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微孔板法、实时荧光PCR熔解曲线技术(简称“熔解曲线法”)、多色巢式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简称“Xpert 法”)和罗氏药物敏感性试验(L-J药敏试验,简称“比例法”)用于快速筛查耐多药结核病(MDR-TB)的临床价值。方法 从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连续收集2014年7月至2018年3月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收治的确诊为结核病,且具有微孔板法、比例法、熔解曲线法、Xpert 法检测MTB对利福平、异烟肼耐药性诊断结果的2792例患者资料;其中微孔板法、比例法采用阳性分离菌株检测,熔解曲线法和Xpert 法采用患者标本直接检测。纳入同时具有微孔板法和比例法耐药性检测结果的148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41例行微孔板法+比例法+Xpert法检测利福平耐药性,87例行微孔板法+比例法+熔解曲线法检测利福平耐药性,66例行微孔板法+比例法+熔解曲线法检测异烟肼耐药性。以比例法为标准,采用SPSS 13.0软件分别计算微孔板法、熔解曲线法、Xpert法检测利福平和(或)异烟肼耐药性的敏感度、特异度、符合率、Kappa值等。结果 以比例法为标准,微孔板法、Xpert法、熔解曲线法检测利福平耐药性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Kappa值分别为97.2%(731/752)、96.9%(713/736)、96.9%(731/754)、97.1%(713/734)、97.0%(1444/1488)、0.94,97.2%(140/144)、94.9%(187/197)、93.3%(140/150)、97.9%(187/191)、95.9%(327/341)、0.92,97.1%(33/34)、84.9%(45/53)、80.5%(33/41)、97.8%(45/46)、89.7%(78/87)、0.79;微孔板法和熔解曲线法检测异烟肼耐药性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Kappa值分别为94.8%(751/792)、95.7%(667/697)、96.3%(751/780)、94.2%(667/708)、97.9%(1418/1448)、0.91, 97.3%(36/37)、86.2%(25/29)、90.0%(36/40)、96.2%(25/26)、92.4%(61/66)、0.84。结论 微孔板法、熔解曲线法、Xpert 法检测利福平和(或)异烟肼耐药性均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适合快速筛查耐多药结核病;微孔板法还能获得各药物最低药物浓度,为临床用药剂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抗酸杆菌直接涂片、离心沉淀涂片、液基夹层杯和噬菌体生物扩增4种检测方法的敏感性,为临床结核病实验室诊断技术的有效运用提供参考。方法比较2010年6月1日至2011年8月1日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患者同期检测4种结核病原体快速诊断方法的敏感性,组间进行χ2检验。结果抗酸杆菌直接涂片敏感性1份痰34.12%(189/554),2份痰47.39%(127/268),大于或等于3份痰61.32%(233/3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离心沉淀涂片23.84%(298/1 250),噬菌体生物扩增33.3%(344/1 033),液基夹层杯39.29%(407/1 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份痰与其他3种结果比较,液基夹层杯敏感性明显高于其他3种方法(P<0.01或P<0.05);离心沉淀涂片的敏感性明显低于其他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夹层杯抗酸杆菌敏感性明显高于其他3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依赖利福平结核分枝杆菌(简称依R菌)Rv0341抗体阳性初治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纳入42例依R菌Rv0341抗体阳性的初治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组,45例依R菌Rv0341抗体阴性的初治肺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临床症状、X线影像学表现、痰结核分枝杆菌和依R菌培养阳性率、治疗效果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咳痰、咯血、气促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X线影像学表现研究组病变更多累及双肺及多个肺野(P<o.05),对照组病变更多局限于单肺和一个肺野(P<o.05),且研究组出现空洞的比率高于对照组(P<o.05);在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率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痰依R菌培养阳性率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治愈、好转率高于研究组(P<0.05),对照组治疗无效的比例也低于研究组.结论 依R菌Rv0341抗体阳性初治肺结核患者具有临床症状重,病变范围广,易出现空洞,依R菌培养阳性率较高,治疗效果欠佳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临床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三种初步鉴定结核菌种方法的准确度,期望为临床结核病实验室初步菌种鉴定技术的有效运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结核内科2013年7月15日至2014年1月14日期间162例临床明确诊断为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数据,统计三种方法(方法一:噻吩-2-羧酸肼(TCH)和对硝基苯甲酸(PNB)试验方法二:胶体金法定性检测MPB64抗原,方法三:分枝杆菌分型鉴定)菌种初步鉴定结果,分析检测结果的敏感性,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以临床诊断结果为标准,三种方法鉴定结核分枝杆菌的敏感性,为93.8%(152/162),95.7%(155/162),96.3%(156/162)(P0.05)。以方法三为标准,方法一和方法二鉴定结核分枝杆菌的敏感性分别为93.8%(150/156),95.7%(154/156)(P0.01);鉴定非结核分枝杆菌的敏感性分别为50%(1/2),100%(2/2)。结论三种方法均可用于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菌种的初步鉴定,使用胶体金法定性检测MPB64抗原法更方便、更省时。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重庆地区耐多药结核患者结核分枝杆菌进行基因分型,明确该地区基因类型的特征和流行情况.方法 连续收集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和重庆市第十二人民医院结核内科2013年7月至2015年3月753例临床诊断为耐多药结核患者的痰液或其他体液,采用液体培养法分离培养分枝杆菌,采用PCR方法对分枝杆菌分离株进行菌种鉴定,并使用多位点数目可变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ultiple locus variable number of tandem repeat analysis,MLVA)方法进行基因分型.采用Bionumerics Version 3.0和phyloviz软件进行各基因位点的多态性和成簇分析.结果 共分离培养出538例耐多药分枝杆菌菌株,经PCR鉴定确认结核分枝杆菌有503例(95.8%),非结核分枝杆菌有35例(4.2%).北京家族型470例(93.4%,470/503),非北京家族型33例(6.6%,33/503).503例分枝杆菌菌株共分为348个基因型,其中267例患者分离株为单一基因型,其余236例菌株可归入81个簇,成簇率为30.8%.北京家族型有76个簇,成簇率为30.8%,成簇比例为35.9%,非北京家族型有5个簇,成簇率为30.3%,成簇比例为33.3%.不同特征的耐多药结核人群对结核分枝杆菌北京基因型菌株易感因素分析:感染北京基因型菌株与性别无显著性关联(x2=2.68,P >0.05);与年龄呈显著性关联(x2 =784.00,P<0.05).结论 重庆地区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的基因型存在明显的多态性,北京基因型占绝对优势;不同特征耐多药结核人群感染北京基因型菌株与性别无关,与年龄相关.  相似文献   
6.
药敏试验指导下脊柱结核个体化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实施结核分枝杆菌药敏试验指导下脊柱结核个体化化疗,探讨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46例脊柱结核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术中收集脓液、干酪样组织,常规处理后接种液体培养基,使用BACT/ALERT 3D系统进行结核分枝杆菌快速培养,培养阳性者接种至改良罗氏培养基,按绝对浓度法进行11种药物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制定4-5药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定期(1、3、6、9、12个月,以后每6个月1次)随访,观察血沉、平片、CT三维重建,评估结核活动、骨块融合和畸彤矫正情况.结果 培养阳性率41.3%(19/46),全程平均耗时42 d(30~58 d).耐药率21.7%,其中异烟肼耐药10.8%,利福平和乙胺丁醇耐药2.1%,链霉素耐药6.52%,力克肺疾耐药4.34%,左氧氟沙星耐药17.39%.除4例明显胃肠道反应、1例药物型肝炎患者完成12个月疗程,其余18个月.随访18~44个月,平均25个月,切口均2周内愈合.椎间植骨均获Ⅰ级骨性融合,融合时间9~12个月.结论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组成脊柱结核12~18个月个体化联合化疗方案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BACT/ALERT 3D系统快速培养和绝对浓度法药敏试验对指导脊柱结核个体化化疗的应用价值,分析研究脊柱结核耐药情况.方法 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病理检查,50例患者诊断为脊柱结核,并接受手术治疗.收集术中所取脓液、干酪样组织.低温避光保存,8 h内送检,常规处理后接种液体培养基,使用BACT/ALERT 3D系统进行分枝杆菌快速培养.培养阳性者接种PNB和TCH培养基进行菌种鉴定,并将细菌接种至含药改良罗氏培养基,按绝对浓度法进行11种常用一线和二线抗结核药物药敏试验.结果 50例标本培养阳性21例(42%),人型结核杆菌19例,牛型结核杆菌2例.结核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平均耗时41 d(28~58 d).其中耐药11例(52.4%),异烟肼耐药4例(19.0%),利福平和乙胺丁醇各1例(4.8%),链霉素3例(14.3%),力克肺疾2例(9.5%),左氧氟沙星8例(38.1%).结论 结核分枝杆菌快速培养和常规药敏试验准确度高,费用低,可检测常用一线和二线药物的敏感性,适用于指导脊柱结核个体化化疗方案的制定.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或(和)链霉素联合用药方案对多数初治脊柱结核患者有效.  相似文献   
8.
为比较分析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MDR-MTB)对利奈唑胺(Lzd)和特地唑胺(Tzd)的药物敏感性,笔者采取直接抽选法选取2018年1—11月间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中心实验室培养分离并经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鉴定为MDR-MTB的40株菌株,采用微孔板法测定Lzd和Tzd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分析相关结果。结果发现,Lzd对MDR-MTB的MIC的中位数(四分位数)为0.500(0.500,1.000)mg/L,其中87.5%(35/40)的菌株MIC处于0.500~1.000mg/L;Tzd对MDR-MTB的MIC的中位数(四分位数)为0.250(0.250,0.250)mg/L,其中87.5%(35/40)的菌株MIC处于0.125~0.250mg/L。Lzd对MDR-MTB的MIC50和MIC90分别为0.500、1.000mg/L;Tzd对MDR-MTB的MIC50和MIC90均为0.250mg/L。Tzd的MIC明显小于Lzd的MI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51,P<0.001)。参照比例法药敏试验结果,40株MDR-MTB临床分离株可分为13株MDR-MTB,20株前广泛耐药结核分枝杆菌(pre-XDR-MTB)和7株广泛耐药结核分枝杆菌(XDR-MTB)。Lzd对MDR-MTB、pre-XDR-MTB、XDR-MTB菌株的MIC中位数(四分位数)均为0.500(0.500,1.000)mg/L;Tzd对MDR-MTB、pre-XDR-MTB菌株、XDR-MTB菌株的MIC中位数(四分位数)均为0.250(0.250,0.250)mg/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zd:H=0.84,P=0.659;Tzd:H=0.59,P=0.746)。 可见,Lzd和Tzd对MDR-MTB菌株均有很好的杀菌效果,Tzd具有较Lzd更好的抗结核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716例痰涂片抗酸染色阳性患者非结核分枝杆菌(NTM)菌种鉴定情况及其宿主风险因素。方法 收集2020年1月到2020年6月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收治的716例痰涂片抗酸染色阳性,具有呼吸道症状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痰液标本,采用荧光PCR溶解曲线法进行分子菌种鉴定,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非结核分枝杆菌的相关风险因素。结果 在716例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TB)占88.268%(632/716),NTM和MTB双重感染占1.397%(10/716)。以患者的临床诊断为标准,37例戈登分枝杆菌考虑为定植菌(37/716, 5.168%),另外37例非结核分枝杆菌为致病菌(37/716, 5.168%),其中胞内分枝杆菌占29.730%(11/37),脓肿分枝杆菌占32.432%(12/37),鸟分枝杆菌占16.216%(6/37)。NTM的风险因素分析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OR=5.018,95%CI:1.966~12.804)、艾滋病(HIV)(OR=3.855, 95%CI:1.224~12.143)、肿瘤(OR=6.226, 95%CI:...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重庆市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multidrug-resistan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DR-TB)对贝达喹啉(bedaquiline,Bdq)和德拉马尼(delamanid,Dlm)的药物敏感性,以期为临床上Bdq和Dlm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间经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鉴定为MDR-TB的菌株,采用微孔板法测定Bdq和Dlm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并对相关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所收集的111例MDR-TB临床分离株进行Bdq的药敏检测结果显示, MIC50和MIC90分别为0.016 mg/L和0.125 mg/L;109例MDR-TB菌株的Dlm药敏结果显示,MIC50和MIC90分别为0.016 mg/L和0.063 mg/L。各有5株菌株对Bdq和Dlm耐药,耐药率分别为4.50%和4.59%。不同耐药情况分组对Bdq和Dlm的耐药率与MDR-TB菌株对Bdq和Dlm的耐药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庆市大部分MDR-TB菌株对这两种新的抗结核药物非常敏感,但不应忽视原发耐药,在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时,仍需重视对新药的药敏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