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评价冷循环微波聚能刀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在CT引导下把冷循环微波聚能刀穿入血管瘤中央区,通过微波高能聚焦产生的热能使血管瘤变性达到治疗效果。结果42例患者,共治疗病灶46个,所有患者中仅1例直径12cm瘤体未能达到1次完全消融,行第2次治疗,其余患者均1次完全消融,术后随访观察6~26个月,复查增强CT仅2例复发。结论该方法治疗肝血管瘤,达到了很好的微创效果,且疗效肯定,但对巨大血管瘤的治疗仍有待改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皮下通道型游离空肠肝胆管成形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采用皮下通道型游离空肠肝胆管成形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36例。该术式在清除结石,解除肝内外胆管狭窄、肝门整形的基础上,保留Oddi括约肌功能,取一段游离空肠修复胆管前壁,盲端埋置皮下,使其底部可以被固定到切口皮下,要求术中基本取尽肝内结石或切除病灶。结果术后残石率30.6%(11/36)。术后出现胆漏2例,伤口感染1例,胃无力1例。33例获得随访,随访率91.7%;平均随访时间42个月。随访患者中再发结石占18.2%(6/33);胆管炎发作占15.2%(5/33)。均通过皮下通道切开引流或取石而治愈。结论皮下通道型游离空肠肝胆管成形术安全、有效、微创、简便,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较为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4.
冷循环微波聚能刀治疗原发性肝癌1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癌患者就诊时多数为进展期肿瘤或合并肝硬化,仅10%~37%能够接受肝切除术.术后2年内30%~50%的肿瘤复发,5年复发率可高达80%,复发性肝癌能获得再切除者仅占10%~20%.由于外科治疗的应用受到严重限制,事实上绝大多数的患者需要接受区域或局部治疗,其中作为局部治疗的各种消融疗法,对外科医生而言容易掌握,可行性程度也较高,在临床工作中可成为除手术刀之外的另一有力武器.微波是目前主要采用的热消融治疗手段.热消融的灭瘤效果,对小肝癌的完全消融率可达到80%~90%,局部复发率5%~15%,采用多点穿刺的组合消融技术,可治疗直径<7 cm的肿瘤[1].本文用微波聚能刀治疗原发性肝癌12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息肉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2008年12月至2009年11月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息肉切除)术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49例患者分为胆囊结石组(A组)、胆囊结石合并息肉组(B组)、胆囊息肉组(C组);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顺利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息肉切除)术,术后1例患者出现腹壁蜂窝织炎,经治疗后痊愈.1例患者出现右下肢深静脉血栓,经保守治疗而愈.术后随访52~63个月,A组内单发结石与多发结石分别复发1例(3.33%)、18例(2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结石复发19例(17.92%),B组结石复发7例(4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组息肉复发1例(6.25%),C组息肉复发1例(3.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息肉切除)术安全、微创、有效;胆囊结石合并息肉不推荐行保胆取石(息肉切除)术.  相似文献   
6.
膨体聚四氟乙烯补片在腹外疝修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膨体聚四氟乙烯补片在成年人腹外疝手术治疗中的技术操作要点,并评价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至2008年,采用美国Gore公司生产的膨体聚四氟乙烯补片施行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的859例腹外疝患者的I临床资料。其中腹股沟斜疝731例,占85.0%;腹股沟直疝86例,占10.0%;股疝13例,占1.5%;切口疝12例,腹白线疝9例,脐疝8例。结果全部病例手术成功,平均手术时间95min,手术后疼痛轻微,无明显异物感。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6d。随访10个月-60个月,平均30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安全、经济、简便、复发率低的优点,疗效肯定,临床上基本可以满足各种情况下无张力疝修补手术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肝内胆管结石是我国的常见病之一,由于其病变复杂、复发率高且常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已成为我国良性胆道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应用皮下通道胆囊肝胆管成形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安全、有效,复发后的治疗能够微创化.2002年6月至2006年5月我们应用该术式治疗肝内胆管结石32例,临床观察中远期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息肉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1年5月期间112例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息肉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2例均顺利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息肉术,病理诊断胆固醇息肉87例(77.67%),胆囊腺瘤17例(15.18%),胆囊炎性息肉8例(7.14%),无恶性病变者。术后2例发生切口脂肪液化,余无并发症发生。96例(85.7%)患者术后随访30~56(41.9±6.3%)个月,3例(3.13%,3/96)多发胆固醇息肉患者复发,无胆囊癌发生。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息肉术安全、微创、有效。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调查1所中等医院的普通外科、胸外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肾内科、呼吸内科6个科室的住院患者和1所县级医院的内、外科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实际应用营养支持率,为住院患者合理应用营养支持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评分方法对住院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评估以及营养支持应用现状调查.结果 中等医院6个科室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发生率为25%,其中呼吸内科营养风险发生率最高,为31%,其次为神经内科29%,以后依次为肾内科27%、胸外科23%、消化内科22%、普通外科18%,有营养风险的患者中24%进行了营养支持,无营养风险患者中9%进行了营养支持.小医院营养风险发生率为18%,其中内科29%、外科7%,有营养风险患者使用营养支持占24%,无营养风险患者中4%进行了营养支持.结论 石家庄市中小医院住院患者存在一定数量的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不足),肠外和肠内营养存在不合理性,今后在中小医院进一步推广基于循证医学的肠外肠内营养指南和应用规范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