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预处理对异氟烷介导的大鼠海马神经元线粒体途径凋亡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36只SD雄性 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异氟烷组和乌司他丁组,每组12只。对照组不给与任何处理,异氟烷组和乌司他丁组采用0.75%异氟烷 急性暴露6 h,而乌司他丁组在采用0.75%异氟烷急性暴露前,先给与50000 U/kg乌司他丁预处理。以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 亡,JC-1探针检测线粒体膜电位(△ψm),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色素C释放及caspase-3活性,H2DCFDA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 (ROS)。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异氟烷组海马神经元凋亡显著增加(P<0.05),而乌司他丁组显著下降(P<0.05);异氟烷组神经元 线粒体△ψm显著降低(P<0.05),乌司他丁组显著提高(P<0.05);异氟烷组海马神经元ROS、细胞色素C释放及caspase-3活性均 显著增加(P<0.05),而乌司他丁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以抑制异氟烷介导的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其机制可 能与抑制线粒体途径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3.
4.
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本文主要介绍目前临床使用较多的几种核苷类抗病毒药物联合用药,并介绍近2年来能够在体内外有效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候选药物,为研发新型抗乙肝病毒药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超分子水杨酸换肤联合米诺环素治疗中重度寻常痤疮的疗效,探究水杨酸换肤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为临床提供实用性参考。方法 纳入176例中重度寻常痤疮患者。对照组服用米诺环素(100 mg/日,分2次),疗程6周;研究组在米诺环素基础上,应用30%超分子水杨酸换肤治疗2次(第0、2周)。比较两组GAGS评分变化,并分析超分子水杨酸换肤的不良反应特点。结果 两组治疗后GAG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且研究组降幅更显著(P<0.01)。治疗前两组间GAG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换肤治疗即刻,所有患者均出现面部皮肤轻度红肿,持续1~7 d,平均(2.9±0.8)d;治疗结束后1~3 d,平均(1.9±0.5)d,所有患者均出现面部皮肤干燥/脱屑,持续1~7 d,平均(3.4±1.1)d;仅1例发生色素沉着;无皮肤接触致敏者。结论 超分子水杨酸换肤不良反应轻微可控,其联合米诺环素口服治疗中重度寻常痤疮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7.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乳腺X线成像的影像组学特征对G1级与G2/G3级分叶状肿瘤鉴别诊断的研究及不同特征提取视角对其诊断效能的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7年12月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分叶状肿瘤80例,并筛选其中45名患者的乳腺X线成像图像进行影像组学特征分析,包括G1级14例,G2/G3级31例。并分别采用CC位单视角、MLO位单视角、人工干预的混合单视角以及CC位及MLO位双视角方法提取病变的影像组学特征。运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来判定每种方法对于预测分叶状肿瘤分级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并进行对照。结果:CC位单视角、MLO位单视角、人工干预的混合单视角以及CC位及MLO位双视角模型的对应的AUC分别为0.694、0.689、0.730、0.850。其中双视角较其他方法相比可明显提升诊断效能,敏感度为87.1%,特异度78.6%。在双视角模型中大小、灰度和及方差等8个参数为G2/G3级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些特征值在两组患者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乳腺X线成像影像组学特征提取方法能有效鉴别G1级与G2/G3级分叶状肿瘤,其中CC位及MLO位双视角方法效能最高。  相似文献   
8.
体位改变引起的压力反射性调节包括一系列复杂的神经、心脏和血管反应,它们能保证心输出量和全身血管张力,从而使动脉压和脑灌注维持在正常水平。此外,一些代谢、循环、内皮和局部压力依赖的调节机制也在脑血管阻力的改变中发挥作用。当脑灌注压在一个大的范围内改变时,脑血管通过调节其口径以维持血流灌注的能力称为自主调节功能,这是近几十年的研究热点。没有这些全身和脑血管的反应,就会发生低血压和脑灌注压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LMWH)对肝癌细胞株HepG2转移及黏附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LMWH作用于HepG2细胞株,分别在作用24、48、72 h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其细胞生长抑制率,Transwell小室检测HepG2细胞迁移率的变化,纤维黏附蛋白黏附实验观察HepG2细胞株的黏附性变化。结果 0.0×106IU·L-1组24、48、72 h的细胞生长抑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5×106、1.0×106、1.5×106、2.0×106、2.5×106IU·L-1组24、48、72 h的细胞生长抑制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时间段各浓度组与0.0×106IU·L-1组比较细胞生长抑制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06IU·L-1和2.5×106IU·L-1组与0.5×106IU·L-1组比较细胞生长抑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浓度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0.5、5.0、10.0 g·L-1组细胞迁移率和黏附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5、5.0、10.0 g·L-1组之间细胞迁移率和黏附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MWH可抑制HepG2细胞生长并降低其迁移率和黏附率。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探讨硬化性肺细胞瘤(SP)的影像学表现,旨在提高SP影像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8年12月共83例SP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资料,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①临床资料:男女比例为1∶9,平均年龄(52±12)岁;47例体检发现,30例患者有呼吸系统症状。②位置:37例同叶间裂和(或)纵隔胸膜关系密切。③形态学特征:82例为单发结节;79例边缘光滑;22例“分叶征”;最大径的四分位数分别为15.4mm、21.0mm、29.7mm。④密度:43例密度均匀;18例存在小结节状钙化,CT值为342±158HU;瘤体边缘钙化:瘤体内部钙化5∶1。⑤强化特征:中高度强化43例,轻度强化8例。⑥瘤周特征:53例“血管贴边征”;3例“空气新月征”;13例“空气潴留征”;24例“晕征”;10例“鸟蛋鸟巢征”;13例出现远侧支气管扩张。⑦动态变化:2例(2/9)“融蜡征”。结论:SP好发于中年女性患者,影像学常表现为边缘光滑的单发富血供结节,“融蜡征”、“空气新月征”、“晕征”有助于提高SP影像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