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后路脊柱内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PECD)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10-2018-10间新里程安钢总医院收治的180例CSR患者分为2组,每组90例。对照组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ACD)内固定术,观察组行PPECD。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前、后的病椎椎间高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第6个月和12个月的颈椎曲度、VAS和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12个月的颈椎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ECD治疗CSR,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康复快,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和改善颈椎曲度及颈椎功能。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脑卒中患者的存活率明显提高,但致残率也随之增加。据统计,幸存患者中有70%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1]),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同时也增加了家庭及社会的经济负担。另有统计,我国每年花费在脑卒中患者的支出大约在100亿元以上~([2])。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站立能力及正常步行功能,因此,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尤为重要。本研究主要是对联合应用电针和穴位埋线对早期脑卒中患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脊髓型颈椎病治疗中应用颈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5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采取颈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50例患者住院时间为(10.3&#177;1.7)d,椎间植骨均达到骨性融合;经随访治疗优良率为96.0%,患者治疗后JOA评分显著提高。结论在脊髓型颈椎病治疗中颈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可发挥显著疗效,安全可靠,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确诊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采用穴位埋线法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普通针刺法治疗。结果:两组均以快速肌张力测量仪变化作为疗效判定标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障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的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04—2012-11收治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患者44例,均采取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患者Frankel分级中D-E比例和ASIA评分均明显上升,经12~35个月随访,患者椎体均恢复良好、稳定性、内固定良好,植骨良好融合,术后均无意外损伤。结论在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治疗中,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具有显著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脊髓功能,大幅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内固定法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失败原因的分析和探究,对其手术失败的风险进行初步的评估。方法:对2009年~2012年4年间4家省级医院治疗的270例接受过内固定治疗手术的病人进行调查,分析其年龄、性别、血压、糖尿病史、烟酒史、骨质疏松程度及骨折分型等因素与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失败的相关性。通过对内固定手术治疗进行风险评估,可将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人分为手术低等风险类病人、中等风险类病人及高等风险类病人,并对各类病人进行内固定手术的失败率进行比较,看其是否具有统计意义。结果:在所调查的270例内固定手术治疗的病人中,有43例病人手术治疗失败。高龄、糖尿病史、骨质疏松、骨折不稳定等因素与病人内固定手术治疗失败有一定的相关性,而性别、高血压、烟酒史等因素则基本与病人手术治疗失败没任何关系。糖尿病史、骨质疏松、骨折不稳定是导致手术失败的主要因素(OR分别为3.81,2.41和2.69,P0.05)。内固定治疗手术中的中等风险类病人及高等风险类病人是手术失败的主要人群。结论:糖尿病史、骨质疏松厉害、骨折稳定性差等是导致内固定手术失败的主要因素[1]。内固定手术治疗可优先考虑应用于低等风险类病人身上,而对于中等风险类的病人及高等风险类的病人,在选择手术治疗时应慎重考虑,对于高龄且高等风险类的病人,建议通过人工关节置换手术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 探讨穴位针刺疗法联合腰背肌锻炼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CNLBP)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分析干预前后腰椎各活动度情况.方法 选择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中心门诊接受治疗的92例CNLB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6例.两组患者均参照《中国急/慢性非特异性腰背...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