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8篇
肿瘤学   12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科切除非小细胞肺癌(NSCLC)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表达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意义及其与嗜铬素A(CgA)与突触素(Syn)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观察NCAM、CgA、Syn在NSCLC中的表达,研究NCAM表达的临床病理相关性及与CgA、Syn表达的相关性,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方法分析NCAM对外科治愈性切除患者的预后价值.结果:在163例NSCLC中有40例(24.54%)表达NCAM,在各种不同病理类型中,腺癌的表达率较高(P<0.05).NCAM的表达与CgA(P<0.05)、Syn(P<0.005)表达相关,也与肿瘤的T分期(P<0.005)、N分期(P<0.05)相关.单因素分析显示NCAM表达阳性组5年生存率为36.80%,而阴性组为50.74%(P>0.05),多因素分析肿瘤分期(P<0.001)与患者性别(P<0.05)是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表达NCAM的NSCLC患者生存期较短,但肿瘤分期与患者的性别是判别预后的独立因素,提示NCAM的表达仅仅是促进肿瘤进展众多生物学事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经手术治疗的直接侵犯邻肺叶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预后情况,并与经手术治疗的纵隔重要结构受侵犯的T4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比较,为更合理地对直接侵犯邻肺叶的周围型NSCLC进行T分期提供线索.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并且均为术前临床分期和术后病理分期均为NOMO的NSCLC患者.从1997年3月到2006年10月,广州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共有49例患者符合入组条件.其中28例直接侵犯邻肺叶的周围型NSCLC归于A组,21例直接侵犯纵隔重要结构的T4患者归于B组.对这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中位生存期和长期生存率进行计算和比较.两组间生存率的比较用Log-Rank检验.结果 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肺功能和术后辅助治疗情况具有较好的均衡性.A组有1例发生围术期死亡.A组的2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68.7%、61.1%和40.7%;B组的2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64.7%,58.2%,43.7%;A组和B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4个月和49个月,两组问生存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1).结论 直接侵犯邻肺叶的周围型NSCLC的预后与可手术的侵犯纵隔重要结构的T4患者的预后相似.对部分患者,手术治疗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疗效.对于邻近肺叶受侵的NSCLC患者,手术方案应该按照同期双原发肺癌的治疗原则来制定.尚需进一步研究来探讨邻近肺叶受侵的NSCLC的T分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响贲门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36例贲门癌患者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使用单因素Log-rank检验、Cox比例危险模型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肿瘤长度、淋巴结转移、组织病理学类型和TNM分期对患者的预后有影响。结论:早发现、早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53、c-erbB-2、VEGF蛋白表达对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和辅助化疗的临床预测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LSAB方法检测18例根治术后行含铂类辅助化疗的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石蜡切片中p53、c-erbB-2、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选同期单独手术的15例Ⅲa期患者作对照,分析三项指标在单纯手术组和术后化疗组中的表达以及联合检测三项指标对预后和辅助化疗的预测作用。结果:1)p53、c-erbB-2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4.72%和47.17%,两组中阳性者和阴性者的生存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2)VEGF蛋白表达阳性率54.72%,在单纯手术组中阳性者和阴性者生存率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术后化疗组中二者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3)在单纯手术组中,将p53、c-erbB-2、VEGF3项指标分为3项全阳性、3项全阴性、3项中任1~2项阳性3组,3组生存率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4)在术后化疗组中,将p53、c-erbB-2两项指标分为2项全阳性、2项全阴性、其中任1项阳性3组,3组生存率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5)COX多因素分析,提示组织学类型、p53、c-erbB-2是影响术后化疗效果的独立指标。结论:p53、c-erbB-2、VEGF蛋白表达是预后较差的指标之一,预测p53、c-erbB-2蛋白表达阳性者较阴性者对化疗不敏感,将p53、c-erbB-2、VEGF三项指标以及p5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活性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的活性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利用KL型图像分析系统检测80例乳腺癌患者,40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25例乳腺炎症患者和75例健康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的活性表达(T淋巴细胞核仁银染面积与细胞核面积比值,即I.S%),并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乳腺癌患者CA153和CEA.结果:发现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的活性表达(5.88±6.05%)明显低于健康人(7.07±0.81%)、乳腺纤维腺瘤患者(6.58±0.72%)和乳腺炎症患者(9.58±0.68%)(P=0.000);乳腺炎症患者AgNOR的活性表达明显高于健康人、乳腺纤维腺瘤和乳腺癌患者(P=0.000);健康人与乳腺纤维腺瘤患者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乳腺癌患者AgNOR阳性率(65.00%)明显优于CA153(17.50%)和CEA(12.50%)的阳性率(P=0.000).AgNOR表达与乳腺癌临床分期有关(P<0.05),而与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状况无相关性(P>0.05).结论:AgNOR阳性表达可作为评价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客观生物学指标;在乳腺癌诊断、鉴别诊断和病情监测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广州市社区居民的吸烟状况,为制定控制吸烟的相应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2004年,采用随机抽样入户问卷调查方式,调查广州市越秀区洪桥街和东风街20~60岁居民1006名.[结果]人群吸烟率为28.4%,男性吸烟率为52.2%,女性为6.5%;61.9%吸烟者在20岁以前开始吸烟;吸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文化程度低者吸烟率较高;运输业人员吸烟率最高;大部分吸烟者通常在家里、工作场所或娱乐场所吸烟;受访者对吸烟可能引起的呼吸系统以外的疾病认知不足;大多数认为从公共传媒获得吸烟危害健康的知识.[结论]吸烟仍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须加强宣传教育,动员全社会力量,控制吸烟,以减少烟草对健康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47例肺大细胞癌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肺大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47例肺大细胞癌的临床与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肺大细胞癌占同期肺癌总数的0.7%;男女之比为23:1;中位生存期为25个月,5年生存率为19.1%,低于非小细胞肺癌的5年生存率(28.2%).结论:肺大细胞癌作为一种相对少见的病理类型,临床疗效较差,有必要进一步细分病理亚型并规范化综合治疗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3种不同的镇痛方式对高龄肺癌患者行肺叶切除术后康复的影响、镇痛效果及患者对术后镇痛方式的满意程度,以探讨最佳的镇痛方式。【方法】选择60例老年肺癌患者行肺叶切除术(年龄〉60岁),随机分成3组:肌肉注射吗啡镇痛组,静脉自控镇痛组,硬膜外自控镇痛组。连续3d观察患者的镇痛效果、满意程度、术后康复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检测术后3d患者的肺活量动脉血气,连续监测患者的脉搏氧饱和度。【结果】硬膜外自控镇痛组镇痛效果、满意程度明显优于另外两组,低氧血症的发生率及程度明显低于另外两组。硬膜外自控镇痛组的患者术后床上活动的时间明显早于另外两组。并能主动配合医护人员进行肺功能的康复治疗。【结论】老年肺癌患者行肺叶切除术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具有镇痛效果良好,能主动配合医护工作者进行早期肺功能的康复治疗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食管癌中Cyclin D1的表达并探索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RT-PCR与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法检测Cycfin D1在食管癌组织、配对的邻近食管上皮中的表达状态。分析探讨Cycfin D1的表达状态与食管癌临床和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61%和35%的病例分别在食管鳞癌及其邻近上皮组织中显示Cychn D1表达增加。食管癌组织与其邻近的上皮组织之间Cychn D1的表达具有显著差异(x^2=8.776.P〈0.01)。不同T分期的肿瘤组织中Cyclin D1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T3+T4期的表达率为70%,T1+T2期的表达率为40%(T3+T4vsT1+T2,x^2=5.363,P〈0.05);在T3期的表达率为70%,T1期的表达率为30%(T3vsT1,x^2=4.646,P〈0.05)。【结论】Cyclin D1可能是参与食管癌化的分子标志物,并且可能是区分不同食管癌T分期的有价值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青年人与中老年人食管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1998年12月间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手术治疗的716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117例45岁以下 (青年组)和599例大于45岁(中老年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除肿瘤分期外,青年组与中老年组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青年组Ⅲ期患者所占比例为47.9%(56/117),明显高于中老年组的33.6%(201/599,P=0.010).但青年组与中老年组患者的预后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5年生存率:36.0%比33.8%,10年生存率:29.2%比25.0%,P=0.418).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患者年龄不是食管癌的独立预后因素 (P=0.160,RR=1.187,95%CI:0.935~1.506).结论 尽管青年人食管癌的病理分期较晚,但其预后与中老年人并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