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比较并探讨三阴性乳腺癌及Luminal型乳腺癌超声表现,以及超声影像学对三阴性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6例三阴性乳腺癌以及260例Luminal型乳腺癌初诊超声形态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三阴性乳腺癌超声的特征性表现为圆形/椭圆形( P= 0.000)、边缘清晰( P=0.021 )、肿物内部回声(P=0.000)、后方声影(P=0.01),具有统计学差异;肿物内钙化(P=0.241),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三阴性乳腺癌超声影像学有特征性表现,超声对于筛查三阴性乳腺癌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应用麦默通旋切术切除乳腺良性肿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35例良性乳腺疾病患者共410处乳腺肿块,在超声引导下行麦默通微创旋切术,肿块直径0.5—5.0cm,对直径≥3cm的肿物行微创旋切术后,于靠近病灶的乳晕旁切开约1.5cm切口探查残腔,确保已切除残余病灶。术后随访6—9个月。结果235例患者的乳腺肿物被完全切除,术后5例出现血肿形成,2例出现肿物表面皮肤凹陷,3例复发。结论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旋切术切除0.5~3cm乳腺良性肿块是安全和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1~2枚前哨淋巴结(SLN)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与非前哨淋巴结(nSLN)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乳腺外科1~2枚SLN阳性且同时行腋窝淋巴结清扫的118例早期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分别应用x~2检验及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nSLN未转移(nSLN-)组患者64例,nSLN转移(nSLN+)组患者54例。单因素分析显示nSLN转移与肿瘤大小、脉管癌栓、SLN转移比例有关(P=0.001,P=0.030,P=0.002),但与年龄、绝经状态、病理类型、肿瘤位置、核分级、SLN转移数目、ER、PR、C-erBb-2、Ki67无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脉管癌栓、SLN转移比例均为nSLN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OR分别为3.159,2.425,2.258,均P0.05)。结论肿瘤大小≥2 cm、脉管癌栓、SLN转移比例≥2、3均为1~2枚SLN阳性乳腺癌患者nSLN转移的独立不良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TK1与乳腺癌预后相关因子(Ki67、ER、PR、C-erbB-2、P53)的表达关系及意义.方法 选取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05年6月至2009年6月间手术切除的乳腺癌患者组织标本65例,均经病理证实.用免疫组化分别测量TK1与Ki67、ER、PR、C-erbB-2、P53表达情况.结果 在65例乳腺癌组织中,TK1阳性表达率为81.5% (53/65),Ki67阳性表达率为61.5% (41/65),ER、PR、C-erbB-2和P53阳性表达率分别是:64.6% (42/65),67.6% (44/65),60.0% (39/65)和46.2% (30/65).TK1阴性和阳性表达在不同年龄、TNM分期、组织学分级、腋窝淋巴结转移状况和肿块大小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TK1与Ki67成正相关,相关系数r=0.520,P<0.05.然而,TK1与ER、PR、C-erbB-2、P53无相关性(相关系数r=0.054,P>0.05).结论 TK1能准确反应细胞增殖,有助于判断乳腺癌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苷激酶1(TKl)、Ki67单独表达及联合表达对乳腺癌复发转移的影响。方法选取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乳腺外科2005年3月至2007年6月问手术切除的乳腺癌患者组织标本65例,均经病理证实。分为A、B两组,A组37例,为乳腺癌在5年内出现复发或转移者,B组28例,为无瘤生存超过5年者。分别测量A、B两组TK1及Ki67表达情况并描述生存曲线。结果TKlA组阳性率为91.8%,B组阳性率67.8%(x2=6.116,P=0.013),Ki67A组阳性率为78.4%,B组阳性率42.9%(X2=8.635,P=0.003)。A、B两组TKl和Ki67均呈阳性表达的比率分别为67.6%和39.3%(x2=5.159,P=0.023)。经Kaplan.Meier法生存曲线证实,与TK1和Ki67单独阳性表达者相比,联合阳性表达者的无瘤生存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37,P=0.046)。结论TK1、Ki67均阳性表达是乳腺癌复发转移的高危因素,其预后较两者单独阳性表达者更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修复重建乳腺癌术后缺损的效果10例。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技术完成的18例乳腺癌重建、修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重建组10例乳腺癌术后即时植入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持续扩张皮瓣,延期植入假体进行乳房重建;皮瓣修复组8例化疗2周期后植入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扩张邻近皮瓣,术后即时进行皮瓣修复,分析皮肤软组织扩张技术应用的手术方法、并发症以及效果。结果重建组1例皮瓣出现2 cm ×1 cm 坏死,2例假体位置稍高于对侧,优良率为90%,患者主观评价满意度为100%;皮瓣修复组1例1个扩张器出现2 cm ×3 cm 区域皮瓣感染、坏死,伤口裂开,给予取出扩张器,患者主观评价满意度为88%。术后随访9~48个月,重建组手术效果满意,无一例复发转移;皮瓣修复组1例出现局部复发,2例出现骨转移,1例出现肺转移,1例出现肝转移。结论采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修复重建乳癌术后缺损可以获得满意的修复重建效果。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整形技术联合背阔肌肌皮瓣在中-小型乳房外侧象限乳腺癌保乳重建中的美容效果。方法〓选择肿瘤位于乳房外侧象限的14例中-小型乳房乳腺癌患者,肿瘤距离乳头乳晕大于3 cm,保乳术后缺损体积超过20%的病人,采取肿瘤整形技术联合部分背阔肌肌皮瓣修复缺损。结果〓肿瘤直径中位大小3.2 cm(2.2~8.1 cm),切除中位体积为62.0 g(50.0~100.0 g),中位随访17(3.0~42.0)月,术后美容效果14例患者11例(79%)为优,3例(21%)为良,随访期间无1例复发及转移。结论〓肿瘤整形技术联合部分背阔肌皮瓣是一种安全有效修复保乳术后缺损的方法,特别适合肿瘤位于外侧象限,术后缺损体积超过20%的中-小型乳房。  相似文献   
9.
乳腺外科临床教学是外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过程具有外科教学的一般特征,更存在与乳腺专科的相关特征。本文针对乳腺外科临床教学过程中的常见问题,结合乳腺外科的特殊性,总结临床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肿瘤整形术在中小型乳房保乳术后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4年8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采用肿瘤整形技术完成的60例中小型乳房保乳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美容效果、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和复发转移情况。 结果60例患者乳房均为中-小型,采用放射状切口完成15例,腋窝弧形手术切口完成2例,双环法切口完成6例,三角形手术切口完成3例,下皱壁切口完成4例,网球拍切口完成18例,部分背阔肌腋中线切口完成10例,梭形手术切口法完成2例。术后美容效果42例(70.0%)为优,15例(25.0%)为良, 3例(5.0%)为差。术后并发症主要为引流液增多,2例部分乳腺组织坏死,1例背部血清肿,1例伤口感染裂开,随访期间出现1例局部复发,3例远处转移。 结论中小型乳房保乳术后应用肿瘤整形术可以获得满意的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