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persistent hyper-plastic prima-ry vitreous,PHPV)是一种临床罕见的玻璃体先天发育异常,是小儿白瞳症的一组病症之一,国内少见报道,其相关诊断及鉴别诊断比较困难,误诊率高,笔者收集5例回顾总结如下,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  相似文献   
2.
关节镜下股骨双隧道双束腘绳肌肌腱重建后十字韧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采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双束腘绳肌肌腱,股骨双隧道重建后十字韧带(PCL)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4例PCL损伤患者,年龄为17 ̄42岁,平均32岁。在关节镜下应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股骨双隧道胫骨单隧道双束腘绳肌肌腱重建PCL。3股半腱肌肌腱在屈膝15° ̄30°位拉紧、固定,重建前外侧束;3股股薄肌肌腱在屈膝60° ̄70°位拉紧、固定,重建后内侧束。结果24例患者术后随访6 ̄19个月,平均9.4个月。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均在正常范围,无疼痛,无创伤性关节炎。后抽屉试验、反向Lachman试验、胫骨结节塌陷征和反向轴移试验均为阴性,术后Lysholm评分为(92.7±6.4)分,较术前(49.4±9.3)分有显著提高(t=3.12,P<0.01)。术后Tegner活动评分为(6.7±1.4)分,较术前(3.2±0.9)分有显著提高(t=3.13,P<0.01)。结论股骨双隧道胫骨单隧道双束自体腘绳肌肌腱重建PCL能够较好的重建膝关节在不同伸屈角度的稳定性。生物可降解螺钉为PCL重建的理想的内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脊柱郎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影像学表现,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经病理证实的脊柱嗜酸性肉芽肿的X线、CT和MRI表现。结果:35例(35/43)椎体呈楔形改变或椎体变扁,24例呈囊状破坏,7例显示软组织肿块,6例椎间隙变窄。27例患者行CT检查,CT主要表现为椎体不规则破坏和椎旁软组织肿块。15例行MRI检查,显示椎体破坏、信号异常和椎旁软组织肿块,8例软组织肿块在冠状面和矢状面呈"套袖状",相邻椎间盘信号无明显改变。结论:加深对骨嗜酸性肉芽肿病程及影像学表现的认识,能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但正确诊断有赖于临床、病理和影像表现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像学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丽  岳瑞杰 《临床医学》2009,29(3):89-90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像学表现,评价X线平片、CT、MRI在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例的临床资料,男41例,女23例,平均年龄35.4岁,病程6个月。5年。所有病例均行X线检查,47例行CT检查,38例行MRI检查。结果64例均经影像学检查诊断为股骨头缺血坏死。结论MRI是目前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最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6.
先天性无痛无汗症又称遗传性感觉和自主神经障碍Ⅳ型,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报道1例如下. 患儿男,3岁2个月,因右膝关节肿胀20 d于2009年5月4日入院.体检:右膝关节处肿胀,于膝关节前内侧可触及软组织包块,无移动,界限不清;右足肿胀.患儿无疼痛,用针刺全身各部位均无痛感.碘发汗定性试验和热发汗定性试验均证明无汗.既往史:其母陈述患有无汗症3年,全身各部位不出汗,反复发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X线、CT及MRI在四肢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骨巨细胞瘤患者的X线、CT及MRI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21例行X线检查患者中,病灶区均可见圆形或椭圆形低密度区,部分见骨皮质膨胀改变、溶骨性骨质破坏、"皂泡状"改变。17例行CT检查见偏心性生长、硬化边缘、不同程度的软组织密度影及液-液平面征象,部分累及关节面。18例行MRI检查患者中,等长T1 WI/等长T2 WI 7例,等短T1 WI/等长T2 WI 8例,等T1 WI/等长T2 WI 1例,长T1 WI/等长T2 WI 2例。STIR呈稍高混杂信号6例,余12例呈高信号。8例CT与MRI均检查出液-液平面的患者液平比与肿瘤良恶性的分布不同。结论综合运用X线平片、CT及MRI可提高四肢骨巨细胞瘤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准确率;MRI比CT在观察骨巨细胞瘤液-液平面表现上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比关节镜手术结果和MRI图像,评价MRI不同序列在膝关节软骨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提高膝关节软骨损伤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90例膝关节外伤患者采用5种序列扫描:SE序列T1WI、梯度回波序列GRE、FSE序列T2WI、快速反转恢复压脂序列STIR、三维压脂扰相梯度回波序列3D-FS-SPGR,对结果与关节镜手术所见进行对比。结果 5种序列诊断软骨损伤的准确度有明显差异,3D-FS-SPGR准确度最高,Kap-pa值为0.780。其次为T1WI,Kappa值为0.671。FSET2WI,Kappa值为0.662。STIR,Kappa值为0.593。GRE,Kappa值为0.511。结论 3D-FS-SPGR软骨损伤的诊断价值为最高,必须与其他序列检查相结合;关节软骨下骨髓信号异常对关节软骨损伤有很好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评估影像学检查在症状性脊柱血管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脊柱血管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资料,其中23例行CT检查,20例行MRI检查。结果 CT可见网眼状影像中夹杂着低密度脂肪,部分呈典型"栅栏样"改变。在MRI上病灶呈T1WI低信号/T2WI等信号5例,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7例,T1WI等信号/T2WI高信号5例,T1WI低信号/T2WI低信号2例,T1WI高低混杂信号/T2WI高低混杂信号1例。在T2WI上随TE的延长,血管瘤体信号逐渐增高变亮。结论症状性脊柱血管瘤的CT、MRI均有特征性表现。但是,MRI显示范围广,软组织分辨率高,对血管瘤侵袭性的诊断明显优于CT。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MRI与关节镜检查对半月板损伤的临床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近两年来该院就诊并拟诊为半月板损伤的患者共82例,其中左膝35例,右膝47例,分别进行MRI与关节镜检查。结果关节镜检查阳性79例,阴性3例,MRI检查阳性77例,阴性5例,以临床诊断结果为基准,关节镜检查诊断半月板损伤的敏感性为93.90%,准确性为98.70%,特异性为100.00%,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MRI检查诊断半月板损伤的敏感性为96.20%(P>0.05),准确性为95.12%(P>0.05),特异性为66.67%(P<0.05)。结论MRI能较准确的诊断半月板损伤,较关节镜检查具有无创特点,推荐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