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年7月13-15日,由<中华胃肠外科杂志>及<中华外科杂志>主办,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胃肠肛门医院)协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承办的"胃肠肛门良性疾病外科对策研讨会"在上海浦东假日酒店召开.会议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外科学组名誉组长喻德洪教授和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胃肠外科学组组长秦新裕教授主持,来自沪宁杭地区约15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2.
人工肛门括约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便失禁(Fecal Incontinence)是指肛门括约肌不同程度上失去对粪便及气体排出的控制能力。美国的一项大规模调查显示普通人群中高达7.1%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大便失禁。大便失禁虽然不能致命,但却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生活不便和身心痛苦,甚至造成人格变化。为了恢复肛门正常功能,有效控制失禁,多年来国内外学者作了多方面的探索,特别是试图通过肌肉移植来重建肛门括约肌功能。虽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手术方式,但肛门功能的恢复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混合样本策略的蛋白质组学方法在炎症性肠病患者血清中寻找与疾病相关的蛋白质.方法 选取2007年3月至2008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以及健康受试者血清蛋白样本各8例,混合样本后用不同的CyDye荧光染料标记后进行胶内双向差异凝胶电泳,并对获得的图谱进行分析及对差异蛋白质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鉴定和生物学信息分析.应用DeCyder V6.0软件中的胶内差异分析及生物学差异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成功建立炎症性肠病和健康受试者的胶内荧光差异染色双向凝胶图谱,发现了炎症性肠病患者中存在56个表达异常蛋白质点,质谱分析和数据库检索筛选后共鉴定出30个点有意义,包括结合珠蛋白、补体B因子、载脂蛋白A-Ⅱ、K-ras基因等.结论 采取混合样本策略、双向差异凝胶电泳、MALDI-TOF-MS技术路线的蛋白质组学方法能很好显示炎症性肠病患者与健康受试者血清蛋白质表达差异,所鉴定的蛋白质可为研究炎症性肠病的生物学行为提供新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辅助治疗对超低位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及其微转移规律及分布的影响,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大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和组织芯片CK20染色方法,研究超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组(21例)与直接手术组(23例)行Miles手术后的大体标本。结果新辅助治疗组21例患者直肠系膜共检获淋巴结138枚.其中转移淋巴结39枚,微转移12枚:7例为淋巴结癌转移。2例为淋巴结微转移,6例为病理完全缓解。直接手术组23例患者的直肠系膜共检获淋巴结415枚,其中转移淋巴结169枚,微转移59枚:12例为淋巴结癌转移,4例为淋巴结微转移。两组直肠系膜外带与前区的转移淋巴结分别占21.5%(11/51)与29.0%(49/169)、17.6%(9/51)与17.2%(29/169)。坐骨直肠窝转移淋巴结分别占该区总淋巴结的25.0%(3/12)与22.2%(8/36),该区淋巴结转移或微转移者分别占总病例数的4.8%(1/21)与13.0%(3/23)。结论新辅助治疗影响超低位直肠癌区域淋巴结的转移与分布.新辅助治疗组肛门括约肌累及较直接手术组显著降低。坐骨直肠窝内极少发生淋巴结转移,Miles手术作为超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标准术式的价值应重新评估。  相似文献   
5.
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静脉全麻时能量代谢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静脉全麻对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31例成年ASAⅠ-Ⅱ级择期手术的神经外科患者,行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静脉全麻,测定麻醉期的一(VO2),二氧化碳产量(VCO2)、呼吸商(RQ)和能量代谢率(MR)。结果:体位变动和强手术刺激时VO2和MR升高。无手术刺激时的VO2和MR分别为麻醉前的91.09%、91.29%,为手术时的93.58%、94.93%。RQ随时间延长逐渐从麻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丙泊酚滴定麻醉和传统麻醉方法用于无痛肠镜时呼吸和循环的变化,寻找对呼吸循环影响小的给药方法;评估不同滴定诱导终点在无痛肠镜麻醉中的差别。方法:拟行无痛肠镜检查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MOAA/S评分达1分为诱导终点组(M组)、睫毛反射消失为诱导终点组(E组)及对照组(C组),每组30例。记录各组呼吸抑制、低血压的发生例数和苏醒时间。记录不同时点的平均血压、心率和脉搏氧饱和度。结果:和C组相比,M组和E组呼吸抑制和低血压的发生例数少(P<0.05),苏醒时间短(P<0.05)。M组和E组并发症发生率及血流动力学改变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相比传统用药方法,丙泊酚滴定麻醉用于肠镜检查可减少对呼吸和循环的影响,苏醒迅速。以MOAA/S达到1分或睫毛反射消失为诱导终点对呼吸和循环的影响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心型肺癌并发阻塞性肺炎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并对药物治疗后疗效进行观察,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3月医院住院治疗的89例中心型肺癌并发阻塞性肺炎患者,采集患者痰液标本进行培养鉴定,观察病原菌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按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6例与观察组53例,对照组给予单纯支气管灌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采用敏感抗菌药物进行灌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痰培养共分离病原菌21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24株占58.77%;革兰阳性菌51株占24.17%;真菌36株占17.06%;排前5位的病原菌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白假丝酵母、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分别占22.22%、19.91%、12.32%、11.37%、9.95%;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最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及呋喃妥因最敏感,敏感率均达100.00%;而白假丝酵母对两性霉素B最敏感,敏感率为100.0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3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动脉化疗药物灌注术治疗过程中同时灌注抗肿瘤药物与敏感抗菌药物,是治疗中心型肺癌合并阻塞性肺炎的理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ransanal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aTME)经过10余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占有重要地位。现有研究表明,taTME在治疗低位直肠癌的短期疗效和远期疗效方面与传统腹腔镜无显著差异,而taTME在术后功能恢复方面具有潜在的优势。随着taTME技术的成熟,经肛腔镜手术入路也逐渐在临床被应用于其他直肠肿瘤及吻合口狭窄、侧方淋巴结清扫等场景。临床实践表明,经肛腔镜入路能更精准地对盆腔组织进行解剖游离,大大降低了复杂盆腔疾病的手术难度,提高手术安全性,为临床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在患者血清中寻找与克罗恩病相关的蛋白质。方法: 采取克罗恩病患者以及正常成人血清蛋白样本各4例,用不同的CyDye荧光染料标记后进行胶内差异双向凝胶电泳(2-D DIGE),并对获得的图谱进行分析及对差异蛋白质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 鉴定和生物学信息分析。结果: 通过2-D DIGE分析,发现了克罗恩病患者中存在29个表达异常蛋白质点,质谱分析和数据库检索共鉴定出22种蛋白质,包括SER/THR,CD45,APC等。结论: 蛋白质组学能很好显示克罗恩病患者与正常人血清蛋白质表达差异,本研究鉴定的蛋白质可能为研究克罗恩病的生物学行为提供新的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氨基酸葡萄糖注射液联合长链脂肪乳注射液(OO)肠外营养支持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自然病程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共120例,分为3组,即常规治疗组(常规组,n =32),普通肠外营养治疗组(普通肠外营养配方,PN组,n=50)和特殊肠外营养(NPN)治疗组(氨基酸葡萄糖注射液联合长链脂肪乳注射液组,n=38).营养支持持续1周.观察血/尿淀粉酶、血常规、肝肾功能、血浆内毒素,比较治疗前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Balthazar CT评分、并发症、平均住院费用、住院天数.结果 3组患者血/尿淀粉酶、血常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N组患者治疗后谷丙转氨酶显著高于常规组[(45.6±29.6) U/L比(26.8±15.0) U/L,P=0.001)和NPN组[(45.6±29.6) U/L比(25.0±22.8) U/L,P<0.001].常规组第7天血浆内毒素水平较第1天升高[(4.08±2.06) pg/ml比(3.26±0.71) pg/ml,P=0.037],PN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NPN组血浆内毒素水平降低[(2.66±0.90) pg/ml比(3.12±0.68) pg/ml,P=0.014],且NPN组内毒素水平显著低于常规组(P<0.001).治疗后3组间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规组Balthazar CT评分显著高于PN组和NPN组(3.2±1.7比1.8±0.8,3.2±1.7比1.6±0.6,P<0.001).常规组有2例患者出现肾功能衰竭,其中1例死亡;PN组与NPN组无死亡,出现严重并发症(胰腺局部并发症、败血症、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少于常规组(PN组,P=0.005;NPN组,P=0.003).常规组平均住院费用显著高于PN组和NPN组[(46896.02±28 220.06)元比(19 633.52±10 268.28)元,P<0.001; (46 896.02±28 220.06)元比(18 032.06±11 036.86)元,P<0.001).NPN组住院天数明显少于PN组[(21.6±12.6)d比(25.8±16.8)d,P=0.005]和常规组[(21.6±12.6)d比(36.2±18.6)d,P=0.003].结论 氨基酸葡萄糖注射液联合长链脂肪乳注射液(OO)有助于减少肠道内毒素的吸收,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住院费用,缩短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