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脏移植术患者围术期心跳骤停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院自开展肝脏移植以来共完成各种肝脏移植术2078例,其中围术期心跳骤停42例。本研究简要分析心跳骤停的原因,为临床预防其发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张裕霞  张秀生 《天津医药》1999,27(8):493-494
肝移植术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肝功能衰竭的有效手段。近年来随着手术和麻醉技术的不断提高,肝移植病人的预后和生存率已有很大改善,1年成活率达70%~80%以上[1],围手术期的处理直接影响手术的成败。我院于1994年5月10日对1例原位肝移植病人在无肝期应用体外静脉转流技术获得成功,术后存活至今(4年零1个月),并基本恢复正常生活,总结如下。 病例介绍 1.患者男,37岁。体重51 kg。因上消化道大出血于1994年1月以肝硬化门脉高压、食道静脉破裂出血住院。肝功能为 Child C级。实验室检查:总蛋白 45 g/L,白蛋白:球蛋白为15 g:30 g,转氨酶及胆红素均…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后呃逆是一种顽固性呃逆,临床发生率较高,持续时间较长,且难以自行缓解,给病人带来很大的痛苦和精神压力.2002年9月至2004年10月我们对脑卒中后呃逆的患者采用山茛.菪碱(654-2)联合维生素K,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医院,白1998年开展整体护理以来,通过试点、推广,目前整体护理病房已达到了80%。整体护理的开展,提高了护士素质及病人满意度,使病人由盲目求医到全面了解自身的疾病,检查、治疗等各方面的知识。护患关系融洽,使医院纠纷,病人投诉大大减少。但在实际工作中,基层医院开展整体护理确实存在着很多的难点。现将我院这几年在开展整体护理中所遇到的问题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肝移植术病人围术期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拟行肝移植术的终末期肝硬化病人100例,ASAⅢ或V级,分别于术前、无肝前期60min、无肝期15、30min、新肝期15、60min、术后 24、48、72 h采桡动脉血,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血浆纤维蛋白原(Fg)、血小板计数(PLT)和血清Ca2 浓度, 并于术前、无肝前期60 min、无肝期30 min、新肝期15、60 min应用Sonoclot凝血与血小板功能分析仪进行定性分析。结果与基础值比较,TT在无肝期30 min-术后72 h、PT在新肝期15 min-术后24 h、 AFIT在无肝前期60 min-术后72 h延长,INR在新肝期15 min-60 min升高,DD在无肝期15 min-术后24 h升高,Fg在无肝期15 min-术后48 h降低,PLT在无肝期30 min-新肝期60min降低,血清Ca2 在无肝期15 min-新肝期60 min降低,血温无肝期15 min-新肝期15 min时降低(P<0.05或0.01)。从Sonoclot曲线变化趋势来看,凝血功能在无肝前期和无肝期逐渐下降,刚进入新肝期最下降低最明显。结论肝移植术病人在无肝期和新肝初期其凝血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由出血感染引起的慢性肝病性失代偿,或是由急性中毒、病毒或缺血导致的大块肝坏死而引起急性肝功能衰竭,也可以由于肝脏疾病在一些诱发因素作用下出现慢性肝病的急性失代偿性肝功能衰竭,不进行肝脏移植其预后较差。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疏水蛋白结合代谢物对肝功能衰竭中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胆汁酸或胆红素这些蛋白结合能力强的代谢物(ABT) ,对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以及进一步的肝细胞合成和解毒功能恶化等方面重要影响因素[1]。体外肝脏支持疗法作为肝脏移植前期的过渡治疗和作为常规的内科治疗的辅助方案应用了几十年。现在这种治疗系统主要分为生物和非生物型两种方式[2]。在非生物型治疗系统领域,几乎所有体外血液处理的技术基础都有研究,主要包括全血置换、血浆置换、血浆成份置换、通过碳和其它吸附剂血浆灌流、血透和血滤技术以及它们之间的综合治疗方案[3]。对有关代谢蛋白结合毒素在肝功能衰竭和多脏衰的发生发展中关键作用的认识,以及对安全和良好生物相容性治疗技术的需求,促使白蛋白透析概念的研究与发展。这种治疗技术方案的目的,就是避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引起副作用的危险下,有效地清除蛋白结合毒素(ABTs)和水溶性毒...  相似文献   
7.
1994年5月10日我院在动物实验的基础,成功地完成了1例同种原位肝脏移植术,受者为晚期肝硬化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采用无肝体外静脉转流术,即采用进口离心式生物泵进行无肝期门静脉、右股静脉向左腋静脉的转流,此方法在很大程度上防止阻断门静脉及下腔静脉后循环的非生理状态,而对血流动力这和肾功能影响甚微,术后无手术并发症发生,增加了围手术期的安全性,术后病人顾活至今,现将手术期麻醉的监测,处理等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体外静脉转流和持续泵注小剂量多巴胺在肝移植围麻醉期中维持血流动力学及电解质稳定的意义。方法:5例患者无肝期均采用体外静脉转流及持续泵注小剂量多巴胺。观察无肝期及新肝期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血电解质的变化。结果:体外静脉转流初期5分钟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压和心排血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转流10分钟后迅速恢复正常并维持稳定(P均<0.05);新肝期5分钟由于供肝冲洗不完全导致一部分肝保护液进入体循环,出现一过性高血钾〔(4.1±0.4)mmol/L〕。结论:无肝期应用体外静脉转流对稳定血流动力学有重要意义;而小剂量多巴胺除了支持心功能、稳定循环,还可增加肾血流,保护肾功能,并可预防开放循环后再灌注综合征的出现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36岁,体重86kg,乙肝表面抗原阳性10年。入院前7dB超检查发现肝内占位病变,甲胎蛋白(AFP)500ng/ml。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原发性肝癌,拟行肝移植术。  相似文献   
10.
经典原位肝移植术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回顾性探讨经典原位肝移植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处理。方法 :经典原位肝移植病人100例 ,无肝期选用体外静脉 -静脉转流(VVB)50例 ,非转流(NON -VVB)50例。采用Swan -Ganz漂浮导管监测无肝前期、无肝期5min、15min新肝期5min、15min及术毕各时段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结果 :①VVB组 ,转流初始5min及再灌注10min血流动力学变化明显 ,(P<0.05)。②NON -VVB组门静脉下腔静脉阻断和再灌注时血流动力学变化均明显 ,MAP下降30 %、PCWPMPAP下降20 %、CVP及CO下降40 %(P<0.05)。结论 :原位肝移植无肝期采用VVB有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NON -VVB原位肝移植无肝期 ,采取快速输血输液 ,适当调整血管活性药物应用 ,再灌注时提前纠正酸中毒 ,补充钙剂对抗高钾对心脏的抑制等措施 ,可明显缩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