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正畸牵引与冠延长术后桩冠修复前牙龈下根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60颗断端位于龈下3mm以上的外伤前牙进行正畸牵引至平龈后行冠延长术,分别记录术前、桩冠修复前、修复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牙周探诊深度(PD)、龈沟出血指数(SBI)、牙齿松动度(TM),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所有病例术前、修复前、修复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PD、SBI、TM值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M在修复前明显增加,但随时间延长逐渐稳定。结论:正畸牵引与冠延长术、桩冠修复外伤前牙断端位于龈下3mm以上的患牙,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于兰  赵世俊  曾翠敏  马超  陈萍 《口腔医学》2014,(11):872-874
目的比较带上皮层和不带上皮层的结缔组织瓣移植技术用于治疗牙龈退缩的临床效果。方法把14例牙龈退缩的患者共20颗患牙分为两组,一组为带上皮层的结缔组织瓣组,一组为不带上皮层的结缔组织瓣组,在基线水平和术后6、12、18个月测量龈退缩深度、牙龈厚度和患者满意度VAS值,以及术后6、12、18个月时的根面覆盖率。结果同一时间点上,所有指标两组间比较都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6、12、18个月与基线水平相比,龈退缩深度,牙龈厚度,VAS值有着显著改善,但龈退缩深度,牙龈厚度,VAS值术后3个时间点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时间点间根面覆盖率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种结缔组织瓣均能在一定时期内保持较理想的根面覆盖和牙龈厚度,且患者满意度较高,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 比较带上皮层和不带上皮层的结缔组织瓣移植技术用于治疗牙龈退缩的临床效果。方法 把14例牙龈退缩的患者共20颗患牙分为两组,一组为带上皮层的结缔组织瓣组,一组为不带上皮层的结缔组织瓣组,在基线水平和术后6、12、18个月测量龈退缩深度,牙龈厚度和患者满意度VAS值,以及术后6、12、18个月时的根面覆盖率。结果 同一时间点上,所有指标两组间比较都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6、12、18个月与基线水平相比,龈退缩深度,牙龈厚度,VAS值有着显著改善,但龈退缩深度,牙龈厚度,VAS值术后三个时间点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三个时间点间根面覆盖率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两种结缔组织瓣均能在一定时期内保持较理想的根面覆盖和牙龈厚度,且患者满意度较高,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振动法缓解正畸治疗儿童患者复诊加力后疼痛的有效程度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4年6月-2017年1月口腔正畸科就诊患儿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基础正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AcceleDent系统缓解疼痛,分别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和改良牙科焦虑量表(MDAS)评估疼痛和焦虑。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2h、1d、2d、4d的VAS和MDAS评分。结果:治疗后2h、1d、2d、4d,观察组VAS评分和MD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振动法对缓解正畸治疗儿童患者复诊加力后疼痛和焦虑有明显作用,可作为正畸治疗过程中缓解患者疼痛和心理焦虑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纳米陶瓷与普通陶瓷的表面粗糙度并探讨烧结次数对每种陶瓷的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方法根据瓷粉种类及烧结次数不同分为10组,每组5个。A~E组为普通陶瓷组,烧结次数依次为4、6、8、10、12次。A'~E'组为纳米陶瓷组,烧结次数分别与A~E组相对应。各组的烧结次数中均包括不透明瓷烧结2次,自身上釉烧结1次,其余为体瓷的烧结次数。采用2205型表面粗糙度仪分别测定每个试件的表面粗糙度值,求取每组试件的平均值。结果体瓷不同烧结次数处理后,纳米陶瓷的表面粗糙度值均明显小于普通陶瓷(P0.001),而每种陶瓷的表面粗糙度值均与体瓷烧结次数无关(P0.05)。结论纳米陶瓷较普通陶瓷表面光滑,经自身上釉烧结处理后,纳米陶瓷和普通陶瓷的体瓷烧结次数对其表面光滑度均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在辅助微种植体支抗植入及评价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矫治效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3月笔者医院正畸科收治的102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CBCT引导下进行微型种植体支抗拔牙矫治,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后CBCT扫描数据,观察患者牙槽骨开裂、开窗发生情况,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软组织和牙槽骨等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患者治疗后Ns-Sn-Pos、NLA等软组织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ULL、LLL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LA等牙槽骨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下中切牙、侧切牙的牙根长度较治疗前明显缩短,有统计学意义(P0.01),下颌尖牙牙根长度较矫治前稍有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尖牙牙根长度较矫治前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矫治后均有前牙区牙槽骨开窗、开裂情况发生,但发生率较低,其中前牙区牙槽骨总开裂率为17.00%,总开窗率为7.76%。结论:CBCT在辅助微种植体支抗植入及评价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矫治效果中作用显著,通过提高矫治方案的科学性、准确性有效提高了矫治效果,同时降低了患者牙槽骨开裂、开窗风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12岁,因全口无牙影响咀嚼功能和无汁等症状来我院就诊。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孕早期(4~6周)其母为增办¨怀孕机会曾服用孕妯禁忌类药物(具体药名小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铸瓷髓超嵌体联合根管治疗在磨牙缺损修复中的临床效果及其咀嚼功能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笔者医院收治的202例磨牙缺损患者.将纳入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1例.对照组实施桩核冠修复联合根管治疗,观察组实施铸瓷髓超嵌体修复联合根管治疗.记录两组基本资料,比较两组治疗后修复效果、并...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通过对作为最后磨牙的第二磨牙冠修复后出现食物嵌塞病例的分析及处理,为该位置的修复提供一定的临床经验,增加修复的成功率。方法:对临床病例106例,111颗牙体大面积缺损患牙进行冠修复术,观察六个月后对出现食物嵌塞的病例进行分析,并对其调牙合或重新制作修复体,观察疗效。结果:111颗患牙中28颗出现了食物嵌塞,经过调牙合、重新制作修复体后观察半年,食物嵌塞现象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对于第二磨牙作为最后磨牙需进行冠修复时,应消除原来的各种异常因素后进行冠修复,同时注意恢复邻接关系、咬合形态,能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