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比较窄蒂脐旁穿支皮瓣与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在修复手部小面积电烧伤时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3月-2013年12月手部小面积电烧伤患者20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2例。接受常规电烧伤处理的基础上,试验组患者采用窄蒂脐旁穿支皮瓣修复,对照组患者采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2组患者皮瓣成活率、皮瓣色泽、外形、手部运动与感觉功能差异。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2组皮瓣移植成活率及创面Ⅰ期愈合的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皮瓣正常色泽、正常外形、正常感觉功能及正常运动功能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窄蒂脐旁穿支皮瓣和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存活率相近,但其远期移植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球囊扩张合并支架置入治疗单纯肝静脉阻塞型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syndrome,BCS)的疗效.方法 2001年7月至2006年9月采用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肝静脉并肝静脉造影术、经颈静脉行肝静脉成形术、肝静脉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治疗肝静脉阻塞型BCS患者43例.结果 术前43例肝静脉平均压力为32.5 cm H2O(1 cm H2O=0.098 kPa),支架置入后立刻下降为20 cm H2O(t=11.5,P<0.01),再次肝静脉造影显示肝静脉支架通畅,肝内肝静脉侧支消失.其中38例症状立刻消失,5例部分好转.术后43例随访期间(1~62个月,平均31.5个月),1例出院后1个月因上消化道大出血死亡,其余42例症状体征均无再发,术后多普勒超声检查肝静脉均通畅.治疗成功率为100%,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肝静脉和经颈静脉途径开通肝静脉,球囊扩张成形及支架置入治疗单纯肝静脉阻塞型BCS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杭州市余杭区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制定手足口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导出余杭区2013—2016年手足口病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手足口病病例的三间分布及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余杭区2013—2016年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5 314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41.17/10万。发病高峰为5—7月;余杭区各街道(镇)均有手足口病病例报告,良渚报告病例数最多,为1 195例(22.49%);男性发病率为171.34/10万,高于女性的111.81/10万(P0.05);发病年龄集中在0~5岁,占96.65%;病例多为散居儿童,占84.68%。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肠道病毒71型(EV71)占28.45%(276/970),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 A16)占8.87%(86/970),其他肠道病毒占62.86%(608/790)。结论余杭区手足口病发病高峰在夏季,发病人群以5岁以下散居儿童为主,主要病原体仍为其他肠道病毒。  相似文献   
4.
<正> 1988年5月,河北省巨鹿县有19人发病,并有5例死亡。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证实由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污染银耳所引起的食物中毒。这次中毒特点是在一个县的范围内,食用不同种植户生长中的变质银耳,发生中毒,现将情况报告如下。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5.
胭窝囊肿也称为Baker囊肿,是胭窝内滑液囊肿的总称。胭窝囊肿多发在半膜肌腱滑囊和腓肠肌内侧头与半膜肌之间的滑囊,并常与关节腔相通。除外,还可发生于股二头肌、半膜肌、韧带和关节囊。。胭窝囊肿是膝部最常见的一种肿物,其传统的囊肿切除术治疗方法疗效多不理想,复发机会较多。自1998年6月至2005年12月,对新发病例及传统手术方法复发的病例,我们将治疗腱鞘囊肿的翻转缝合法术式应用于胭窝囊肿手术治疗中,治疗52例,和以前传统手术方法的病例30例对比,经观察后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7例急性门静脉血栓患者用经肝、经肠系膜插管局部溶栓,再通门静脉,重建门静脉流出道。评估其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的分析1999年到2007年间,72例经皮介入治疗的门静脉血栓患者中7例急性血栓(〈60天)。其中男性6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43.8岁。从症状出现到接受治疗的平均时间为29.7天(7.2~47.4),就住我科到行经皮介入治疗的平均时间为1.7天(0.5~3.4)。在超声多普勒引导下行经肝途径球囊血管成型术和门静脉插管局部溶栓,或经股动脉途径的肠系膜上动脉(SMA)插管的局部溶栓。尿激酶(UK)或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为溶栓剂,肝素为抗凝剂,记录其用量,观察并发症、评估再通状况和安全性。结果7例急性血栓均成功进行了直接插管的局部溶栓。单独经肝3例,单独经SMA3例,另外1例,因先经SAM插管rtPA溶栓出现腹股沟区血肿,拔管后,行经肝途径插管UK溶栓。总有效率为57.1%(4/7),其中经肝途径的有效率为75%(3/4)。并发症发生率为(71.4%,5/7)。主要的并发症为腹股沟区、肝内血肿,皮下出血、鼻出血。随访1例行小肠切除。结论经皮介入治疗门静脉血栓是可行、安全和有效的。急性血栓的局部溶栓抗凝治疗有很高的再通率,但相应的与出血相关的并发症也较高,但多数较轻。  相似文献   
7.
杭州市余杭区儿童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卫生部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并颁布了《全国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实施方案》,2002年经国务院批准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从而使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了解杭州市余杭区1~14周岁儿童乙肝血清学状况,为完善该区乙肝免疫策略及防控方案提供支持,2007年11月,我们对余杭区14周岁及以下儿童进行了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8.
经皮左锁骨下动脉化疗药盒植入治疗胰腺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左锁骨下动脉植入化疗药盒对不能手术切除胰腺癌的治疗价值,方法不能手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145例,随机分为2组。介入化疗组:73例,经皮左锁骨下动脉植入化疗药盒,将导管前端置于肝总动脉,经药盒介入化疗。全身化疗组:72例,静脉给药全身化疗。采用FAM方案,7d为一疗程,间隔1~2个月重复下一疗程。结果介入化疗组行2~10次化疗,平均7.6次。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49例,有效率(CR+PR)为60.2%;生存期3~34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3.5个月。全身化疗组行1~7次化疗,平均3.8次。无CR病例,PR25例,有效率为34.7%;生存期1~13个月,中位生存期6.2个月,2组有效率和生存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症状方面,介入化疗组中56例患者有顽固性疼痛,化疗2~3周后27例疼痛完全消失,22例不同程度缓解,占87.5%。全身化疗组有疼痛54例,化疗后疼痛完全消失11例,缓解14例,占46.3%。介入化疗组治疗过程中无严重的肝、肾、心脏和骨髓损害,25例出现轻微的胃肠道反应和白细胞降低,占34.3%,均不影响继续化疗。全身化疗组3例出现严重骨髓抑制,1例死亡,肝、肾功能也有不同程度损害,发生胃肠道反应和白细胞降低67例,占90.3%,2组不良反应无论在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化疗药盒行局部规律性介入化疗治疗胰腺癌可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生存率,是值得选择的较好疗法  相似文献   
9.
经皮经锁骨下动脉植入药盒系统治疗胰头癌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药盒系统在手术不能切除胰头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手术无法切除的胰头癌 12 6例 ,分为两组。A组 :88例采用经皮经左锁骨下动脉植入药盒系统 ,术后经药盒化疗。B组直接静脉给药全身化疗。化疗方案 :采用FMA方案 ,7d为一周期 ,间隔 1~ 2m重复下一周期。结果 :A组共行局部药盒系统化疗 2~ 10次 ,平均 7 6次。完全缓解 (CR) 4例 ,部分缓解 (PR) 49例 ,有效率 (CR +PR) 60 2 % ;生存期 3~ 3 4m ,中位生存时间 13 5m。B组完成化疗 1~ 7次 ,平均 3 8次。无CR病例 ,PR10例 ,有效率 2 7 3 %。生存期 1~ 13m。B组完成化疗 1~ 7次 ,平均 3 8次。无CR病例 ,PR10例 ,有效率 2 7 3 %。生存期 1~ 13m中位生存期 6 2m ,两组对比在有效率和生存期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在临床症状方面 ,A组中 5 6例病人表现为顽固性疼痛 ,化疗 2~ 3w后 2 7例疼痛完全消失 ,2 2例不同程度缓解 ,占 87 5 %。B组疼痛 3 2例 ,化疗后疼痛完全消失 4例 ,缓解 6例 ,占 3 1 2 %。化疗的毒副作用。A组无严重的肝肾、心脏和骨髓损害。 2 5例在化疗中出现轻微的胃肠反庆和白细胞降低 ,占 2 8 3 % ,均不影响继续化疗。B组 3例出现严重骨髓抑制 ,1例死亡 ,肝肾功能也有不同程度的损害 ,发生胃肠道反应和白细胞  相似文献   
10.
小肝癌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多年来原发性肝癌诊疗中最引人瞩目的进展是小肝癌的诊断和治疗。而提高肝癌疗效的途径之一是小肝癌的早期发现和诊断。近10年来,随着现代影像技术的迅猛发展,影像学检查成为小肝癌检出、定位、分期、监测疗效必不可少的手段。今后肝癌的诊断意义将拓宽,预后指标或转移复发预测指标成为重要的研究目标[1]。评价现代影像技术在小肝癌的早期发现和诊断、预后、转移复发等方面的价值很有必要。1小肝癌的超声(US)诊断B超结合AFP的动态分析成为小肝癌筛查的首选方法,B超对直径>2 cm的小肝癌,检出率可在90%以上,对直径<1 cm的小肝癌检出率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