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There is controversy regarding the roles of Ureaplasma urealyticum (U. urealyticum) colo- niz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h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 (BPD). This study explor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U. urealyticum and 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 at 36 weeks post-menstrual age (BPD36). Studies published before December 31, 2013 were searched from Medline, Embase, Ovid, Web of Sci- ence, and Cochrane databases, with the terms "Ureaplasma urealyticum", "chronic lung disease", or "BPD36" used, and English language as a limit.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U. urealyticum colonization and BPD36 was analyzed with RevMan 4.2.10 software, using the odds ratio (OR) and relative risk (RR) for dichotomous variables. Out of the enrolled 81 studies, 11 investigated the BPD36 in total 1193 in- fants. Pooled studies showed no association between U. urealyticum colonization and subsequent de- velopment of BPD36, with the OR and RR being 1.03 (95% CI=0.78-1.37; P=-0.84) and 1.01 (95% CI= 0.88-1.16, P=-0.84), respectively. These findings indicated no association between U. urealyticum colo- niz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BPD36.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rhGH应用于先天性巨结肠症手术后支持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126例先天性巨结肠症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术后除常规治疗外,自术后第1天开始,每日20时皮下注射rhGH(0.2 U/kg),共9d;对照组以生理盐水1 mL代替rhGH.观测血液生化指标、体质指数、心率、血压、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时间点选取用药前,用药后第3天、第6天、第14天,出院后3个月、12个月.结果 两组患儿年龄、手术时间及手术切除肠管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药后第3天、第6天及第14天白蛋白、前白蛋白较对照组有明显升高,而3个月以后上述指标无明显差异;用药期间及停药后3个月,12个月检测空腹血糖、血尿素氮、血肌酐、血甘油三酯、血胆固醇、体质指数、心率、血压等指标,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但实验组肠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结论 rhGH短期应用于先天性巨结肠症术后支持治疗可改善患儿营养状态,加快术后恢复,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采用单纯经脐切口及腹腔内打结技术行疝囊高位结扎术的安全性及手术效果。方法 2013年10月至2014年6月,我们采用单纯经脐切口及腹腔内打结技术行腹股沟斜疝手术86例,其中双侧30例,单纯左侧15例,单纯右侧41例。具体方法为:经脐5 mm Trocar置镜,脐环免Trocar置入3 mm针持。内环口上外3 cm腹壁外以2-0不可吸收带针缝线自腹壁穿入腹腔,线尾留置在腹壁外侧,环形缝合内环口一周,避开精索血管及输精管。采用腹腔内绕线、腹腔外牵拉尾线辅助打结,腹壁外剪线。皮肤胶粘合伤口。结果单侧病例平均手术时间18.7 min,双侧病例平均手术时间23.5 min。无精索血肿、腹腔脏器损伤、腹壁气肿及术后阴囊水肿的发生。术后第1天自由活动率为99%。随访时间7~15个月,目前无复发病例,无一例出现腹股沟区异物感或异物反应;术后1个月腹壁基本无可视疤痕。结论采取单纯经脐腹腔镜技术、常规器械腹腔内打结方法进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安全有效,腹壁皮肤外观好,无皮下异物感或异物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肛门成形术治疗先天性肛门闭锁的可行性和近期疗效。方法 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应用机器人辅助肛门成形术治疗男性中、高位肛门闭锁9例(2例直肠膀胱颈瘘,2例直肠前列腺部尿道瘘,5例直肠尿道球部瘘),平均年龄4.7月(3~9月)。仰卧位,三孔法,使用Si型da Vinci机器人手术系统,单极电凝游离松解直肠系膜,在直肠固有筋膜下游离盲端及瘘管,直至末端切断,机器臂缝扎瘘口。镜头直视下经横纹肌复合体中心建立盆底隧道,将直肠从中拖出,与会阴皮肤间断吻合。结果 9例均在机器人辅助下完成肛门成形术,平均手术时间116 min(105~130min),人机对接时间平均42 min(35~50 min),操作台手术时间平均31.4 min(26~38 min)。术中解剖层次清晰,几乎无出血,无术中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平均10.2 d(7~14 d)。平均随访10个月(6~15个月),肛门功能评分优6例,良3例(污便)。2例肛门狭窄。经保守治疗,连续随访半年,污便与肛门狭窄逐渐好转。结论 da Vinci机器人手术系统解剖瘘管精细、清晰,瘘口缝合严密、可靠,完整保护盆底神经和外括约肌系统,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行一期腹腔镜辅助巨结肠Soave拖出术的先天性巨结肠症患儿术后排便频率进行统计分析,以明确术后排便频率变化的规律。方法通过对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行一期腹腔镜辅助Soave拖出术的49例常见型先天性巨结肠症患儿进行随访,动态收集其术后排便频率的数值及相应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其术后排便频率的变化规律。结果49例中男37例,女12例;手术年龄3个月至5岁(中位值9个月)。患儿术后近期排便频率为3~25次/天,随后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术后(68.7±47.5)d排便频率可降至1~3次/天;但此后排便频率并不稳定,常有波动,术后(14.7±9.6)个月排便频率完全恢复正常。结论基于本研究结果,我们认为先天性巨结肠症患儿术后排便频率的变化可大致分为3个时期:下降期(排便频率由高逐渐下降,最终可降至正常);波动期(排便频率时高时低,在正常排便频率水平上进行波动,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稳定期(排便频率完全恢复正常并稳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丝裂原因子(HIMF)在高氧诱导肺上皮和成纤维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 肺泡Ⅱ型上皮MLE-12细胞和成纤维NIH/3T3细胞分别转染靶向HIMF的小干扰RNA后,置于正常氧(21% O2)、高氧(85% O2)条件下培养3~18h,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法检测细胞中HIMF mRNA水平,运用吖啶橙-溴化乙锭染色法、Hochest 33258染色法及膜联蛋白Ⅴ(Annexin Ⅴ)-碘化丙锭(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高氧暴露3、6、9、18h后,MLE-12和NIH/3T3细胞中HIMF mRNA水平分别增高2.783 ~5.023倍(P<0.05)、2.864 ~ 15.162倍(P<0.05),细胞凋亡率增高1.5~2.3倍(P<0.05)、1.1~2.1倍(P<0.05);沉默HIMF基因后,高氧诱导的MLE-12和NIH/3T3细胞凋亡率分别进一步升高1.5~2.5倍(P<0.05)、1.3 ~2.0倍(P<0.05).结论 HIMF基因可能通过对抗高氧诱导的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凋亡,参与高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7.
《Journal of Pediatric Surgery》2019年第11期文章合集列举了全球范围内多种疾病治疗现状的循证医学证据,对指导临床决策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启发性。潜毛窦、急性阑尾炎、漏斗胸、先天性肠闭锁、胃出口梗阻性疾病、先天性巨结肠症、小儿实体瘤、创伤、小儿肝移植、先天性膈疝、隐睾及部分罕见原发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策略均有提及,本文进行初步摘录和归纳:一、儿童期处方药控制及生育功能保留途径美国犹他州Intermountain Healthcare 23家医疗机构选择性分析了277名在10~18岁之间接受手术患儿的医疗资料,发现医生开出的阿片类药物比患儿实际消耗的要多,更小剂量的阿片类药物即可达到较好的疼痛控制效果,因此当前处方药过量的趋势导致社区中阿片类药物过量,有必要进行调整[1]。  相似文献   
8.
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是儿童最常见的颅内实体肿瘤,发现时常常已是晚期,易发生转移,高危NB患儿即使接受高强度治疗,仍可出现复发或转移,治疗效果差。目前NB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等已成为儿童实体恶性肿瘤研究的热点、难点。近年来,随着单细胞测序等各种技术手段的进步,NB的发病机制、治疗手段等相关研究取得了诸多进展。本文将对近年来NB的研究进展进行文献综述,阐述了NB的起源、分子遗传学调控机制及免疫学调控机制研究成果,并介绍NB单克隆抗体、肿瘤疫苗、过继细胞疗法及小分子抑制剂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丝裂原因子(HIMF)在小鼠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32只新生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6)、高氧暴露组(n=16),分别置于正常空气(21%,O2)及氧箱(85%,O2)中,于暴露后第7、14、21、28天每组随机选取4只,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学改变,运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肺组织中HIMF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对照组肺泡逐渐发育成熟,大小均匀,肺间质变薄;高氧暴露组肺泡隔增厚、肺泡融合,放射状肺泡计数减少31.1%~65.3%;与对照组比较,高氧暴露7、14、21 d后肺组织HIMF mRNA和蛋白水平分别增高2.435~2.528倍(P<0.05)、2.45~5.42倍(P<0.05),而高氧暴露28 d后分别下调52.81%(P<0.05)、74.60%(P<0.05).结论 成功建立小鼠BPD模型,HIMF基因表达异常可能参与BPD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