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4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可膨胀自锁髓内钉治疗四肢长干骨骨折29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介绍可膨脓髓内钉在治疗四肢长骨骨折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自2004年11月~2006年2月,采用可膨胀髓内钉治疗了四肢长千骨骨折29例。结果 肱骨骨折的平均手术时间为50min;胫骨骨折的平均手术时间为45min;股骨骨折的平均手术时间为76min。术后骨折平均临床愈合时间肱骨为13周,胫骨为10.5周,股骨为10周。在肱骨骨折的病人中有2例发生骨折延迟愈合。所有病人均未发现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论 可膨胀髓内钉因其能够顺应髓腔的结构膨胀,在髓腔内壁产生均匀的压力,起到良好的固定作用,而且能够节省扩髓和锁钉等步骤,明显减少创伤及术中X线透视和手术时间。是一种操作简单、创伤小的新型髓内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生物固定C2型股骨柄人工全髋关节对股骨近端假体周围骨丢失方面的影响。方法31例C2型股骨柄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患者得到完整随访,包括X线片、Harris评分以及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量股骨近端假体周围骨密度,采用Gruen七区法,非手术侧作为对照。结果31例患者HHS评分优秀22例,良好8例,一般1例。X线显示所有柄都是稳定的,X线上未见明显假体周围骨密度改变。DEXA测量结果表明手术侧骨密度较非手术侧均出现下降,范围在2.42%~27.4%,平均6.67%,其中Gruen 4区和7区的骨密度下降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是-5.52和-7.08,P〈0.01)。结论 C2型股骨柄术后2年临床疗效较好,DEXA在评估THA的术后假体周围骨密度方面比普通平片更敏感,THA术后股骨近端假体周围的骨丢失是存在的,尤其在股骨距区下降明显。假体周围骨丢失与假体设计存在关系。  相似文献   
3.
改良侧后方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方剪力骨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改良侧后方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方剪力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2003年8月~2006年7月,采用改良的侧后方"L"型人路治疗胫骨平台后方剪力骨折13例.后内侧入路经由半腱肌、半膜肌和腓肠肌内侧头间隙,后外侧入路自腘肌和比目鱼肌间隙分别显露后内与后外侧髁.骨折块直视下复位,用3.5 mm"T型"锁定钢板或有限接触加压钢板于胫骨后内或后外侧固定骨块.半月板与韧带损伤均Ⅰ期修复.[结果]13例患者全部获得12个月以上的随访,随访时间13~16个月,平均14.5个月.术后1个月80°~130°,平均105°;术后3个月90°~135°,平均115.3°;术后12个月膝关节屈伸范围:115°~135°,平均125.1°.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及1年的TPA和PA度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年膝关节HSS评分86-97分,平均92.1分.无1例发生手术区皮肤坏死、感染或内固定松动.[结论]本组所采用的改良后外侧或后内侧入路可充分暴露胫骨后平台,减少前方大范围剥离所带来的软组织并发症,直视下复位和固定骨折块可以充分防止力线的改变和骨折的再移位,有利于患者良好的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阻挡钉技术在胫骨干骺端骨折髓内钉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虽然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术后患者可以早期负重.但治疗胫骨干骺端骨折时却存在复位不佳、术后骨不连及固定失败等问题[1.2].1999年,Krevaek等3.4提出了阻挡钉的概念,即在胫骨干骺端骨折采用髓内钉治疗时辅以阻挡钉技术,以促进骨折复位和维持复位.本研究的目的足进一步评价阻挡钉技术在胫骨干骺端骨折髓内钉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骨质疏松症的影像学诊断进展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骨质疏松症的特征是骨矿物质量减少,骨的微细结构遭到破坏而导致骨的脆性增加,使骨折的发生率升高。骨矿物质密度(BoneMiueralDensity,BMD)的测量在骨质疏松的诊断中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影像学在骨质疏松诊断,特别是BMD测量方面进展...  相似文献   
6.
严重胫骨平台骨折膝关节合并症情况分析   总被引:25,自引:7,他引:18  
胫骨平台骨折以往一般采用牵引及功能锻炼,能获得一定的关节活动度。严重的平台骨折非手术疗法难以使关节面得到良好复位,且合并的半月板及交叉韧带损伤无法得到及时相应处理,其疗效欠佳。应积极采用切开复位,有效内固定,并辅以正确功能锻炼,能取得满意疗效[1]。自1999年6月~20  相似文献   
7.
[目的]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量9例人工髋关节翻修病人股骨近端假体周围骨密度,了解人工髋关节翻修病人假体周围骨丢失情况。[方法]因假体松动而接受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手术病人9例,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对比测量双侧股骨近端骨密度,测量区域的划分采用Gruen七区法。术前临床评估以Harris髋关节评分(HHS)为标准。[结果]9例病人HHS评分61分,DEXA测量结果发现所有病人手术侧骨密度较非手术侧均出现明显下降,范围在8.9%~27.6%,平均15.4%,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早中期失败的病人,股骨近端假体周围骨丢失明显。  相似文献   
8.
2010年5月19日至22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主办的第一届全国微创直接前方入路人工髋关节置换学习班顺利举行。受马金忠教授的邀请,国际著名微创关节置换专家——来自奥地利Innsbruck大学附属医院的Michael Nolger教授专程前来为全体学员作了关于微创前入路人工髋关节置换的精彩报告。此次有幸征得Nolger教授同意,将报告内容翻译整理如下,与广大读者分享。  相似文献   
9.
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是治疗髋部疾病、恢复髋关节功能的有效手段,近年来越来越多地运用于股骨颈骨折治疗,尤其是老年和日常活动量相对较少的患者,THA可以尽早恢复患髋功能并显著减少术后并发症。我们采用THA治疗了1例膝上截肢患者发生股骨颈骨折的病例,并进行了3年多的随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小腿截肢术后残肢与假肢接受腔适配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截肢手术后的残肢与现代假肢接受腔相适配因素。方法 :对本院近五年收治的 46例 (截肢 2 9例、残肢修整 1 7例 )患者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从病例分析中发现需行残端修整者达 36 .9% ,其中小腿残肢修整又占全部残肢修整中的大多数 58.8%。结论 :目前仍有较大比例的截肢手术方法欠妥 ,应重视截肢平面选择和残端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