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U形钛棒内固定系统结合峡部植骨治疗腰椎峡部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15年2月~2018年12月本科收治的50例不伴有椎间盘突出及腰椎滑脱的单纯性腰椎峡部裂患者;累及节段L34例,L414例,L532例.采用节段内U形钛棒固定系统结合峡部植骨治疗30例(U形钛棒组),节段间椎弓根螺钉系统结合峡部植骨治疗20例(椎弓根钉组).对比两组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ODI指数以及腰椎活动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通过腰椎CT评价峡部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12~24个月,平均(18.2±7.3)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疼痛VAS评分、ODI指数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U形钛棒组腰椎活动度显著大于椎弓根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两组患者峡部裂骨性愈合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植骨骨性融合,无感染、慢性疼痛、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于不伴有椎间盘突出及腰椎滑脱的单纯性腰椎峡部裂患者,节段内U形钛棒固定与节段间椎弓根钉固定结合峡部植骨治疗均能取得良好疗效,但前者更有利于保留腰椎的活动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经伤椎置入单向螺钉与万向螺钉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第901医院骨二科收治的5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单向螺钉组(30例)和万向螺钉组(28例)。单向螺钉组经伤椎置入单向椎弓根螺钉,万向螺钉组经伤椎置入万向椎弓根螺钉,术后随访10个月。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0个月X片测量伤椎椎体Cobb角、伤椎前后缘高度比、CT测量伤椎椎管横断面受堵指数)。结果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10个月时,两组患者Cobb角均低于术前,两组患者伤椎前缘高度比、椎管受堵指数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两组患者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向螺钉组伤锥前缘高度及椎管受堵百分比均较相等长度、直径的万向螺钉组优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伤椎置入单向螺钉相对于万向螺钉,有利于复位伤椎,恢复椎体前缘高度,椎管内占位骨块复位和脊柱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经伤椎置钉与跨伤椎置钉行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胸腰段骨折患者80例,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均为E级。根据伤椎是否置钉,将之分为A组(伤椎置钉组)、B组(跨伤椎置钉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以及术前、术后和术后1年的各项疗效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12~24个月,平均19.5个月。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获显著改善,但术后和随访1年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即刻的伤椎高度矫正率、Cobb角矫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年时,A组的伤椎高度和Cobb角丢失率均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置钉方式均可取得良好疗效,但经伤椎置钉更有利于维持伤椎前缘高度和防止后凸畸形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联合反向棒技术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1医院骨二科的T11~L2椎体压缩型骨折的38例患者临床资料。使用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联合反向棒技术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术后复查胸腰段正侧位片,测量Cobb角、椎体高度,观察椎体高度恢复情况;术后3、6和12个月复查时,观察是否存在复位丢失情况。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完成12个月随访,术后复查椎体高度,达到预期值80%者36例,2例因骨质疏松严重仅达到复位预期值的50%。术后3个月复查,椎体高度丢失6例,丢失值在2 mm以内;术后6个月复查,椎体高度丢失8例,丢失值超过2 mm者2例;术后12个月复查,未增加椎体高度丢失病例。结论 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联合反向棒技术是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经伤椎置入单向螺钉与万向螺钉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第901医院骨二科收治的5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单向螺钉组(30例)和万向螺钉组(28例)。单向螺钉组经伤椎置入单向椎弓根螺钉,万向螺钉组经伤椎置入万向椎弓根螺钉,术后随访10个月。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0个月X片测量伤椎椎体Cobb角、伤椎前后缘高度比、CT测量伤椎椎管横断面受堵指数)。结果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10个月时,两组患者Cobb角均低于术前,两组患者伤椎前缘高度比、椎管受堵指数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两组患者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向螺钉组伤锥前缘高度及椎管受堵百分比均较相等长度、直径的万向螺钉组优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伤椎置入单向螺钉相对于万向螺钉,有利于复位伤椎,恢复椎体前缘高度,椎管内占位骨块复位和脊柱功能。  相似文献   
6.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47岁,因“车祸致左下肢大面积皮肤撕脱4h余”入院。入院查体:神志清,生命体征平稳。左下肢自髋关节至踝关节皮肤及皮下组织整体深层撕脱,仅左髋关节外上方皮肤连续,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并探讨手术和非手术治疗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DRF)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12月至2014年8月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DRF患者96例,依据入院顺序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接受手术治疗,对照组接受手法复位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术后6周、骨折愈合时和1年的Cooney评分,术后6周和骨折愈合后桡骨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缩短等情况,并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6周、骨折愈合时和1年的Cooney评分分别为(62.5±4.2)分、(85.7±5.6)分和(94.8±4.5)分,对照组为(56.4±4.5)分、(69.2±3.8)分和(94.2±4.6)分,观察组术后6周、骨折愈合时Cooney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1年后两组评分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周和骨折愈合后桡骨掌倾角、尺偏角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而桡骨缩短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7.1%(13/48),对照组为25.0%(12/48),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老年DRF患者,手术治疗可获得更好的早期复位和功能恢复,但手术与非手术治疗对老年患者远期功能恢复无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可吸收双股线荷包缝合法结合聚髌器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入住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一医院骨二科的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86例,固定方式均为聚髌器固定。根据术中骨折复位方式不同,分为试验组(采用可吸收双股线荷包缝合法)和对照组(采用钳夹、克氏针维持复位)各43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随访4~18个月,平均(12.23±4.50)个月。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0)。试验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末次随访时膝关节Bostman功能评价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两组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皮缘坏死、骨折再移位、聚髌器松动、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可吸收双股线荷包缝合法结合聚髌器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更利于术中复位骨折,减少手术时间,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联合反向棒技术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1医院骨二科的T11~L2椎体压缩型骨折的38例患者临床资料。使用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联合反向棒技术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术后复查胸腰段正侧位片,测量Cobb角、椎体高度,观察椎体高度恢复情况;术后3、6和12个月复查时,观察是否存在复位丢失情况。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完成12个月随访,术后复查椎体高度,达到预期值80%者36例,2例因骨质疏松严重仅达到复位预期值的50%。术后3个月复查,椎体高度丢失6例,丢失值在2 mm以内;术后6个月复查,椎体高度丢失8例,丢失值超过2 mm者2例;术后12个月复查,未增加椎体高度丢失病例。结论 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联合反向棒技术是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患者的患病年龄特点,为其手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1月-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124例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按年龄分布纳入不同年龄组别,分析各年龄组患者的致伤原因及发病机制。结果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在35-65岁年龄组呈现一高峰,该段年龄组患者活动强度大,损伤机会更多,并且多存在颈椎退行性变,故被认为是其高发人群。结论对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患者患病的年龄探讨,可对其发生和发展进行评估,有利于为手术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