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95篇
综合类   6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乙酰半胱氨酸(NAC)对脓毒症大鼠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9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30只。即假手术组(A组),脓毒症模型组(B组),NAC治疗组(C组)。A组除不结扎盲肠,不刺穿盲肠外,余操作同B组;B组成功后不做任何处理;C组NAC治疗组,盲肠结扎穿孔后大鼠立即经尾静脉给予NAC 150 mg/kg体重。各组大鼠在术后6、12、24 h分次处死,每次10只,取下腔静脉血检测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并取肝组织行病理检查。结果血清ALT、AST水平B组、C组二组12 h后明显上升,ALT水平在12 h以后B组显著高于C组[(132.80±12.36)U/L比(87.40±10.22)U/L;(284.60±26.47)U/L比(156.60±13.56)U/L],AST水平24 h B组显著高于C组[(308.60±30.42)U/L比(175.60±17.67)U/L];B组大鼠血中炎性细胞介质水平显著升高,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为165.41±20.14,325.36±42.20,578.40±61.70;白细胞介素(IL)-1β为(128.24±17.21),(298.24±32.02),(302.36±46.26)肝功能与形态出现损伤性变化;C组血中炎性介质水平明显降低,TNF-α为(142.25±18.72)、(232.32±30.24)、(342.20±44.55)ng/L;IL-1β(96.41±16.3)、(164.30±26.18)、(201.47±40.56)ng/L肝功能与形态损伤减轻。结论NAC对大鼠脓毒症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机体炎症介质的释放引起。  相似文献   
2.
己酮可可碱预处理对大鼠供肝冷缺血损伤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已酮可可碱预处理供者及肝脏对供肝冷缺血损伤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按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 4组 :对照组、供者预处理组 (实验 1组 )、供肝预处理组 (实验 2组 )、供者及供肝联合预处理组 (实验 3组 ) ,预处理使用己酮可可碱。各组动物均在供肝冷保存 6h后行原位肝移植 ,门静脉血流恢复后第 30min、3h及 2 4h取门静脉血测定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 (GST)的水平。结果 门静脉复流后 30min、3h时血清TNF α水平 ,各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实验 3组显著低于实验 1组及实验 2组 (P <0 .0 5) ;30min及 3h时血清GST水平 ,各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实验 3组显著低于实验 1组及实验 2组 (P <0 .0 5) ;30min及 3h时血清ALT水平 ,各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实验 3组显著低于实验1组及实验 2组 (P <0 .0 5) ;2 4h时前述各指标各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实验 3组显著低于实验 2组 (P <0 .0 5) ;30min时血清AST水平 ,各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实验 3组显著低于实验 1组及实验 2组 (P <0 .0 5)。结论 己酮可可碱预处理对供肝的冷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脑死亡状态下巴马小型猪心脏形态与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改进的缓慢间断颅内加压法建立巴马小型猪脑死亡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每组5只。对照组(A组):动物麻醉后仅行开颅与开关腹手术。非药物干预组(B组):建立脑死亡模型,不进行药物干预。NAC处理组(N组):建立脑死亡模型,于脑死亡后1和12h,按200mg/kg的剂量将NAC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经静脉缓慢滴注。分别于脑死亡后6、12和24h检测各组血清中肌钙蛋白T(cTnT)的水平以及干扰素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以及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脑死亡后24h,取各组心尖部心肌组织,光镜下观察心脏组织结构变化,电镜下观察心脏组织超微结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NF-κB mRNA的变化。结果 脑死亡6h后,B组及N组的血清cTnT、IL-1β、IL-6、TNF-α水平均开始升高,但N组升高幅度显著低于B组。脑死亡后24h可见心肌细胞出现损伤性改变;N组心肌细胞损伤明显轻于B组。B组及N组心肌细胞中NF-κB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但N组显著低于B组。结论 N-乙酰半胱氨酸能够减轻脑死亡状态下心脏的形态和功能损伤性改变,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4.
MDR1特异性核酶逆转肝癌多药耐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MDR1核酶(N2A+tRNAi^met-iMDRl-sRz,sRz)在裸鼠体内逆转人肝癌组织多药耐药(MDR)的可行性。方法将原发性MDR人肝癌组织裸鼠原位移植模型第2代随机分为A组(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40μl+Lipofect AMINE^TM2000 10μ1)、B组(阴性对照组:N2A+tRNAi^met 10μg/40μl+Lipofect AMINE^TM2000 10μl)和C组(核酶组:sRz 10μg/40μl+LipofectAMINE^TM2000 10μl),均开腹瘤内注射。瘤内注药1周后用表阿霉素15mg/kg腹腔注射,每周1次,连续4周。彩色B超测量肿瘤体积。化疗结束后1周处死裸鼠,RT-PCR、Western blot法检测肿瘤中MDR1 mRNA及其蛋白P-gp的表达。结果C组每次化疗后肿瘤体积均较前缩小(F=659.99,P〈0.05)。除第1次化疗外,其余各次化疗后C组的抑制率均高于A、B组(F=35.36,12.77,97.60,P〈0.05)。化疗结束后,C组与瘤源以及A、B组相比,肿瘤组织中MDR1 mRNA和P-gp的表达明显降低(F=45.36,3590.40,P〈0.05)。结论sRz可有效降低肝癌细胞表达MDR1 mRNA和P-gp,一定程度上逆转MDR,提高E-ADM的化疗效果。单纯E-ADM化疗可使肝癌组织MDR1 mRNA和P-gp表达升高,诱导MDR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腹部外科患者并存肺功能异常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手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PPC)的发生率近年来虽有所减少,但其发生率仍高达30%[1].早在上世纪60年代,Wightman[2]即指出有基础肺功能异常患者发生PPC的危险性显著增高.虽然有学者得出不同的结论,认为肺功能异常组和肺功能正常组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无差异[3].但更多的研究则同意Wightman的观点,认为PPC与基础肺功能异常有关[4-5].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建立稳定大鼠减体积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方法。方法利用两袖套法连接肝下下腔静脉及门静脉,单线连续吻合肝上下腔静脉。共完成120例大鼠减体积原位肝移植模型。结果顺利完成模型建立,移植术后大鼠均能自由活动,进食活跃。其2d和7d存活率分别为85.8%和83.3%。结论利用改进的两袖套法,可以建立稳定的大鼠同种异体减体积原位肝脏移植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巴马小型猪在脑死亡状态下血清炎症介质的变化及对肝脏损伤的作用。方法:巴马小型猪10只,随机分脑死亡组与对照组,每组5只。用颅内加压法建立脑死亡模型,对照组仅开颅麻醉维持,分别于3、6、12、18和24h取血清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IL-1β、IL-6和TNF-α水平。结果:(1)炎症介质变化:脑死亡组动物血清IL-1β、IL-6和TNF-α水平均自脑死亡后3h开始升高,并随时间的延长而继续升高;脑死亡后3、6、12、18和24 h脑死亡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肝脏酶学变化:血清ALT、AST水平自脑死亡后12 h开始升高,并随时间的延长而继续升高;脑死亡后12、18和24 h脑死亡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巴马小型猪脑死亡状态下血清炎症介质升高,并随时间的延长而继续升高。脑死亡状态下肝脏功能的损伤可能与这些炎症介质的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改进的缓慢间断颅内加压法建立猪脑死亡模型,观察建立过程中血压、心率变化。方法长白猪12头,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脑死亡组(B组),每组6头。C组维持麻醉24h,仅行开颅术并颅内放置Foley气囊导管,不建立脑死亡模型;B组应用改进的缓慢间断颅内加压法建立脑死亡模型,通过呼吸、循环支持维持猪脑死亡状态24h。监测2组动物在实验过程中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变化。结果B组6头猪均成功建立脑死亡模型。经Foley气囊导管缓慢间断颅内加压后,B组动物血压、心率缓慢下降后骤然升高,呼吸频率减慢、呼吸幅度加深,平均峰值动脉压和平均峰值心率与颅内加压前MAP、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死亡后6、12和24h,B组猪MAP和HR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改进的缓慢间断颅内加压法可成功制作猪脑死亡模型,经有效的呼吸和循环支持,能稳定地维持猪脑死亡状态24h,为进一步研究脑死亡状态下猪肝脏形态和功能变化提供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器官移植作为终末期肝病、肾病和心脏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特别是环孢霉素A问世之后,已成为心、肝、肾等器官终未末病变的首选治疗方法。供体器官的来源不足严重影响器官移植手术的推广和应用。目前国际上多采用单一供体多器官联合切取的方法来满足需要,采用此种方法,可保证同一供体肝、肾、胰腺得到有效的利用,不使其中任何脏器受损。为探讨腹腔多器官联合切取的可行性,对15只犬进行了联合腹腔脏器切取的实验研究。氯胺酮诱导、气管插管、10g/L的普鲁卡因维持麻醉。仰卧位,剑突到耻骨联合正中切口进腹,肝脏取活组织检查。游…  相似文献   
10.
肝细胞移植是一种通过对获得的正常肝组织进行体外分离纯化,并将分离纯化的肝细胞植入患者体内暂时性地对遗传性代谢性肝病和急性肝衰竭等患者提供代谢性支持的新方法。经过多年的发展,肝细胞移植技术已经取得很大的进展,目前在临床应用已有成功案例,但距离临床广泛应用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