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肾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renal 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rPNET)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肉瘤,临床罕见,预后极差,术前影像学检查通常难以确诊[1].本文报道我院2016年12月收治的1例rPNET青年女性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与开放手术治疗局限性肾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月行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后腹腔镜组)42例与开放根治性肾切除术(开放手术组)45例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手术方法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手术均获成功。后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均明显少于开放手术组(P〈0.05),而手术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开放手术组2例输血。术后随访3~26个月,平均9个月,后腹腔镜组1例发生肝转移死亡,开放手术组2例出现远处转移而死亡。结论与开放手术相比,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T1~2 N0M0局限性肾癌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经荧光膀胱镜电切治疗浅表性膀胱癌13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 0 1年3月至2 0 0 3年3月,我科对13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经膀胱灌注5 氨基果糖酸(ALA)后在荧光膀胱镜下行膀胱肿瘤电切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本组13例。男11例,女2例。年龄36~6 1岁,平均4 8岁。主诉为无痛性肉眼血尿,病程7d~18个月。初发癌9例,复发癌4例。单发5例,多发8例。肿瘤直径0 .2~1.5cm ,位于三角区8例,其他部位5例。经膀胱镜活检证实均为移行细胞癌,Ta~T110例,T2a3例。病理学分级:G15例,G2~G3 8例。患者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前2~3h经膀胱灌注3%ALA液5 0ml:ALA 1.5g加5 %NaHCO3 14ml加无菌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钬激光对膀胱黏膜破坏作用,探讨钬激光误伤膀胱黏膜后治疗办法.方法:根据是否接受钬激光烧灼和术后静注地塞米松,将实验鼠分为三组:对照组、钬 生组和钬 地组.通过建立钬激光灼伤大鼠膀胱黏膜模型.观察被钬激光灼伤后其髓过氧化氢酶(MPO)、过氧化氧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的含量以及血管生长、移行上皮组织形态、上皮细胞凋亡指数的改变.结果:光镜下对照组的膀胱壁各层少许炎性细胞浸润;钬 生组膀胱壁黏膜层和肌层内小血管充血明显,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部分黏膜层已脱落.脱落处炎症表现较重;钬 地组膀胱各层小血管充血明显,较多炎性细胞浸润;钬 生组膀胱壁各层大量移行上皮细胞凋亡,对照组、钬 地组膀胱各层部分移行上皮细胞凋亡,但凋亡程度均较钬 生组轻;钬 地组BvC(P<0.01)、BvSAP(P<0.05)、BvSAD(P<0.05)及Al(P<0.01)与对照组、钬 生组相应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钬 生组MPO活力、CAT活力和MDA含量与钬 地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OD活力与钬 地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钬激光烧灼对膀胱黏膜上皮细胞有破坏作用.糖皮质激素可以减轻这种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负压吸引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的方法及可行性。方法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采用改良负压吸引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治疗。肾结石71例,其中单发肾结石37例,多发肾结石34例,鹿角状结石11例,结石直径2.0~6.1cm,平均2.4cm。记录碎石取石时间、结石取净率以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术中碎石取石时间30~120min,平均56min,一次经皮肾镜取石术结石取尽率为70%(50,71),总取尽率89%(63/71)。术中术后出血需输血7例,术后感染发热6例,无其它严重并发症。结论改良负压吸引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中可促进碎石的排出,提高碎石取石效率,缩短手术取石时间,同时负压吸引可减少肾盂内高压灌注液和细菌毒素的吸收,增加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肾类癌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肾脏恶性肿瘤,目前国内外仅有百余例报道,关于这一类型肿瘤的发病机制及预后知之甚少.类癌主要发生在消化及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类癌不足 1%,且主要发生于睾丸或卵巢[1].我院收治了 1例原发性肾类癌患者,现结合相关文献复习对这一疾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7.
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332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采用英国Gyrus等离子双极电切系统,于6点处开始切除前列腺中叶,然后分别切除两侧叶腺体直至前列腺包膜,切平膀胱颈部,前列腺尖部切至精阜前缘,保留F22三腔导尿管,气囊放置膀胱颈部;术后生理盐水冲洗1—2d,导尿管3~5d拔除。结果332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85.0±12.0)min;术中出血量30—650ml,中位数115.0ml,早期有10例输血200~400ml;无经尿道电切综合征和闭孔神经反射发生。术后发生前尿道炎性狭窄14例,经门诊尿道扩张后治愈;暂时性尿失禁15例,经提肛训练1~3周恢复正常。332例术后随访1~6个月,最大尿流率(Qmax)由术前(7.6±2.4)ml/s升高到术后(22.6±3.4)ml/s(t=13.582,P=0.000);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由术前(27.3±1.5)分降到术后(7.0±1.2)分(t=16.394,P=0.000);生活质量评分由术前(4.3±0.4)分降到术后(2.1±0.8)分(t=9.761,P=0.005)。结论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是治疗BPH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尿动力学在下尿路症状及良性前列腺增生诊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尿动力学检查在下尿路症状 (lowerurinarytractsymptoms,LUTS)及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诊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解其价值 ,1 999年 1 1月~ 2 0 0 2年 3月我们对 2 2 4例以主诉为尿频、排尿困难等LUTS患者的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主诉为尿频、排尿困难等LUTS ,拟诊为BPH患者共 2 2 4例 ,年龄在 5 0~ 84岁之间。采用Laborie公司的Ascend尿动力学检测仪 ,患者取坐位 ,灌注溶液为生理盐水 ,测压导管为外径F8的双腔导管。直肠气囊测压管插入深度 1 0~1 5cm。膀胱顺应性以 1 2 7.5ml/kPa为界 ,<1 2 7.5…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超声碎石取石术与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治疗肾盏憩室结石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7年7月,我院采用经皮肾镜治疗的20例肾盏憩室结石患者及输尿管软镜治疗的18例肾盏憩室结石患者的资料,比较两种术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碎石成功率及憩室改善情况等。 结果输尿管软镜手术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明显优于经皮肾镜组(P<0.05);而在手术并发症、碎石成功率及完全清石率方面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随访发现,两组肾盏憩室融合或是明显减小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经皮肾镜及输尿管软镜在肾盏憩室结石治疗方面均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与开放手术治疗局限性肾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月行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后腹腔镜组)42例与开放根治性肾切除术(开放手术组)45例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手术方法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手术均获成功。后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均明显少于开放手术组(P〈0.05),而手术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开放手术组2例输血。术后随访3~26个月,平均9个月,后腹腔镜组1例发生肝转移死亡,开放手术组2例出现远处转移而死亡。结论与开放手术相比,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T1~2 N0M0局限性肾癌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