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5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7 毫秒
1.
防止食管胃(肠)吻合口瘘,狭窄及反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报告29例防止食管胃(肠)吻合口瘘,狭窄及反流的临床研究。方法:常规方法行食管,贲门癌切除,采用食管成形,插入胃(肠)腔,胃(肠)包套吻合方法,结果:29例无1例吻合口瘘及反流,只发生1例吻合口狭窄经扩张治愈。结论:成形,插入,包套食管胃(肠)吻合术,有效地防止了吻合口瘘,狭窄及反流的发生,适用于各段食管癌,贲门癌及老年营养情况差的 病人,亦适应结肠代食管的吻合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报告49例成人心房间隔缺损(房缺)伴有肺高压的手术治疗,并评估其结果。方法 采用传统方法对各类型房缺进行手术。采用单向活瓣补片修补2例伴有严重肺动脉高压的房缺。术中同时对伴有显著二尖瓣与三尖瓣关闭不全者进行了瓣环成形术。结果 49例全部治愈,无1例死亡。术后1月、5月复查,心脏大小正常,心电图正常,血气分析正常;心功能Ⅰ级47例,心功能Ⅱ级2例。结论 成人房缺且合并有肺高压者应手术治疗。术中对合并显著二尖瓣与三尖瓣病变的处理,是术后心功能恢复的关键。单向瓣修补伴肺高压的房缺,降低了手术并发症与死亡率,是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中央型肺癌肿块直径超过5cm,与纵隔及心包粘连,以往因处理肺血管困难,常常放弃手术。我院1988~1990年收治4例,均采用心包内全肺切除治愈,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4例均为男性,年龄50~62岁。咳嗽,发热4~8个月,均有咯血史。术前均经胸片、断层CT检查确定为肺门肿块,直径5~8cm。3例术前支纤镜检查发现肿块位于上叶支气管开口处,病理诊断为鳞癌。术前血、尿、肝、肾功能检查均正常。肺活量1300~2500ml,闭气20~28秒,血气分析基本正常(其中1例氧分压偏低)。术前经抗炎等准备,均在气管内全麻下行心包内全肺切除。术后用定容呼吸机6~8小时,鼻导管给氧4~6天。术后经过平稳,伤口Ⅰ期愈合。术后30~40天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至今3例健在;1例于术后1年2个月因远处转移衰竭死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中晚期中央型肺癌的手术方法.方法 1988年1月~2005年1月收治32例中晚期中央型肺癌患者,右心包内处理血管全肺切除8例,左心包内处理血管全肺切除24例,均采用在膈神经后自肺动脉至心尖部做心包切开,先结扎切断肺静脉,再结扎切断肺动脉.主支气管残端均采用间断一层缝合.均仔细清除各组淋巴结.结果 手术后30 d内31例患者治愈出院,1例术后1 d因胸腔广泛渗血死亡.结论 中晚期中央型肺癌,如肿块直径超过5 cm,常规处理血管困难,采用心包内处理血管行全肺切除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外科治疗65岁以上老年中晚期食管癌124例喻驰龙,张先家,程端,杨文杰从1975年1月~1993年12月共收治65~79岁老年食管癌患者124例,肿瘤长度4~9cm,均进行手术治疗,其中肿瘤切除118例,切除率95.1%。未能切除6例,采用短路手术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骨盆髋臼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例髋臼骨折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将其DICOM数据输入计算机中,采用 Mimics软件数据处理。应用3D打印技术打印骨折模型,制定手术方案,于内固定前模拟手术过程。然后实施手术,从手术入路、钢板长度、螺钉数量及长度方面进行对比,同时对实际手术时间进行记录。【结果】6例完全采用了计划固定方法,患者术中采用的固定钢板、螺钉数与螺钉长度均与术前计划一致。随访 X线及 CT显示关节面解剖复位4例,满意复位2例,没有螺钉穿入关节腔。【结论】3D打印技术应用于髋臼骨折的治疗临床可行性良好,有助于术者对髋臼骨折的理解和术前计划的制定。  相似文献   
7.
病例介绍 患者,男,16岁。诉右胸胀痛,活动后气促3月余。曾在五所医院诊治,住院2次,行右胸腔穿刺12次,每次抽出乳白色液800~1200ml。诊断为“右胸腔积液”,“右侧乳糜胸”。近1个月症状加剧,出现下肢及面部浮肿。1986年12月30日转入我院,入院检查:体温37.4℃,心率90次/分,呼吸25次/分,血压14.36/9.31kPa(108/70mmHg)。面部及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右胸隆起,叩呈实音,右肺呼吸音消失。右背部7~10肋处可见15×20cm范围的局限性水肿,皮肤不红,无压痛。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均正常。胸水乳糜定性( ),抗酸杆菌(一),胸水常规:乳糜样,混浊,李凡他试验( ),  相似文献   
8.
我院1976~1990年共收治上段及中上段食管癌32例,均采用右侧剖胸探查,其中30例彻底切除肿瘤,采用胃代食管颈部吻合;2例肿瘤不能切除,采用短路手术,症状缓解。全组无住院期间死亡,出院后均经1年以上随诊。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32例中男29,女3,年龄38~66岁。上段食管癌20例;中上段食管癌12例。肿瘤长3~5cm,15例;5~8cm,17例。32例病理诊断均为“食管鳞癌”。术前可进半流质18例,可进流质10例,滴水难入4例;合并肺部感染8例;伴轻度脱水15例,中度脱水5例。术前均经7~10天准备,包括抗炎,纠正水电解质失衡,保护心肺、肝  相似文献   
9.
组织间永久性植入放射微粒碘125治疗恶性肿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在组织间永久性植入放射微粒(碘^125)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诊断明确的36倒恶性肿瘤患者,在手术直视下或B超引导下将碘^125。粒子永久性植入瘤体内或淋巴转移途径处,进行内放射治疗。【结果】肿瘤完全消退或部分消退(CR+PR)28例,占77.8%(28/36)。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数值明显下降;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组织间永久性植入放射微粒(碘^125)治疗实体恶性肿瘤,近期疗效显著,治疗操作简单、安全,损伤小,可以作为实体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1997年,我院收治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中上段癌3例,均采用食管癌根治术,残胃代食管主动脉弓上吻合2例,结肠代食管右胸腔顶吻合1例。术后出现并发症2例,均治愈出院。出院后随诊12~14个月,进食良好,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3例均男性,年龄60~76岁,平均70岁。17~32年前因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