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47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乳腺囊肉瘤的临床和病理(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叶状囊肉瘤又称叶状肿瘤,很罕见,占所有乳腺肿瘤不足1%,组织学上可分良性、恶性和临界性三类,但生物行为难测,良性者同样可以复发和转移,所以任何类型都应以恶性或低度恶性看待。对无转移者,广泛性局部切除术或单纯乳腺切除术可作为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时心率变异性(HRV)变化及阿托品预防心动过缓时对HRV的影响。方法 21例胆囊切除术病人按术前心电图诊断分为心动过缓组和非心动过缓组,心动过缓病人麻醉诱导前加用阿托品0.5mg,术中监测HRV和心率。结果 两组病人胆囊切除中低频率/高频率(LF/HF)均显著低于术前基础值(P<0.05)。心动过缓组诱导后HF无明显变化,胆囊切除中显著降低(P<0.01);非心动过缓组则显著升高(P<0.01)。结论 胆囊切除术中,心动过缓者预防性使用阿托品可阻止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加,但并不能恢复植物神经系统的平衡。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出血高危患者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 pancreatography,ERCP)术中即刻留置止血夹对预防术后迟发性出血的临床作用。方法 收集2016年8月至2019年9月来院行ERCP的1 854 例患者,其中符合纳入标准的出血高危患者493 例,包括止血夹组215 例、常规对照组278 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包括出血、胰腺炎、穿孔,以及操作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 止血夹组术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常规对照组[1.4%(3/215) vs 4.7%(13/278),P<0.05],两组在性别、年龄、疾病构成、术后胰腺炎和穿孔、操作时间、取石方式、住院费用等指标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ERCP术中针对出血高危患者预防性实施止血夹,可以显著降低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率,且不额外增加患者费用,是一种安全便捷、值得推广的技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阻塞性黄疸发生时血清内毒素和TNF α的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胆总管结扎组 ,分别在第 3天、第 7天和第 2 1天测定血清内毒素和TNF α。结果 :胆总管结扎组的血清内毒素和TNF α逐渐升高 (P >0 .0 5 ,P <0 .0 5以及P <0 .0 1) ,两者相关系数为 0 .6 349(P <0 .0 0 1)。结论 :阻塞性黄疸发生时血清内毒素和TNF α明显升高 ,两者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ERCP后胆胰肠结合部损伤的发生率为0.3%~1.3%,早期诊断困难,处理不当病死率在50%以上[1].2006年2月至2008年12月我院共行ERCP 810例,所致胆胰肠结合部损伤2例,发生率为0.2%.本文总结我院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经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单孔与脐周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62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单孔组(n=27)与脐周三孔组(n=35),应用常规器械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回顾分析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术中情况、近期疗效。结果:脐周三孔组住院费用[(10 552.2±1 260.3)元vs.(15 400.4±1 578.4)元]明显低于单孔组(P<0.05);术后6 h[(2.9±1.3)vs.(4.6±2.0)]、第1天[(1.7±0.9)vs.(3.1±1.6)]疼痛评分均优于单孔组(P<0.05)。两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手术时间、成功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均是安全、美观的,具有价格低廉、疼痛轻微、实用性强的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急性结石梗阻性胆囊炎一经诊断明确,往往积极手术治疗,包括胆囊切除术或胆囊造口术。但当发病时间比较长或并发症严重时,开腹手术的并发症及病死率均较高,有报道胆囊造口术后病死率高达6%~20%[1],腹腔镜手术虽然创伤小,但成功率较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ERCP致胆胰肠结合部损伤的诊治方法。方法分析2例和文献已报道的30例ERCP致胆胰肠结合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平片和CT可作为诊断依据。非手术治疗17例(中转手术3例),手术治疗18例。结果32例ERCP致胆胰肠结合部损伤患者中28例与EST或预切开有关;临床表现以腹膜炎、腹膜后感染和皮下气肿为主;手术治疗18例包括非手术治疗中转3例,治愈14例,死亡4例。非手术17例,中转手术3例治愈14例,死亡1例,总治愈成功率84.6%。结论ERCP致胆胰肠结合部损伤主要与EST和预切开等操作有关。诊断较困难,皮下气肿和平片/CT上出现腹腔内或腹膜后积气积液可确立诊断。有较重腹膜炎或腹膜后感染同时CT上腹腔内或腹膜后积液多者应选择早期手术,否则可先考虑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ERCP后胆胰肠结合部损伤的发生率为0.3%~1.3%,早期诊断困难,处理不当病死率在50%以上[1].2006年2月至2008年12月我院共行ERCP 810例,所致胆胰肠结合部损伤2例,发生率为0.2%.本文总结我院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经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与内镜下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术(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ation,EPBD)这两种不同的预处理方法,联合内镜下多塑料支架置入,治疗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的不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2011年11月至2016年3月,67例行EST或EPBD联合内镜下多塑料支架治疗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狭窄消除率、术后近期和远期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EST组与EPBD组的狭窄消除率分别为89.3%和94.9%(P0.05);EST组与EPBD组近期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5.0%和12.8%(P0.05);出血发生率EST组(10.7%)明显高于EPBD组(0)(P0.05),3例出血均在内镜下有效止血;远期胆管结石复发合并急性胆管炎的发生率,EST组(46.4%)明显高于EPBD组(15.4%)(P0.05)。结论 EPBD联合多塑料支架置入治疗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时,近期出血率和远期并发症低于EST,推荐首选EPB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