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肠系膜静脉血栓的影像诊断和溶栓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报告肠系膜静脉血栓(MVT)血管造影的基本征象和留置导管溶栓治疗的初步经验。资料与方法 4例患者,男3例,女1例,平均年龄42岁。原发疾患分别是肾病综合征、肝细胞性肝癌、胰腺炎和剖宫术后。2例有腹部超声检查。4例均经肠系膜上动脉(SMA)插管造影诊断为MVT。随后留置导管,直接实施尿激酶灌注溶栓及抗凝。结果 MVT血管造影的基本征象是:(1)SMA及其分支痉挛和显影时间延长。(2)肠系膜上静脉(SMV)延迟显影或几乎不显影。(3)SMV主干或较大分支内的充盈缺损。(4)肠壁增厚,肠腔内对比剂存留和网膜静脉迂曲扩张。尿激酶(或组织溶栓剂)和肝素治疗后3~10天复查,上述征象消失,SMV显影时间正常,血流通畅。患者临床症状亦改善,免去了手术治疗。结论 选择性SMA造影为临床怀疑MVT时直接观察SMV血流状态的准确诊断手段,并可同时实施经SMA导管尿激酶灌注溶栓及观察疗效。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黄芩有效部位提取物固体分散体药物动力学研究所需的仪器与试药,操作方法和动力学研究结果等.  相似文献   
3.
1病历报告患者,女,50岁,因体检时发现膀胱占位性病变2个月入院。自述无明显不适。查体:未见明显阳性体征;血压120/80mmHg,心电图、X线胸片、血液生化、血常规均未见明显异常。B超示膀胱右侧壁占位病变。膀胱镜发现膀胱右前侧壁有大小约2.0cm×2.0cm的包块,基底部宽,向膀胱内突出,表面覆盖正常膀胱粘膜,距右输尿管管口3.0cm。双侧输尿管口正常。术前诊断为膀胱肿瘤,于2006年4月27日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开放手术,术中触摸肿瘤时,血压突然升至210/110mmHg,考虑为膀胱嗜铬细胞瘤,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切除肿瘤后血压降至80/50mmHg,术后给予去甲肾…  相似文献   
4.
所谓避讳,就是指我国封建时代对于君主和尊长的名字,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中医文献中所常见的避讳现象有以下几种:换字:就是将文中所出现的应避讳的字,改换成另一个意思相近而读音不同的字。如《伤寒论》条文“大便坚”,有的本子作“大便硬”,“坚”改作“硬”,系避隋文帝杨坚之名;针灸腧穴名称“太渊”“渊腋”,有的文献中改作“太泉”“泉腋”,是为了避唐高祖李渊之名.还有的文献载某方某穴可治某病,“治”可改作“理”或“疗”、“主”等字,是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下肢动脉闭塞的血管重建术26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总结对下肢缺血老年患者进行动脉重建术的手术效果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2006年1月至2008年11月收治的262例下肢动脉缺血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对老年患者行下肢动脉重建术围手术期的关注要点及影响远期预后的因素.结果 本组262例老年患者(323条患肢),下肢动脉血管旁路术102条,腔内治疗98条,单纯取栓/内膜剥脱术67条,手术(血管搭桥/取栓/内膜剥脱术)结合腔内治疗多节段病变56条.手术成功率94.7%,围手术期死亡2例(30 d内),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15例.262例中245例患者获得术后获有效随访,随防率93.5%,随访时间1~35个月,平均(18±10)个月.随访期内,死亡15例,血管Ⅰ期通畅率80.5%,Ⅱ期通畅率92.7%,保肢率95.2%.危险因素分析提示:有冠心病病史和年龄大于70岁的病例组在随访期内死亡明显高于其他组.合并糖尿病、病情严重、病变范围广导致术后血管再闭塞发生率高,且截肢数量增加.结论 重症下肢动脉闭塞症的动脉重建术依赖于熟练的手术经验,综合性的多科室协作,合理的手术方案以及围手术期的细致管理.  相似文献   
6.
间接门静脉造影对诊治肝前型门静脉高压症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间接门静脉造影对诊断肝前型门静脉高压症以及对手术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分析近3年来收治的肝前型门脉高压症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间接门静脉造影和/或彩超结果,全部确定为肝前型门脉高压症。施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转流术5例,门静脉-下腔静脉转流术1例,脾切除、脾静脉-肾静脉转流术2例,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探查术、门奇静脉断流术1例,未行手术2例。结果:经转流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脾亢消失,未再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结论:间接门静脉造影检查是诊断肝前型门脉高压症的金标准,对选择手术治疗方法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对下肢缺血老年患者进行动脉重建术的手术效果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2006年1月至2008年11月收治的262例下肢动脉缺血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对老年患者行下肢动脉重建术围手术期的关注要点及影响远期预后的因素.结果 本组262例老年患者(323条患肢),下肢动脉血管旁路术102条,腔内治疗98条,单纯取栓/内膜剥脱术67条,手术(血管搭桥/取栓/内膜剥脱术)结合腔内治疗多节段病变56条.手术成功率94.7%,围手术期死亡2例(30 d内),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15例.262例中245例患者获得术后获有效随访,随防率93.5%,随访时间1~35个月,平均(18±10)个月.随访期内,死亡15例,血管Ⅰ期通畅率80.5%,Ⅱ期通畅率92.7%,保肢率95.2%.危险因素分析提示:有冠心病病史和年龄大于70岁的病例组在随访期内死亡明显高于其他组.合并糖尿病、病情严重、病变范围广导致术后血管再闭塞发生率高,且截肢数量增加.结论 重症下肢动脉闭塞症的动脉重建术依赖于熟练的手术经验,综合性的多科室协作,合理的手术方案以及围手术期的细致管理.  相似文献   
8.
《灵枢》、《素问》、《难经》对督脉的循行各有不同的描述。《素问》所论系拼凑《灵枢·经脉》篇“督脉之别”与足太阳经之部分原文而成,循行十分混乱;《难经》之论被今之教科书广泛采用,但循行方向不符合传统中医理论,有悖于经脉循行规律,只有《灵枢·营气》所论之督脉为最早的记载,也最合乎经脉循行规律。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近年来脑靶向给药的研究进展,为研制可透过血-脑屏障的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脑内给药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经皮导管留置局部溶栓中永久滤器(IVCF)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86例DVT患者用导管留置局部溶栓的方法治疗,并置入永久IVCF(86只)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预防肺动脉栓塞(PE)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86例DVT中59例(68.6%)血栓完全溶解,12例(13.9%)溶解50%~99%,11例(12.8%)溶解<50%,4例(4.7%)溶栓无效,溶栓期间未发生PE。结论 DVT经皮导管留置局部溶栓中置入永久IVCF预防PE,对保证局部溶栓疗效和增加其安全性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