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胃肠道肿瘤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患者(EN组)和36例行肠外营养支持(PN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论:EN组患者术后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的下降速度均明显小于PN组(P〈0.01或P〈0.05),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总费用亦明显低于PN组(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共出现并发症21例次,EN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PN组(P〈0.05)。结论: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可促进患者免疫功能及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手术并发症及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脉搏染料光密度法评价不同浓度七氟醚麻醉对肝脏清除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妇科手术患者30例,年龄35~4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0.6 MAC组、1.0 MAC组和1.4 MAC组,每组10例。采用潮气量法吸入七氟醚麻醉,分别维持0.6 MAC、1.0 MAC和1.4 MAC稳定15 min。分别在麻醉诱导前15 min和呼气末七氟醚浓度稳定后15 min进行吲哚菁绿(ICG)清除试验,测定ICG清除率(K)、15 min滞留率(R15)、血浆半衰期(T1/2)、心排出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量(SV)和循环血容量(BV)、肝脏有效血流量(EHBF)、运氧量(DO2)和平均循环时间(MTT)。分析三组呼气末七氟醚浓度稳定后15 min时K与EHBF的相关性。结果与麻醉诱导前15 min比较,呼气末七氟醚浓度稳定后15 min时0.6 MAC组和1.4 MAC组BV明显升高(P<0.05),1.4 MAC组EHBF明显降低(P<0.05),三组K明显降低(P<0.05),R15明显升高(P<0.05),T1/2明显缩短(P<0.05)。三组K与EHBF在呼气末七氟醚浓度稳定后15 min具有明显线性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0.6~1.4 MAC七氟醚麻醉可降低肝脏的清除功能,不影响正常肝脏储备功能,在此范围内无剂量相关性;其血流动力学保持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3.
费县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简称EHF)是我县重点防制的传染病之一,为探讨其流行特征,评价防制效果,给今后制定防制对策提供依据,对1975~1995年EHF的有关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 流行概况 1975~1995年,全县累计报告病人546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2.67/10万;累计死亡97例,病死率为1.77%。1975年发生首例病人,1976年报告5  相似文献   
4.
5.
[目的]了解费县儿童结核免疫水平,评价BCG接种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费县0~15岁儿童457名,应用BCG-PPD试验,进行结核免疫水平调查。[结果]457名儿童中,阳性者150人,阳性率为32.83%;女性阳性率高于男性(P<0.05);各地区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着年龄增长阳性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通过BCG-PPD试验筛选进行BCG复种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随着应用内固定物治疗股骨颈骨折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内固定物移位或断裂等并发症也逐渐被发现 ,且有较多相应报道。而有关内固定物穿透股骨头失误报道较少 ,我们自1990年至 1998年底共应用内固定物治疗股骨颈骨折共 148例 ,其中内固定物穿透失误共 7例 ,现总结失误原因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7例病人均为单侧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 ,GardenⅢ型 3例 ,GardenⅣ型 4例。男 5例 ,女 2例。年龄40~ 6 8岁 ,平均 5 0 6岁。无合并其它损伤。1 2 手术方法及内固定物 上述 7例均采用切开闭合复位内固定。在C臂X线机…  相似文献   
7.
我院从1990年以来,共诊治120例骨盆骨折病人,对并发的阴道子宫损伤、直肠肛管损伤、膀胱尿道损伤共12例的早期诊治及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在急性胰腺炎(AP)患者中的动态变化及其在病情判断中的意义。方法血细胞分析仪动态检测44例AP患者的MPV,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MPV的曲线下面积(AUC)。另设相匹配的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阴性对照。结果 AP组患者入院时MPV值较对照组明显升高(t=2.98,P<0.05),随病情变化可出现逐渐减低、持续高值;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患者MPV值均明显高于轻型急性胰腺炎(MAP)组(t=3.87,P<0.01);AP患者MPV的AUC为0.810,根据ROC曲线初步得MPV值高于13.11 f L可预测AP病情。结论 MPV能比较准确地反映AP患者病情的变化,可帮助判断预后与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