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2 毫秒
1.
钙池操纵的Ca~(2 )通道(store-operated Ca~(2 ) channels,SOC)是非兴奋细胞Ca~(2 )内流的主要通道之一,参与多种病理和生理过程,在钙信号通路的研究中,SOC的激活机制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迄今为止,钙内流因子模型(Ca~(2 ) innux factor model,CIF model)和构象耦联模型fconformational coupling model)受到广泛关注.部分学者已经从很多不同类型的细胞中提取出CIF,并证实钙非依赖性的磷脂酶A_2(Ca~(2 )-independent phospholipase A_2,iPLA_2)作为CIF的底物,在某些类型细胞的SOC激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进一步提出了ER- CIF-iPLA_2-CaM-LysoPLs-SOC通路模型.瞬时受体电位(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TRP)通道蛋白与1.4,5-磷酸肌醇受体(inositol 1,4,5 trisphosphate receptor,IP_3R)的结构连接作为构象耦联模型的基础已被广泛证实,随着对IP_3R,Ryanodine受体、肌动蛋白等在钙信号通路中所发挥作用的深入研究,构象耦联模型将得到不断补充和完善.SOC激活机制的破解,将对进一步完善非兴奋细胞的钙通道特性及其调节机制理论带来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2.
采用5孔法,经典中间入路。在右侧输尿管内侧2 cm切开,进入左侧Toldt间隙,自尾侧向头侧锐性分离,清扫肠系膜下动脉根部的淋巴脂肪组织。解剖降结肠及乙状结肠动脉,根部离断。十二指肠空肠曲左侧离断肠系膜下静脉根部,向外侧拓展降结肠后间隙、乙状结肠后间隙和直肠上段后间隙,确认左输尿管及生殖血管以防止损伤。切开并游离横结肠系膜,在胰颈下缘显露中结肠动静脉,于根部离断。沿降结肠沟剪开左侧腹膜,上至脾曲,下至直肠上段,与之前已拓展完成的左结肠后间隙汇合。自胃大弯侧血管弓内离断血管分支,直至根部切断胃网膜左血管,并切断脾结肠韧带,完全游离脾曲。于左侧经腹直肌切口切开腹壁,长约5 cm,将左半结肠拖出体外。在肿瘤近远端10~15 cm横断结肠,行端端吻合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自制锥型花瓣充填物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价值,并分析其力学原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45例病人(156例次)行改良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术中将一张4 cm×4 cm的正方形网片各边的中间缝合,自制成圆锥状花瓣式小型充填物,另用一5 cm×7 cm网片作为垫片,行改良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结果本组手术过程顺利,平均手术时间42(30~80)min,平均出血5(2~10)ml,术后4~24 h下地活动,2~5 d出院。无明显术后并发症。随访3~6月无复发。结论改良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更符合力学原理,术后病人痛苦少,恢复快,复发率更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2年7月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20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数字疼痛分级(NRS)、住院时问、术后切口感染发生情况等指标。结果1例术中改为普通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其余19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时间为30~70min,平均45min,术中出血少,术后无出血,无肠瘘,无切口感染;住院时间3~5d,术后未用止痛药物。腹壁无明显瘢痕。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具有创伤小、痛苦小、美容效果好等优点,但手术操作相对困难,应掌握好适应证。  相似文献   
5.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49岁. 主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后腹痛伴皮肤巩膜黄染1月余. 现病史:患者2007年8月因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在四川某医院行LC,术后渐出现右上腹疼痛,为持续性胀痛,向右肩背部放射,伴皮肤、巩膜黄染,尿色加深,并进行性加重,逐渐出现皮肤瘙痒、大便颜色变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irizzi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特点,提高其诊治水平,避免胆道损伤.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11/2007-08收治的14例Mirizzi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诊断4例,其余均为术中诊断,根据Nagakawa分型标准,本组病例分为Ⅰ型10例,Ⅱ型2例,Ⅲ型2例,全部病例治愈出院,术后随访均未发生胆管狭窄及其他并发症.结论:Mirizzi综合征术前诊断困难,术中需仔细探查,必要时行术中胆道造影以明确诊断,并根据不同类型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以避免医源性胆管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 验证腹股沟疝手术病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专科版评估预防方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收集2020-06-01—2021-06-30来自国内9家医院的腹股沟疝手术1234例病人资料,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专科版评估预防方案,对照组采用现行评估预防方案。记录病人的一般资料、疝类型、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术前实验室检查、下肢血管超声等。术后随访4周,分别记录两组病人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对两组病人的评估率和预防率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病人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术前实验室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前通过筛查方案筛查D-二聚体(D-Dimer)异常者27例(5.23%),经超声证实VTE阳性病例8例(1.55%),评估后使用低分子肝素预防132例(25.58%),使用口服抗凝药4例(0.77%);对照组术前通过筛查方案筛查D-Dimer异常者36例(5.95%),经超声证实VTE阳性病例13例(2.15%),根据现有评估方案评估后使用低分子肝素预防23例(3.80%),口服抗凝药14例(2.31%)。术后1周随访,两组病人的D-Dimer和PLT数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4周随访,两组病人的D-Dimer、白细胞(WBC)、血小板(PLT)、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移酶(AST)数值两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股沟疝手术VTE专科版评估预防方案是安全有效的,相比于Caprini评估体系更为精准,能够保证病人围手术期VTE管理需求。  相似文献   
8.
肝脏外科的发展和手术中控制出血方法的发展密切相关,术中出血量与手术成败及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有关,出血量越大,并发症和死亡率越高.为减少肝脏手术中出血及简化切肝技术[1-2],笔者设计并对患者施行了一种简易的切肝技术,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1病历报告女,23岁。主因上腹部胀痛伴呕吐6 d、加重1 d入院。患者入院前6 d进食后出现上腹部疼痛,以中上腹为主,为持续性胀痛,无明显放射痛;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吐后腹痛可稍缓解;无寒颤、发热,无腹泻、便血,无心悸、憋气、呼吸困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44岁。因突发右上腹痛伴发热4d于2007年9月24日入院。2007年9月19日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疼痛,向右肩背部放射,伴发热,最高39.5℃,伴食欲不振、全身乏力,无恶心、呕吐、咳嗽、咳痰、胸闷、气促,大小便正常,近2个月体质量减轻15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