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5篇
肿瘤学   9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肺癌患者FLK-1、LRP和MDR1的表达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Flk 1),肺耐药蛋白 (LRP)基因以及多药耐药基因 (MDR1)蛋白与肺癌患者临床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技术(ABC法)对原发性肺癌组织中三种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70例肺癌中,非小细胞肺癌MDR1阳性率 49. 2% (29 /59),明显高于小细胞肺癌 (SCLC) 18. 2% (2 /11)(P<0. 05);非小细胞肺癌LRP阳性率 69. 5% (41 /59),明显高于小细胞肺癌 27. 3% (3 /11) (P<0. 05)。腺癌中MDR1与LRP的表达明显高于鳞癌(P<0. 05)。LRP与Flk 1在NSCLCs中共同表达 49. 2% (29 /59),LRP的表达与肺癌的组织学分级相关,MDR1和LRP的表达与肺癌的组织学类型有关,Flk 1与TNM分期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Flk 1 LRP均阳性、FLK 1 LRP MDR1均阳性、中药治疗、复发与患者的生存率有关(P<0. 05)。结论:FLK 1、LRP和MDR1基因蛋白产物的检测对肺癌患者的诊治和预后评估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对49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UPA、UPAR、PAI-1、ER、PR、C-erb-B2作定位检测。结果:检测率分别为81.6%、77.6%、69.4%、79,4%;、77、6%、49%。UPA、UPAR、PAI—1蛋白应于乳腺癌细胞的细胞核和核膜上。ER、PR的阳性表达位于细胞核和细胞浆。C-erb-B2阳性表达位于细胞膜。尿激酶系统抗体与ER、PR、C-erb-B2无协同关系。结论:UPA、UPAR、PAI-1与乳腺癌的浸润和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3.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52例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CNS- PML)甚为少见 ,约占 CNS肿瘤的 0 .3%~ 1.5 % [1 ] ,形态学上与某些类型 CNS肿瘤难以区别 ,本文对 CNS- PML 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织化学及预后进行探讨。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 196 5年 1月至 2 0 0 3年 4月脑外科手术切除标本。男性 32例 ,女性 2 0例。年龄 9~ 6 3岁 ,平均 37.3岁。发生颅内 34例 ,椎管内 18例。发生颅内临床主要表现头痛、癫痫、偏瘫、视乳头水肿。位于椎管脊髓病例主要表现颈背腰疼痛 ,四肢肌张力下降瘫痪。发生鞍区可表现闭经、溢乳等症状。 CT和 MRI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N-甲基亚硝基脲(MNU)诱发SD大鼠膀胱癌模型的建立及病理学动态过程。方法MNU大鼠膀胱灌注每2周1次,每次2mg,共4次。随机观察实验第3、6、9、12、14周膀胱黏膜的改变,并在9、12和10周膀胱灌注^125I-UdR后行SPECT平面显像。结果膀胱灌注3周出现不典型增生,6周有原位癌改变,9周膀胱内有明显癌性肿块,12~14周膀胱内均出现乳头状癌或浸润性癌,9周的致癌率100.0%,组织学改变及病理学特征与人膀胱癌十分相似。SPECT显像见^125I-UdR膀胱灌注3d后诱癌组大鼠膀胱区放射性浓集。结论MNU灌注诱导大鼠膀胱癌模型为一理想的动物模型。致癌过程经历不典型增生、乳头状瘤形成和癌变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核内不均一核糖核蛋白A2/B1(heterogeneous nuclear ribonucleoprotein A2/B1,hnRNP A2/B1)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在位内膜、患者异位内膜间的表达差异.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分析,研究3例增生中晚期正常子宫内膜、3例增生中晚期EMs患者的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中,hnRNP A2/B1蛋白的表达差异.结果:hnRNP A2/B1主要表达于间质和腺上皮细胞的细胞核内,且EMs患者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强度,均低于正常内膜中的表达(P<0.05);而患者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hnRNP A2/B1可能参与EMs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结直肠癌微血管密度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卫昌  刘强  李锐  康苏娅 《江苏医药》2002,28(7):489-491
目的 探讨微血管密度 (MVD)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表达在结直肠癌中的变化 ,以及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 5 2例结直肠癌、10例结直肠腺瘤、8例正常肠粘膜组织中的MVD、VEGF表达。结果  (1)结直肠癌MVD(2 0 73± 10 16 )明显高于结直肠腺瘤 (8 5 3± 2 33)和正常肠粘膜组织 (3 5 0± 0 82 ) (P <0 0 1) ,结直肠腺瘤亦明显高于正常肠粘膜组织 (P <0 0 5 ) ;MVD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浆膜侵润、远处转移明显相关 ,DukeD、C期明显高于A、B期 (P <0 0 1) ,而与其肿瘤大小、病理类型无关 (P >0 0 5 )。 (2 )结直肠癌VEGF表达阳性率 6 5 4% (34/ 5 2例 )明显高于结直肠腺瘤、正常肠粘膜组织 ,后者分别为 30 % (3/ 10例 )、12 5 % (1/ 8例 ) ,P <0 0 1;VEGF表达与结直肠癌淋巴结侵犯 (P <0 0 5 )、浆膜浸润、远外转移明显相关 (P <0 0 1) ,但与病理类型、肿瘤大小无关。随肿瘤Duke分期进展 ,VEGF表达逐渐升高 ,DukeD、C期明显高于A、B期 (P <0 0 1,P <0 0 5 )。 (3)相关分析表明 ,MVD与VEGF呈正相关 (γ =0 5 34,P <0 0 5 )。结论 MVD、VEGF与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VEGF表达与结直肠肿瘤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7.
粒细胞肉瘤(GS)是一种十分少见的发生于髓外由未成熟髓系细胞构成的局限性肿瘤.我们报道3例原发性乳腺粒细胞肉瘤,并结合形态学及免疫组化对其临床病理特点加以分析,以提高认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以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收集并分析了4例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和病理资料,用形态学方法和免疫组化染色进行研究。结果发生于皮肤2例,出现皮肤斑块和破溃;发生于脑部2例,出现神经系统症状。镜下所见相似,瘤细胞仅位于小血管腔内,瘤细胞大,核空泡状,核仁明显,核分裂易见。瘤细胞表达B细胞标记LCA( ),CD20( ),CD79a( ),CD30(-),CD3(-),CD45RO(-),Ⅷ因子,Desmin阴性。结论该瘤是一种罕见的结外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诊断只能依靠病理检查确诊。该瘤高度恶性和高度侵袭性,对化疗不敏感,多数患者发病后短期死亡,预后很差,应早期诊断,积极联合化疗。  相似文献   
9.
肺PEComa 1例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肺上皮样血管周细胞瘤(Neoplasms 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Differention,PEComa)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7年1例PEComa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PEComa是起源于血管周细胞的良性肿瘤,细胞有4种形态结构,胞浆丰富,富含糖原.该肿瘤特征性表达黑色素标记.结论 肺PEComa是一类较罕见的肿瘤,病理上需与透明细胞癌及颗粒细胞瘤等鉴别.临床以手术切除为主,病人一般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E-钙粘蛋白和α-连环蛋白在涎腺粘液表皮样癌,腺泡细胞癌和腺样囊性癌中表达的比较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9例原发于涎腺的粘液表皮样癌、16例腺泡细胞癌和18例腺样囊性癌的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分析E-钙粘蛋白和α-连环蛋白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结果:E-钙粘蛋白和α-连环蛋白在正常涎腺组织中有强表达,而在涎腺恶性肿瘤中则是弱表达或阴性表达,与正常涎腺组织之间有显著性差异,而三种肿瘤之间异常表达无显著区别。转移和复发病例也显示弱表达或阴性表达。结论:E-钙粘蛋白和α-连环蛋白在涎腺恶性肿瘤中存在异常表达,但与肿瘤类型无明显关系。肿瘤的转移和复发可能与E-钙粘蛋白和α-连环蛋白的不正常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