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建立有效可行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单细胞基因诊断技术。方法获取正常人及G6PD基因突变杂合子的单个淋巴细胞,采用多重巢式PCR结合多重SNaPshot技术对G6PD基因突变高发的四个外显子上的12个突变位点进行基因诊断。结果共检测了58个正常和108个杂合子单淋巴细胞,扩增效率为90.97%,等位基因脱扣率为8.08%。结论所建立的多重巢式PCR结合SNaPshot技术可在单细胞水平上快速、准确地检测12个G6PD基因突变位点,可望在临床上实现G6PD缺乏症的植入前遗传学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夫妇双方HLA—DQA1/DQB1组织相容位点匹配个数及丈夫或第三方淋巴细胞免疫治疗(LIT)对复发性流产患者封闭抗体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6月在本院确诊为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177例。治疗前分别检测患者夫妇双方HLA—DQA1和HLA—DQB1基因型,根据血液传播疾病筛查结果选择丈夫(140例)或第三方健康个体(37例)淋巴细胞经皮内注射免疫治疗3次,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以流式细胞术交叉配型实验(FCXM)检测抗丈夫淋巴细胞抗体(APLA)和抗第三方淋巴细胞抗体(ATLA)的水平。结果HLA—DQA1/DQB1组织相容性匹配程度不同的夫妇在LIT后APLA无统计学差异(P〉O.05);丈夫和第三方LIT诱导产生的封闭抗体(包括APLA和ATLA)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O.05);丈夫LIT诱导产生的APLA显著高于第三方LIT(P~0.05);第三方LIT诱导产生的ATLA显著高于APLA(P〈O.05)。结论HLA—DQA1/DQB1组织相容性增高在LIT中对封闭抗体产生无影响。在封闭抗体生成水平上,丈夫LIT效果优于第三方uT。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行辅助生殖技术后流产但染色体数目正常的胎儿人白细胞抗原-G(HLA-G)基因第8外显子14bp插入/缺失多态性情况,以期揭示其与流产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片段分析方法对符合入选条件的47例体外受精(IVF)流产胎儿(IVF流产组)、35例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流产胎儿(ICSI流产组)及49例自然妊娠但选择行人工流产的胎儿(染色体数目正常;对照组)的HLA-G基因14bp插入/缺失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 14bp插入/缺失等位基因频率在各组间相近,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的HLA-G基因+14/+14、+14/-14和-14/-14基因型频率相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结果提示HLA-G基因14bp插入/缺失多态性不是引起通过辅助生殖技术方式妊娠的染色体数目正常胎儿流产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综合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彤华 《职业与健康》2007,23(16):1473-1474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临床表现有多系统损害症状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本病与遗传、内分泌改变、病毒感染、日光照射、药物等多种因素有关[1]。我院自2005年12月—2006年10月收治此类病人40例,经精心医治和护理,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Y染色体微缺失对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胚胎形成情况和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2例Y染色体微缺失患者进行的27个ICSI治疗周期(研究组)的胚胎和临床结局资料,另收集同期88例严重少精子症或无精子症非Y染色体微缺失患者的101个ICSI治疗周期(对照组)的相应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比较不同Y染色体微缺失类型患者进行ICSI的胚胎资料和临床结局。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受精率分别为84.91%与86.30%,卵裂率分别为95.45%与96.79%,优质胚胎率分别为49.35%与45.03%,新鲜周期移植优质胚胎率分别为80.36%与84.80%,临床妊娠率分别为65.22%与60.40%,胚胎着床率分别为41.07%与33.60%,早期流产率分别为0.00%与4.92%,活产率分别为56.52%与55.45%,男婴比例分别为56.25%与47.83%。各观察指标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ZFb区部分缺失组2个新鲜胚胎移植周期中有1例获得生化妊娠,但后转阴性;d区部分缺失组及d区和c区部分缺失组各1次新鲜胚胎移植周期且均未获得妊娠;d区部分缺失加c区全部缺失组19个新鲜胚胎移植周期15例获得妊娠且无一例发生流产。结论:Y染色体微缺失对ICSI治疗周期形成的胚胎情况和妊娠结局无显著性影响,但AZFd区部分缺失加c区全部缺失患者配偶临床妊娠机会高于其他类型Y染色体微缺失患者,AZFb区部分缺失病例配偶有妊娠丢失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Y染色体≤22号染色体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的发生情况。方法本实验对象为47例Y染色体≤22号染色体患者,其中A组精子密度10×106/ml共12例,B组精子密度≥10×106/ml共35例,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其进行Y染色体微缺失15个序列标签位点进行检测。结果47例患者中共有4例发现微缺失,缺失率为8.51%;4例均为A组中发现,A组AZF总缺失率为33.33%,AZFa区缺失率为0%,AZFb区缺失率为25%,AZFc区及d区的缺失率均为33.33%,其中3例在无精子症中,缺失率为60%,1例在严重少精子症中,缺失率为14.29%;B组未发现微缺失,缺失率为0%。结论对于Y染色体≤22号染色体的男性,精子密度≥10×106/ml者AZF微缺失发生率很低;而无精子或严重少精子者,则有发生AZF微缺失的风险,尤其无精子症患者发生AZF多区域的联合缺失的风险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通过辅助生殖技术(ART)治疗妊娠后早期自然流产与胚胎染色体非整倍体的关系。方法采用FIsH技术对202例经ART治疗妊娠患者早期自然流产胚胎绒毛进行了全染色体的非整倍体分析,其中IVF患者132例,IcsI患者70例.结果经ART治疗妊娠患者早期自然流产胚胎绒毛染色体非整倍体发生率为63.86%(129/202),其中以三体型最常见,占83.72%(108/129);IVF组与ICSI组的非整倍体率分别为64.39%和62.86%(P〉0.05);新鲜胚胎移植组与冷冻胚胎移植组非整倍体发生率分别为62.99%和65.33%(P〉0.05);≤35岁组和〉35岁组的非整倍体率分别为55.00%和76.83%(P〈0.01)。结论经ART治疗妊娠患者早期自然流产大部分由胚胎染色体非整倍体所致,并且随着孕妇年龄的增加胚胎染色体非整倍体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8.
广东地区对高等医学检验人才的素质要求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 ;医学科学素质 ;人文科学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用人单位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医学科学素质的要求较高 ,其要求程度与学生的学历层次呈正相关 ,对本科学历以上的学生 ,用人单位希望他们有一定的人文科学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 ,但对专科学生在这两方面的要求很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多发性硬化并发贫血患者对红细胞生成素的反应是否降低。方法分别检测多发性硬化并发贫血患者、缺铁性贫血患者和健康人群血清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同时检测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肝肾功能等指标。结果多发性硬化并发贫血组患者血清红细胞生成素水平为(101.3±17.6)U/L,明显低于缺铁性贫血组的(166.1±8.7)U/L(P<0.01),且多发性硬化并发贫血组血清红细胞生成素水平随并发的贫血严重程度而降低,低、中、重度贫血患者血清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分别为(95.7±9.6)、(101.7±8.1)、(123.7±9.3)U/L,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发性硬化并发贫血患者血清红细胞生成素水平明显降低,且与并发的贫血病情严重程度相关,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可能对这些患者有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G6PD)缺乏症酶学诊断与基因诊断检出情况,并对这两种方法学进行分析比较。方法通过G6PD/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6-phosphogluconate dehydro-genase,6PGD)比值法和多重SNa Pshot基因诊断技术对168例血样进行G6PD缺乏症酶学诊断和基因型诊断,分析各自的检出情况,比较比值法和多重SNa Pshot法的结果,并以测序结果为金标准对两种方法进行方法学评价。结果酶学诊断阳性率为4.76%。基因诊断突变率为22.02%,以c.[1311C>T(;)1365-13T>C]同义突变最常见(72.97%),错义突变率为5.35%。错义突变标本的G6PD/6PGD比值较同义突变及未检出突变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同义突变与未检出突变间G6PD/6PGD比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重SNa Pshot法基因分型结果均与DNA直接测序分析的结果完全一致。比值法无法检出同义突变,且漏检一例错义突变杂合子,其筛查错义突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是88.89%和100.00%。结论 G6PD/6PGD比值法虽可较有效地筛查错义突变但不能检出同义突变和全部的女性杂合子,而多重SNaPshot基因分型方法可有效检出多种G6PD基因突变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