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4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胸腔镜胸腺切除剑突下入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胸外科行胸腔镜下扩大胸腺切除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经剑突下入路胸腺切除(subxiphoid approach video-assisted thymectomy,SXVT)与侧胸入路胸腺切除(traditional unilateral approach video-assisted thymectomy,TVAT)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时间、疼痛指数及生活质量等数据。结果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无中转开胸,术后无患者出现肌无力危象。两组患者在切除标本大小、术中失血量、引流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及重症肌无力改善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XVT组患手术时间明显短于TVAT组、术后胸痛情况优于TVAT组(P0.05)。结论胸腔镜经剑突下胸腺切除安全可行,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胸痛症状轻、术后疗效确切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大鼠肺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比较两种不同剂量的保护效果。方法 3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单纯热缺血再灌注组(ischemia-reperfusion group,IR group)阻断左肺门1 h后,开放左肺门再灌注2 h,取左肺静脉血行血气分析后,处死大鼠。左肺上段测湿干比(Wet/Dry Ratio,W/D),中段做组织切片,下段检测MPO浓度;乌司他丁常规剂量组(ulinastatin conventional dose group,UC group)阻断左肺门前,阴茎背静脉注入乌司他丁10 000 IU/kg,其余程序同IR组;乌司他丁大剂量组(ulinastatin high-dose group,UH group)阻断左肺门前,阴茎背静脉注入乌司他丁20 000 IU/kg,其余程序同IR组。结果 IR组与UH组比较,血气分析中肺静脉血的氧分压(PO2)与W/D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09.5±18.3)mmHg vs.(128.5±17.7)mmHg,(5.30±0.13)vs.(5.08±0.25),P<0.05];MPO浓度检测结果,IR组、UC组与UH每两组间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57.36±10.51)ng/mL,(45.74±8.13)ng/mL与(28.30±6.28)ng/mL,P<0.05];组织切片可见IR组较UC组和UH组炎性细胞浸润明显。结论 乌司他丁对大鼠肺脏的热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且存在剂量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钛板固定系统在胸骨横断切口中与传统钢丝固定的区别。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收治的249例胸骨横断切口行胸腺和胸腺瘤切除的重症肌无力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钢丝缝合胸骨120例(钢丝组),应用钛板固定系统129例(钛板组),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胸骨愈合情况。结果 术后短期(1周内):(1)钛板组患者的胸骨稳定性明显优于钢丝组(P<0.01);(2)钛板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平均为3.79±1.31,低于钢丝组的4.48±1.43 (P<0.01);(3)钛板组患者平均下床活动时间为(2.78±0.79)天,早于钢丝组的(3.59±0.89)天(P<0.01);(4)两组间的表面伤口延期愈合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长期(6周以上):钛板组的胸骨愈合率优于钢丝组(P<0.05)。结论 钛板固定系统对胸骨断端的固定呈高强度三维固定。在胸骨横断的手术患者中使用钛板固定系统能有效提高术后患者的胸骨稳定性,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增强患者活动能力,降低远期胸骨不愈发生率,较传统钢丝固定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在重症肌无力(MG)伴胸腺瘤患者胸腺组织中的表达变化。 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30例MG伴胸腺瘤患者(MG组)、20例无MG的胸腺瘤患者(NMG组)的瘤旁组织及10例心脏手术患者(对照组)萎缩胸腺组织中的Tfh细胞比例及其蛋白分子CXCR-5、ICOS、PD-1和Bcl-6的表达水平。 结果与NMG组和对照组相比,MG组胸腺组织中Tfh细胞比例及其CXCR-5、ICOS、PD-1和Bcl-6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MG组胸腺组织中Tfh细胞比例及其CXCR-5、ICOS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MG组与对照组胸腺组织中Tfh细胞PD-1和Bcl-6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MG伴胸腺瘤患者瘤旁胸腺组织中的Tfh可能通过提高自身免疫活性参与MG的发生和进展,抑制Tfh信号通路可能为MG的治疗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重症肌无力(MG)伴胸腺瘤患者行胸腔镜胸腺切除和经胸骨胸腺切除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至2014年276例行电视胸腔镜(电视胸腔镜组)、胸骨正中劈开(胸骨正中劈开组)和第二肋间胸骨横断小切口(胸骨横断小切口组)入路行胸腺扩大切除术的MG伴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治疗效果。结果电视胸腔镜组的性别、年龄、病程、术前肺活量预计值、重症肌无力基金会分级和总有效率等数据与胸骨正中劈开组和胸骨横断小切口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切口长度、留置引流管数、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出现并发症的例数均显著低于胸骨正中劈开组和胸骨横断小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3种胸腺切除手术方式在治疗MG的总有效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但胸腔镜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准确地检测人体肺组织、支气管黏膜和支气管分泌液中奈诺沙星浓度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临床样品检测。方法色谱柱为ACE UltraCore 2.5 super C18(4.6 mm×50 mm,2.5μm),流动相为0.3%甲酸水溶液-甲醇,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多反应监测进行分析扫描。内标为苹果酸奈诺沙星-D3。样品经乙腈沉淀蛋白后离心,取上清液稀释后进样。方法学验证中用0.9%NaCl溶液作为替代基质代替支气管黏膜和支气管分泌液。利用经方法学验证过的检测方法进行组织穿透性研究样品的检测,通过肺组织、支气管黏膜和支气管分泌液与血浆浓度的比值评价奈诺沙星的组织体液穿透性。结果该方法测定奈诺沙星在组织体液中的线性范围均为0.0200~10.0 mg/L,检测下限均为0.0200 mg/L。肺组织样品及替代基质样品的各质控浓度测定结果的批内和批间精密度均≤6.0%,准确度偏差均≤11.5%。肺组织内标归一化基质效应因子为96.5%~99.3%,变异系数均≤1.5%。0.9%NaCl溶液替代支气管黏膜及支气管分泌液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偏差分别≤2.8%和≤10.3%。肺组织和替代基质中奈诺沙星的总体回收率分别为95.0%和102.8%,变异系数分别为1.0%和1.5%。肺组织穿透性研究结果显示5例需行肺叶切除术患者口服奈诺沙星500 mg,每日1次,连续服药(4±1)d后,体内药物分布达到稳态,肺组织、支气管黏膜和支气管分泌液中浓度与血浆浓度比值分别为3.72~6.56、4.03~9.51、1.18~1.88。结论该研究建立了一种准确、方便检测人肺组织、支气管黏膜和支气管分泌液中奈诺沙星浓度的UPLC-MS/MS法,其方法学验证结果均符合生物样品分析的要求。组织穿透性结果显示奈诺沙星在肺组织、支气管黏膜和支气管分泌液中穿透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黑色素瘤抗原(MAGE) -D4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及正常组织中mRNA的表达水平差异.方法 对54例NSCLC患者按年龄、性别、吸烟史、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细胞分化程度、淋巴结有否转移等进行分组,并检测其MAGE-D4的表达.结果 MAGE-D4在NSCLC组织的表达(1.74)高于其在正常组织中的表达(0.55,P<0.05).MAGE-D4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烟龄、肿瘤大小无关;其在鳞癌中的表达(1.99)高于腺癌(1.27,P<0.05);在细胞分化差的组织中表达(2.96)高于细胞分化较好的组织(1.01,P<0.05);在淋巴结转移者中的表达(2.07)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1.42,P<0.05).结论 MAGE-D4基因在NSCLC组织中有较高的表达水平,并存在一定的表达规律,可作为NSCLC的特异性抗原.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稳定的大鼠非套管法异体原位左肺移植模型。方法 使用250~350 g Sprague Dawley(SD)大鼠进行实验,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分别连续缝合支气管和肺动、静脉,建立大鼠异体原位左肺移植模型。观察大鼠存活时间,移植肺脏血管、支气管吻合口通畅性。结果 10只接受左肺移植的受体大鼠均成功脱离呼吸机,供肺冷缺血时间约40 min,热缺血时间约40 min,总手术时间约130 min。解剖后检查示各吻合口均通畅。结论 非套管法大鼠原位左肺移植模型具有稳定、可靠、接近临床肺移植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G)患者胸腺切除术后危象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至2005年12月确诊为MG患者进行胸腺切除术101例患者的资料。对性别、年龄、术前危象史、Ossermen分型、激素使用时间和剂量、非口服止痛药、术前心电图、血红蛋白、白蛋白、肌力、伴随免疫疾病;手术及麻醉时间、切口方式、切除范围、胸腺瘤、病理类型、输血和病程;术后最高体温、肺部感染、术后第2天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突触前膜受体抗体(PrsmRab)、连接素抗体(Titinab)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术后出现MG危象29(28.7%)例。危象的发生与伴随免疫疾病、Ossermen分型、术后肺部感染、术前危象史和年龄因素有关。结论:伴随免疫疾病、OssermenⅡb型及以上、术后肺部感染、术前有危象史和大龄患者均易发生术后危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单纯透视下置放带膜自扩记忆金属支架治疗恶性气管食管瘘(esophagorespiratory fistulae,ERF)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6例恶性ERF单纯透视下接受带膜自扩记忆金属支架治疗的患者资料,比较治疗前后吞咽困难指数和Karnofsky评分,并进行治疗后随访。结果 6例ERF患者中,4例为食管癌,1例为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1例为气管肿瘤。所有患者均成功地在单纯透视下置入带膜自扩记忆金属支架,无操作相关并发症。支架置入后平均吞咽困难指数为1.17±0.75,Karnofsky评分改善明显。随访显示5位已死亡患者治疗后平均生存151.6天,另1例随访中已存活84天。结论 单纯透视下置放带膜记忆金属支架治疗恶性ERF患者安全可靠,治疗后有助于改善ERF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