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19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49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27篇
药学   35篇
  2篇
中国医学   42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019年12月我国武汉爆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流行性,属于中医学"瘟疫"范畴,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面对这一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该文基于《温疫论》理论,从临床实际出发,对新冠肺炎的发病特点、传变以及辨证论治进行了解析。根据此次疫情的特点,新冠肺炎的病因为感受"戾气",病机为疫毒遏湿,其传变遵循《温疫论》"表里九传"规律,可分为顺传与逆传,病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与阶段性。初期邪伏膜原、疫毒遏湿,应开达膜原、祛湿化浊、宣透疏利;中期病邪可顺传于表,此时应当使用辛凉解表之剂,通过战汗透邪,使邪随汗出,若湿毒入里化热,致肺络受损,腑气不通,里实热结,当通腑泻热,攻下逐邪,给邪以出路;若失治、误治、病邪太过,可致病邪内陷心包,造成神昏谵语、躁扰不宁、四肢厥逆、脉微欲绝等内闭外脱的危重表现,治疗上注意攻补兼施,开闭固脱;恢复期,由于余邪未尽,且热病易伤阴耗气,治疗上不仅要预防余邪反复,更要滋阴补血,恢复正气。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吴又可提出"祛邪为第一要义、忌妄汗下法、顾护脾胃"三大法则。《温疫论》对"瘟疫"的病因病机、传变和辨证施治有着系统的认识,为后代战胜历次瘟疫提供了宝贵经验,这对于此次新冠肺炎的防治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3.
骨质疏松症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骨代谢病。该症的特点是因患者的骨质流失增多易造成骨组织减少,使骨的脆性增加,因而易发生骨折。国内外的医学调查表明,妇女绝经后其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要明显高于男性。在我国北京、上海等地,60岁以上女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为40%~50%,而男性仅为20%。那么,绝经妇女怎样才能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呢?一、及时选择雌激素进行替代治疗40岁以后的妇女,其月经周期由规律变为不规律直至月经停止后1年之内的时期叫作围绝经期。月经停止超过1年被视为绝经。处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前10年的妇女由于其卵巢功能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应用肺动脉压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鄂州二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100例。采用超声仪动态测定肺动脉压力、心脏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心脏舒张早期心室充盈最大速度/舒张晚期心室充盈最大速度(E/A)变化。根据患儿是否出现肺动脉高压,分为对照组(41例)和高压组(59例),高压组进行采用米力农进行治疗,比较使用米力农治疗前与治疗3d后肺动脉压变化与心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高压组患儿使用机械通气率、通气时间及病死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组左房内径、左室内径、右室内径均高于对照组,肺动脉内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室间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组患儿肺动脉压力高于对照组,高压组患儿血氧分压(PaO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d后,患儿心脏指数和E/A值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患儿肺动脉高压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治疗前与治疗3d后,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动脉压监测不仅可以满足对患儿实时监测的要求,同时还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对患儿的肺动脉压力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性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HD)患者临床特征并分析T2DM患者发生CHD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406例高龄(≥75周岁)老年男性T2DM患者,分为T2DM未合并CHD组(165例)与T2DM合并CHD组(241例),分析高龄老年T2DM合并CHD患者临床特征及发生CHD的危险因素。结果T2DM合并CHD组患者年龄[(86.78±5.35)岁]、病程[(12.32±0.46)年]、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7.64±2.81)mmol/L]、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7.59±1.21)%]、高血压占比[84.65%(204/241)]、D-二聚体[(0.50±0.13)mg/L]、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46.06%(111/241)]、血肌酐[(94.81±12.70)μmol/L]、尿素氮[(8.31±4.46)mmol/L]、尿酸[(376.44±116.01)μmol/L]均高于T2DM未合并CHD组[(78.51±4.81)岁、(10.66±0.67)年、(6.84±2.19)mmol/L、(7.02±2.15)%、63.03%(104/165)、(0.21±0.04)mg/L、13.33%(22/165)、(83.01±14.40)μmol/L、(6.79±2.89)mmol/L、(333.56±95.15)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908、t=2.042、t=3.055、t=3.088、χ^(2)=23.828、t=5.059、χ^(2)=42.098、t=2.401、t=4.188、t=4.075,P均<0.05);T2DM合并CHD组患者总胆红素[(8.80(6.60,11.60)μmol/L]、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76.49±29.80)mL/(min·1.75 m^(2))]均低于T2DM未合并CHD组[11.25(8.23,15.28)μmol/L、(91.81±28.31)mL/(min·75 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04、t=5.126,P均<0.001);T2DM合并CHD组患者总胆固醇[(3.84±0.85)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2.12±0.68)mmol/L]低于T2DM未合并CHD组[(4.10±1.00)mmol/L、(2.45±0.85)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28、4.156,P均<0.05);T2DM合并CHD组患者启动降脂稳定斑块治疗率[82.57%(199/261)]高于T2DM未合并CHD组[42.42%(70/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614,P<0.001);受降脂治疗影响,T2DM合并CHD组总胆固醇和LDL-C明显降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加(OR 1.346,95%CI 1.263~1.434,P<0.001)、糖化血红蛋白浓度升高(OR 1.427,95%CI 1.140~1.785,P=0.002)、合并高血压(OR 3.534,95%CI 1.684~7.418,P=0.001)、D-二聚体升高(OR 3.969,95%CI 1.227~12.841,P=0.021)以及尿酸升高(OR 1.005,95%CI 1.001~1.008,P=0.006)是高龄老年男性T2DM患者CH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T2DM合并CHD高龄老年患者更易处于高凝状态,更容易发生血栓栓塞事件,肾功能损伤更为明显;空腹血糖控制不佳、总胆红素浓度降低是高龄老年男性T2DM患者发生CHD的影响因素,年龄增加、糖化血红蛋白浓度升高、合并高血压、D-二聚体升高及尿酸浓度升高是高龄老年男性T2DM患者CH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吉林省北纬43°地区健康人群血清25( OH)D3水平及其与血钙、血磷的相关性。研究吉林省与不同地理纬 度的白俄罗斯、波兰、乌克兰、匈牙利、西班牙以及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健康人群25( OH) D3水平的差异。方法收集吉林省 长春市、双阳区、双辽市、公主岭市、伊通县、梨树县、永吉县2873例20 ~80岁健康体检人群血清标本,按10岁为一年龄段分 组,采用德国Roche公司COBAS E601电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血清25( OH) D3,采用德国Roche公司COBAS C501全自动生化 分析仪检测血Ca、血P。结果吉林省健康人群血清25(OH)D3水平低于上海、北京、广州、贵阳、岳阳市健康人群,低于白俄 罗斯、波兰、乌克兰、匈牙利、西班牙健康人群,25(OH)D3水平与血Ca正相关。结论吉林省健康人群血清25(OH)认水平 缺乏占总例数70. 17%,维生素D不足占23. 63%,维生素D充足仅占6. 2%。地理纬度、日照时数是维生素D缺乏的因素之 一,是影响骨代谢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女性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4)、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 (BGP)、25著维生素D3(25( OH) D3)、甲状旁腺素(PTH)、降钙素(CT)与股骨颈BM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Discovery WA型 骨密度仪检测股骨颈BMD,采用酶标免疫分析仪检测TRACP、CTX4、BALP、BGP、25 ( OH) D3、PTH、CT。将1084例受试者检 测结果按5岁为年龄段分组,应用SPSS 13. 0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5 (OH) D3、PTH、CT在35 ~ 50岁年龄段各组间 不存在差异;50岁以后25 (OH) D3开始下降,与丽D呈正相关;CT降低出现在65 ~ 79岁年龄段,与丽D显著正相关。35 ~ 45岁年龄段TRACP、CTX4与BMD呈负相关,而BALP、BGP与BMD呈正相关;50 -60岁年龄段BALP、BGP明显升高, TRACP、CTX4、BALP、BGP均与BMD呈负相关;65岁以后BALP、BGP开始下降,BALP、BGP与骨密度呈正相关,TRACP、CTX- 1与骨密度呈负相关。结论TRACP、CTX4、BALP、BGP、25 ( OH) D3、PTH、CT监测骨代谢水平为骨质疏松诊断、鉴别诊断提 供了分子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骨代谢标志物临床应用已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这些指标的测量,让我们对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有一个更好的了解。骨代谢标志物用于选择骨质疏松治疗药物和评价药物疗效。因此,合理应用和评价骨代谢标志物在临床实践中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实现这些目标,由日本骨质疏松症学会授权的骨质疏松骨代谢指标应用指南制定委员会,总结骨代谢指标最新研究进展,并提出了骨代谢指标的合理应用。虽然现在骨代谢指标,在骨质疏松症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医保范围的限制,在日本的应用仍不普遍。自日本骨质疏松症学会制定了2001年指南,新的骨代谢指标已列入临床实践。新的促进骨形成的骨质疏松症治疗方法,改变了骨代谢指标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因此,需要调整目前的临床应用方案,提出制定新的2012年指南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肾性骨病(renal osteopathy),泛指继发于肾脏疾病的代谢性骨病,是慢性肾脏病晚期与血液透析患者的重要并发症。广义的肾性骨病是指一切和肾脏有关的骨病;狭义的肾病骨病也称肾性骨营养不良(ROD),即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代谢紊乱(CKD-MBD),是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时由于钙、磷及维生素D代谢障碍,继发甲状旁腺机能亢进,酸碱平衡紊乱等因素而引起的骨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论述了肾性骨病的概念、肾性骨病的发病机制、肾性骨病的分型、与肾性骨病相关的分子通路、肾性骨病的治疗原则。旨在为临床肾性骨病的诊断、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维生素K联合骨化三醇、钙尔奇D对男性骨质疏松的治疗效果及对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美国Hologic公司生产的Discovery WA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患者腰椎L_(1~4)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与股骨颈骨密度。对男性骨质疏松患者采用固力康联合骨化三醇、碳酸钙D3进行治疗,连续治疗1年,治疗期间监测患者骨代谢变化。采用美国Thermo公司全自动酶标免疫分析仪检测患者血清骨代谢指标BGP、CTX-1、细胞因子IL-6、IL-10水平。结果治疗6个月后患者腰椎(L_(1~4)) BMD、股骨颈BMD开始增加,治疗12个月后患者腰椎(L_(1~4)) BMD、股骨颈BMD较治疗前增加明显。治疗后,血清骨形成指标BGP水平升高、细胞因子IL-10水平升高;血清骨吸收指标CTX-1水平、细胞因子IL-6水平降低。结论维生素K可提高患者腰椎与股骨颈骨密度,升高血清骨形成指标BGP、细胞因子IL-10水平,降低血清骨吸收指标CTX-1、细胞因子IL-6水平,维生素K治疗男性骨质疏松效果显著,是临床上治疗骨质疏松的重要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