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达芬奇S(da Vinci S)机器人胸腺扩大切除术在老年重症肌无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5月~2011年12月,使用da Vinci S机器人手术系统完成9例老年重症肌无力胸腺及胸腺瘤切除并进行胸腺周围脂肪组织清扫术。全身麻醉下双腔气管插管,仰卧位,一侧胸部垫高30°,术侧胸壁腋前线第5肋间皮肤切开1.5 cm,置入trocar作为观察孔,左右侧各约10 cm的距离(在腋前线第3肋间和锁骨中线第6肋间)置入左右机械手臂trocar,在腋中线第7肋间置入trocar作为辅助操作孔,连接机械手臂。人工气胸压力6~12 mm Hg。胸腺及周围脂肪组织置入一次性取物袋,经辅助操作孔取出。结果 9例均手术成功,无中转开胸。麻醉时间平均180 min(60~210 min),机器人手术时间平均60 min(30~11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00 ml(30~200 ml)。无手术输血,住ICU时间平均1 d(1~3 d)。9例随访5~32个月,平均12个月,DeFilippi分级1级2例,2级2例,3例5例,有效率100%。结论选择合适的老年患者,使用da Vinci S机器人手术系统行胸腺扩大切除术安全可行,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原发性下腔静脉肿瘤侵及右心房的方法及下腔静脉多形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2007年4月、8月,2例患者术前影像学检查除外远处转移并评估下腔静脉重建的可能和范围,在深低温体外循环下分别经右后外侧切口和胸部正中切口入路,切开下腔静脉近心段,切除了原发性下腔静脉肿瘤及延及右心房内的肿瘤,下腔静脉补片成型.结果 患者术后症状缓解并康复出院,随访17~21个月,证实手术效果良好.其中1例术后病理诊断为下腔静脉多形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结论 下腔静脉原发肿瘤侵及右心房如未发现其它部位转移,在充分的术前准备及多学科的合作下行体外循环下积极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的近期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原发性下腔静脉肿瘤侵及右心房的方法及下腔静脉多形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2007年4月、8月,2例患者术前影像学检查除外远处转移并评估下腔静脉重建的可能和范围,在深低温体外循环下分别经右后外侧切口和胸部正中切口入路,切开下腔静脉近心段,切除了原发性下腔静脉肿瘤及延及右心房内的肿瘤,下腔静脉补片成型。结果患者术后症状缓解并康复出院,随访17~21个月,证实手术效果良好。其中1例术后病理诊断为下腔静脉多形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结论下腔静脉原发肿瘤侵及右心房如未发现其它部位转移,在充分的术前准备及多学科的合作下行体外循环下积极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的近期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脾及肠系膜上动脉置管直接溶栓治疗急性门静脉及其属支内广泛性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 采用经双侧股动脉穿刺,分别在脾及肠系膜上动脉置管并留置1周.每日每侧经导管罂粟碱10mg推注后,在6小时内生理盐水50ml+尿激酶10万~15万U/每侧持续泵入,再予生理盐水50ml+普通肝素50mg持续泵入维持.连续7天行溶栓治疗,7天拔管后直视下缝合双股动脉穿刺点.溶栓后继续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7~10天,口服华法林钠片6~12个月,维持国际标准化比率在2~3之间.结果 1周后造影显示2例患者门静脉全部再通,伴有多量侧支形成;进食后腹痛完全缓解,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结论 脾及肠系膜上动脉置管直接溶栓是治疗急性门静脉及其属支内广泛性血栓形成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18F-FB-RGD在Lewis肺癌模型体内的生物分布。方法:24只荷Lewis肺癌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实验组和对照组经尾静脉分别注射示踪剂^18F-FB-RGD和^18F-FDG,并在注药后不同时相点(30、60、90、120min)分别测量血液及各主要组织器官(心、肝、脾、肺、肾、小肠、脑、肿瘤)中的放射性浓度,获得其体内生物学分布数据。结果:(1)在^18F-FB-RGD的生物分布研究中,肿瘤部位有相当高的放射性摄取,肿瘤对血、肌肉及肺的T/NT比值均大于2.0。(2)示踪剂^18F-FB-RGD对包括原发肿瘤和对侧肺转移瘤都作出了清晰显像;^18F-FDG则由于心脏高摄取及肺部的高本底而无法区分肿瘤与纵隔,特异性不强,而且未发现转移瘤,灵敏度较^18F-FB-RGD差。结论:同^18F-FDG相比,^18F-FB-RGD示踪剂对肺癌显影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灵敏性,有望成为肿瘤受体显影的高敏感性特异性示踪剂,在肺癌诊断、分期、转移和疗效监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1临床资料患者,女,58岁,胸闷、咳嗽、咳痰、痰中带血1个月,于2011年12月16日入院。查体:体温36.1℃,脉搏72/min,呼吸18/min,血压160/80mmHg(1mmHg=0.133kPa),气管右移,左下肺叩诊浊音,听诊呼吸音减弱。胸部CT增强示:左下肺有一大小约13cm×10cm×8cm的占位,边界光整,病灶中实性部分呈轻度强化征象(图1)。左侧甲状腺弥漫性增大,内可  相似文献   
7.
患者1 男性,69岁,主因双下肢肿胀2个月伴腹胀1个半月于2007年7月1日入院.体格检查:腹壁浅静脉曲张,移动性浊音阳性,肝脾肿大肋下可及,肝功能Child分级B级;双下肢肿胀;无明显黄疸、血尿、呕血、黑便等症状.CT示右心房及下腔静脉充盈缺损及内部软组织肿块,考虑癌栓可能.于7月17日在心肺转流不停跳下进行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瘤累及左锁骨下动脉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1例累及左锁骨下动脉的胸主动脉瘤患者行深低温上半身停循环下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结果患者术后恢复顺利,随访5个月,情况良好。结论术前充分准备,术中采用深低温上半身停循环技术行有效的神经系统及腹部脏器保护,对累及左锁骨下动脉的胸主动脉瘤不失为一项有效的手术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一种新型胃蛋白酶定量免疫试剂盒测定不同消化道疾病患者胃液中胃蛋白酶含量,证实胃蛋白酶在胃部疾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不同胃肠道疾病患者的胃液,其中正常组21例,胃炎组44例,反流性食管炎组15例,胃溃疡组13例,十二指肠溃疡组15例,胃癌组5例;利用胃蛋白酶定量免疫试剂盒检测各胃液标本中胃蛋白酶的含量,通过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组胃蛋白酶含量与正常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浅表性胃炎和反流性食管炎组胃蛋白酶含量与正常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溃疡病人胃蛋白酶含量增高,胃癌病人胃蛋白酶量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微创及开放手术在胸腺瘤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4月我科手术治疗的33例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3例胸腺瘤患者合并重症肌无力23例,全部进行扩大胸腺及胸腺瘤切除术。手术方式采取微创手术14例(胸腔镜手术6例,达芬奇机器人手术8例),开放手术19例(胸骨正中切口16例,后外侧切口3例)。肿瘤根治性切除32例,姑息性切除1例,肿瘤完整切除率97.0%(32/33)。微创组与开放组比较,微创组出血量明显少于开放组(P<0.05),手术时间及切除肿瘤直径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微创组肿瘤分期为Ⅰ、Ⅱ期患者比例(13/14)明显高于开放组(11/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住院死亡。术后共并发肌无力危象3例,胆碱能危象2例,心功能不全1例,并发症发生率18.2%,两组间无明显差异。微创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放组(P<0.05)。1例胸腺癌术后1年发生双肺转移,无肿瘤局部复发。术后MG症状完全缓解1例,改善20例,改善不明显2例。结论:重症肌无力是胸腺瘤的常见伴随症状。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效果良好,微创手术适合Ⅰ、Ⅱ期的胸腺瘤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