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利用快速成型技术制作人体跟骨骨折模型的一般步骤和临床应用情况。通过螺旋CT得到整个跟骨的CT影像图,以DICOM文件的数据点信息为数据源,然后读取DICOM数据文件,获得跟骨的二维CT影像,最后通过CAD系统建立三维模型,再生成快速成型设备可以读取的STL格式。利用ZSW-1型激光快速成型机将STL文件加工成跟骨的纸基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验证3D打印经皮导板辅助经皮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的安全性。方法:对2020年11月至2021年8月,采用PKP治疗的60例OVCF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24例,女36例,年龄72~86(76.5±7.9)岁,其中30例采用常规PKP治疗(常规组),30例采用3D打印经皮导板辅助PKP治疗(导板组)。观察术中椎弓根穿刺时间(穿刺针到椎体后缘)及透视次数,手术总时间,总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并发症(椎管型骨水泥渗漏),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 d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伤椎前缘压缩率。结果:60例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无椎管型骨水泥渗漏并发症发生。导板组椎弓根穿刺时间(10.23±3.15) min,透视次数(4.77±1.07)次,手术总时间(33.83±4.21) min,总透视次数为(12.27±2.61)次;常规组椎弓根穿刺时间(22.83±3.09)...  相似文献   
3.
跟骨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改善和提高跟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2例(48侧)跟骨骨折分为单纯前柱骨折、单纯中柱骨折、单纯后柱骨折、前中柱复合骨折、中后柱复合骨折及三柱骨折6型,按分型分别进行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撬拨复位石膏固定、切开复位植骨钢板固定,以及跟骨夹功能锻炼4种治疗。结果本组经过4~75个月随访,按天津医院跟骨骨折评分标准,优26侧,良16侧,可5侧,差1侧,优良率87·5%。结论跟骨三柱分类方法易于掌握和推广,中央塌陷型骨折通过架桥式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有效地提高了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4.
膝痹是临床常见的骨关节病之一,女性多见,而绝经过渡期女性膝痹的发病率正逐年提高,以中医学"天癸论"的理论为基础,从天癸与肝肾、脾胃、气血、冲任方面的关系探讨绝经过渡期膝痹,另一方面从现代医学雌激素与绝经过渡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关系进行佐证,证实从"天癸论"论绝经过渡期膝痹的原则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可为指导临床在绝经过渡期对膝痹进行预防治疗提供了有意义的诊疗思路,也体现了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治未病"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架桥植骨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切开复位架桥式植骨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33例38足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2001年8月-2006年10月),其中,男26例,女7例;年龄18~55岁,平均35.2岁.左足12例,右足16例,双足5例.按Sanders分类:Ⅱ型19足,Ⅲ型13足,Ⅳ型6足.并行切开复位架桥式植骨跟骨接骨板内固定术.[结果]38足经平均18个月随访,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估手术疗效,其中优(90~100分)25足,良(75~89分)10足,可(50~74分)2足,差(<50分)1足,优良率为92.1%.[结论]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行切开复位架桥式植骨内固定能有效提高跟骨的抗塌陷和抗前后短缩的能力,保证了复位后固定的稳固性,提高手术的效果和质量.  相似文献   
6.
骨折愈合是缓慢而复杂的过程,其愈合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影响因素。在骨折后是否早期服用钙剂尚没有定论。钙的代谢中,血中钙磷含量的高低又直接影响骨的钙化与溶解。血中钙磷相互作用,其乘积在一个水平,超过一定限度,则沉淀为骨盐。在骨折的愈合过程中,由于骨折局部新骨不断形成,钙盐大量沉积的哈氏系统内新生骨的沉积口l,说明钙对骨折愈合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五步法”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14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结果:本组14例均得到随访,平均14个月(6~36个月)肘关节活动度均恢复正常,无一例发生肘内翻畸形及Vorkman挛缩。结论:“五步法”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固定稳固可靠,能防止Vorkman挛缩和肘内番的发生,具有手术简单、创伤小、疗效好、经济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拇外翻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拇趾畸形,表现为第一趾骨头内移,拇趾外翻,第一跖趾关节内侧拇囊炎。矫正拇外翻畸形的方法很多,本科2003年以来采用Link加压内固定装置治疗拇外翻12例18足,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桡骨小头假体置换治疗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报告采用人工桡骨头置换治疗桡骨头严重粉碎性骨折的早期疗效。方法本组16例桡骨头严重粉碎性骨折,均采用人工桡骨头假体置换治疗。结果16例桡骨头骨折中,按Mason分类Ⅲ型14例,Ⅳ型2例,由于车祸致桡骨头骨折5例,摔倒11例。患者全部得到了随访,随访5~36个月,平均随访15个月,按Broberg标准进行综合评定,优9例,良4例,可1例,差2例。结论人工桡骨头假体置换是桡骨头严重粉碎性骨折的可选治疗方法之一,其远期疗效需要进一步探讨和随访;手术的适应证应严格掌握,手术治疗难度虽不大,但术前应做好周密的准备,没有手术经验的医师尽量不要尝试;术后科学的介入康复对功能恢复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原始创腔”在儿童肱骨髁上伸直型移位骨折治疗中的作用及其优越性。方法 :根据“原始创腔”理论创立“五步法”整复手法 ,配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 72例肱骨髁上伸直型移位骨折 ,配合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 14例肱骨髁上伸直型移位骨折。结果 :随访 86例患儿 ,按Flynn疗效评定标准 :优 71例 ,良 12例 ,可 2例 ,差 1例。结论 :“五步法”充分利用原始创腔 ,对比传统复位手法 ,具有创伤小 ,易操作 ,复位过程短 ,复位准确率高及复位后稳定性好 ,从而降低肘内翻发生率及关节挛缩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