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5篇
外科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胃肠道癌腹膜转移是目前临床治疗的最大难题,解决该难题的根本之道在于临床医生准确把握胃肠道癌腹膜转移的核心细胞病理学机制,基本掌握分子病理学机制,并融会贯通地运用到每一例患者诊治的临床决策过程中,做到"防""治"并举,积极预防、主动治疗。与临床治疗决策密切相关的胃肠道癌腹膜转移的核心细胞病理学机制有4点:(1)腹腔游离癌细胞或微癌灶定植于腹膜,对腹膜间皮细胞造成不可逆病理性损害;(2)定植的癌细胞进一步侵袭腹膜特定结构乳斑,启动加速侵袭性生长过程;(3)腹膜间质纤维化过程加重腹膜的结构性破坏;(4)癌细胞与乳斑中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形成促进腹膜转移癌生长的容受性免疫微环境。这4条核心细胞病理学机制互为因果,相互促进,构成腹膜转移发展的恶性循环。临床医生只要准确把握这4点,就有可能掌握临床诊治决策先机,将应对性被动治疗变为预防性主动治疗,改善胃肠道癌腹膜转移临床诊治现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肿瘤细胞减灭程度(completeness of cytoreduction,CC)预测模型,为肿瘤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ve surgery,CRS)加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治疗胃癌腹膜转移(gastric cancer with peritoneal metastasis,GCPM)提供病例筛选方法。方法:比较完全CRS(complete CRS,CCRS)组和不完全CRS(incomplete CRS,ICRS)组患者基本临床病理特征和治疗参数,通过逻辑回归模型筛选CC独立预测因子,精准预测CCRS可能性。结果:125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CC0组52例(41.6%),中位总生存期为30.0(95%CI:16.8~43.3)个月;CC1-3组73例,中位总生存期7.3(95%CI:5.7~8.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CC1、CC2和CC3组间中位总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CC0定义为CCRS组,CC1-3定义为ICRS组,构建并优化了以腹膜转移时相(OR=14,95%CI:2.0~97.9,P=0.008)、术前肿瘤标志物(OR=6.5,95%CI:2.1~37.8,P=0.037)和腹膜癌指数(OR=1.5,95%CI:1.3~1.8,P<0.001)预测ICRS的多因素回归模型和预测列线图,内部验证显示,ROC曲线下面积为0.985,列线图显示预测准确度、一致性良好。根据列线图结果将患者分为4个亚组,设定CCRS预测概率≥50%,同时性且术前肿瘤标志物正常组、同时性且术前肿瘤标志物异常组、异时性且术前肿瘤标志物正常组、异时性且术前肿瘤标志物异常组腹膜癌指数界值点分别为:≤16、≤12、≤10和≤5。结论:CCRS+HIPEC可延长部分经选择的GCPM患者生存期,以腹膜癌指数为核心,联合腹膜转移时相和术前肿瘤标志物的病例筛选策略,可有效选择高概率实现CCRS的患者接受CCRS+HIPEC治疗。  相似文献   
3.
经过一个半世纪的发展, 近现代临床肿瘤学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作为三大常见转移途径之一, 直到20世纪末, 胃肠道癌腹膜种植转移, 才开始被重新认识, 至今日才逐渐开始形成规范性诊断治疗体系。本文回顾腹膜转移癌诊治研究的发展历史, 反思临床实践中的教训与经验, 阐述腹膜转移癌在疾病再认识、机制深入理解和临床诊治策略上的难点, 以及在理论建设、技术培训和学科建设中的痛点, 并提出了认清客观现实、夯实技术培训和推进协同研究的解决方案, 为腹膜肿瘤学稳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 ,HIPEC)对腹腔游离癌细胞的杀灭作用,探索腹膜癌细胞学根治的可行性。方法:收集 45例腹膜转移癌患者 HIPEC 前、后的腹腔灌洗液(或腹水)样本,分别行腹腔灌洗液细胞学(periton eal lavage cytology ,PLC )检查;普通RT-PCR 及实时定量RT-PCR 检测CEA mRNA 、CK20mRNA ;化学发光法检测HIPEC 前、后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CEA 、CA125 、CA19- 9 ;分析各项指标HIPEC 前、后的变化特点。结果:HIPEC 前、后PLC 检查阳性率分别为93.3% vs. 24.4%(P < 0.001);CEAmRNA 阳性率分别为97.8% vs. 84.4%(P = 0.058);CK20mRNA 阳性率HIPEC前、后均为95.6%(P = 1.000)。 分别有32.5% 和30.0% 的患者HIPEC 后CEAmRNA 表达量、CK20mRNA 表达量较HIPEC 前显著下降(均P < 0.001)。 HIPEC 前、后CEA 、CA125、CA19- 9 阳性率分别为50.0% vs. 23.6%(P = 0.016)、52.6% vs. 47.4%(P = 0.409)、36.8% vs.26.3%(P = 0.121)。结论:HIPEC 可有效杀灭腹腔游离癌细胞,为实现腹膜癌的细胞学根治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中药小茴香穴位热敷治疗胃癌腹膜转移患者接受肿瘤细胞减灭术后出现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20 年4 月—2020 年9 月期间接受肿瘤细胞减灭术的胃癌腹膜转移患者65 例,临床分期均为Ⅳ期,分为中药热敷组34 例(术后中药热敷治疗+ 围手术期常规治疗)和对照治疗组31 例(术后仅予围手术期常规治疗),比较两组首次自主排便时间、气虚证主要症状评分以及营养状态评分。结果:首次自主排便时间:经治疗后,中药热敷组首次自主排便时间为(7.19±1.52)d,比对照治疗组(8.41±1.96)d 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7)。主要症状评分比较:术后7 d,中药热敷组体倦乏力症状评分比对照治疗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31)。术后14 d,两组的症状评分较术后7 d 均有所下降,中药热敷组恶心呕吐、腹胀腹痛、体倦乏力3 项症状评分和总积分均比对照治疗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营养状态评分比较:术后7 d,两组营养状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4 d,中药热敷组营养状态评分(9.95±2.39)比对照治疗组(7.91±2.71)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中药穴位热敷可以促进胃癌腹膜转移患者术后排便功能恢复,缓解恶心呕吐、腹胀腹痛、体倦乏力等气虚证症状,并有利于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desmoplastic small round cell tumor,DSRCT)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1月7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诊断的DSRCT临床资料,复阅病理切片,并行免疫组织化学法及荧光原位杂交法(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总结病理特征。结果:患者均为男性,中位年龄29岁,部位均为腹腔,临床症状包括腹胀腹痛、腹水、大便习惯改变、排尿困难。病理大体上表现为大网膜或肠系膜多发灰白结节,组织学上表现为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的小圆细胞巢及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显示肿瘤细胞中的Desmin和Vimentin呈核旁点灶状阳性表达,FISH检测EWSR1-WT1融合基因阳性。中位随访期为15个月,6例生存,1例死亡。结论:DSRCT发病率低,高度恶性,Desmin和Vimentin核旁点灶状阳性表达具有提示意义,EWSR1-WT1融合基因阳性具有确诊意义。  相似文献   
7.
摘 要:[目的] 研究细胞减灭术(CRS)加术中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治疗复发性卵巢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59例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研究组(CRS+HIPEC+术后辅助化疗)28例和对照组(CRS+术后辅助化疗)31例。主要终点指标为总生存期(OS),次要指标为安全性。[结果] 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均匹配,中位OS分别为30.0月(95%CI:25.3~34.8)和22.8月(95%CI:18.2~27.4)(P=0.029)。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5.7%、46.4%、39.3%和71.0%、35.5%、25.8%。CRS+HIPEC组中,铂类敏感型和耐药型患者的中位OS分别为30.0月(95%CI:6.5~57.1)和31.8月(95%CI:25.5~34.5)(P =0.633)。两组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17.9%和9.7%。多因素分析显示CRS+HIPEC,CC0-1、术后化疗≥6个周期为改善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CRS+HIPEC可延长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的生存期,严重不良事件无明显增加,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腹膜癌患者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的规范化护理经验。方法依据腹膜癌患者围手术期的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技术,制订并实施腹膜癌患者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的临床护理路径,并应用于256例腹膜癌静脉血栓栓塞症高危患者。结果术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14例,其中深静脉血栓13例,均为下肢肌间静脉血栓,肺栓塞1例;通过定期随访,截至2022年1月1日,14例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均恢复良好。结论腹膜癌患者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临床护理路径的建立与实施,使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预防规范化,促进了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洛铂联合多西他赛行肿瘤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ve surgery,CRS )加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 ,HIPEC)治疗同时性胃癌腹膜癌(peritoneal carcinoma,P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0例胃癌PC患者接受52次CRS+HIPEC治疗,药物为洛铂100 mg、多西他赛120 mg,加入12000 mL生理盐水加热至(43± 0.5)℃ 持续灌注60min。主要终点指标为总生存期,次要终点评价指标为围手术期安全性。结果:患者中位随访期22.5 个月,中位生存期14.3 个月(95%CI:7.6~21.0),1、2、3 年生存率分别为58% 、40% 、32% 。无围手术期死亡,12例(23.1%)出现严重不良事件。多因素分析显示,完全细胞减灭、术前肿瘤标记物水平正常、术后化疗≥ 6 个周期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对于同时性胃癌PC患者,洛铂联合多西他赛行CRS+HIPEC可延长患者的总生存期,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细胞减灭术(CRS)加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治疗卵巢癌腹膜转移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6例晚期(A组,FIGO Ⅲc/Ⅳ期,n=16和复发性,B组,n=30)卵巢癌腹膜癌患者接受了CRS+HIPEC治疗,分析其临床资料,主要终点指标为总生存期,次要指标为安全性。结果 A、B两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S)分别为74.0月和57.5月(P=0.68)。腹膜癌指数(PCI)≤20(n=24)和>20(n=22)的中位OS分别为76.6和38.5月(P=0.01)。CC 0~1分和CC 2~3分的中位OS分别为79.5和24.3月(P=0.00)。对复发性卵巢癌腹膜癌患者来说,铂类敏感型和耐药型患者的中位OS分别为6 5 . 3 和2 0 . 0 月(P=0.05)。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5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多因素分析显示,CC 0~1分、术后化疗≥6周期为改善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CRS+HIPEC可延长卵巢癌腹膜癌患者的总生存期,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