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钢丝环扎加张力带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钢丝环扎加张力带在治疗髌骨骨折中的应用以及该方法的可行性及特点。方法选择2003年1月至2005年8月行钢丝环扎加张力带治疗的新鲜粉碎性髌骨骨折病人62例。结果随访8~20个月,优良率为87.1%,无骨折再移位。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创伤小、固定牢靠、能早期活动、符合生物力学原理,是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肘关节外翻稳定性的相关解剖学因素。方法成人上肢尸体标本8侧,解剖观察屈曲-旋前肌群、尺侧副韧带后束、尺侧副韧带前束和桡骨小头解剖特点;另用12侧上肢标本,随机分成两组,两组按不同顺序切断有关的结构,通过特制的生物力学装置,测量两种不同情况下肘关节的外翻稳定性。结果逐级切断各组内侧结构,其外翻角度增加无显著意义(P>0.05)。同时切除桡骨小头,外翻角度达到最大,外翻角度增加有显著意义(P<0.05)。在止点切断尺侧副韧带前束,外翻角度达到最大。桡骨小头切除的同时切断内侧结构尤其是切断尺侧副韧带前束,外翻角度显著增加(P<0.05)。结论肘关节外翻稳定结构主要由桡骨小头和尺侧副韧带来维持,肘关节内侧前臂肌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肘肌的解剖学特征及其在肘关节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用20例(40侧)上肢标本,其中5例(10侧)从腋动脉予以灌注乳胶。以层次解剖结合显微解剖的方法,对肘肌形态、血供和神经支配进行显微解剖观察。另选用5例上肢标本设计肘肌肘关节成形术,即肘肌填充桡骨小头切除术后的腔隙及肘肌嵌入到尺桡骨近端之间。结果:肘肌的形态似一把三角形挫刀;中副动脉是肘肌的重要营养动脉,外径(0.62±0.22)mm,与骨间返动脉存在恒定吻合支;桡神经肘肌支是肘肌的唯一支配神经。可应用中副动脉为营养血管的肘肌瓣设计肘肌肘关节成形术。结论:应用中副动脉为营养血管的肘肌瓣设计的肘肌肘关节成形术操作方便,便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illar(椎体支柱块)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段压缩性椎体骨折的疗效。方法单纯应用Pillar治疗11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段压缩性椎体骨折。结果本组随访8~10个月,骨折均愈合,椎体高度无明显再丢失,无继发神经损伤。结论应用Pillar治疗11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段压缩性椎体骨折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尤其系椎体后壁破坏严重、过敏体质患者),稳定性好,卧床时间短,生物相容性好,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骨折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不同医生拧紧两段式拉力螺钉和AO拉力螺钉加压力和加压后钉道拔出强度。 方法 4个0.12 g/cm3的Sawbone松质骨块,每个松质骨块均匀打24个孔并随机分为两组,4名医生根据临床经验在松质骨块上拧紧相同规格的两段式拉力螺钉和AO拉力螺钉,测量螺钉加压力和加压后钉道拔出强度。 结果 两段式拉力螺钉加压力显著高于AO拉力螺钉(P<0.05),两段式拉力螺钉加压后钉道拔出强度高于AO拉力螺钉(医生I,P=0.875;医生II、III、IV,P<0.05);不同医生拧紧螺钉后的加压力差异显著(P<0.05)。 结论 医生均因两段式拉力螺钉获益:相对于AO拉力螺钉,两段式拉力螺钉的加压性能好,加压后钉道损伤程度轻;医生个体差异影响两段式拉力螺钉和AO拉力螺钉加压性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骨水泥在松质骨渗透性的流体力学行为。方法体外设计一个实验装置,从理论上研究骨水泥在松质骨渗透性与时间的关联性。结果理论上分析骨水泥在松质骨渗透性的流体力学行为,推导出骨水泥在松质骨渗透性与时间关联性的函数为κ(t)=vh/p(t)。结论该实验装置的设计及相应的数学函数的建立,为进一步研究骨水泥在松质骨的渗透性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