术后3个月取材时见导管管壁变薄,表面血管化良好,管内有再生神经通过,直径较正常神经细。坐骨神经功能指数的检测结果显示PNGF导管复合BMSCs高于单纯PNGF导管组(P<0.05),PNGF导管复合BMSCs组神经传导速度恢复率、小腿三头肌湿重恢复率、有髓神经纤维数量和直径均优于单纯PNGF导管组(P<0.01),取得与自体神经移植组相似的效果。  结论 PNGF缓释导管复合BMSCs桥接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 能够有效促进神经再生, 效果接近自体神经移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