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比较氨基己酸(epsilon-aminocaproic acid,EACA)与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应用的效果.[方法]2019年9月-2020年4月,共计99例拟行单侧THA的患者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联合基于问题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和传统的讲授教学方法(Lecture-based learning,LBL)教学法在临床医学八年制本科教学中的效果。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参与骨骼运动系统疾病教学的临床八年制医学生,对照组为LBL教学法,实验组为PBL+LBL教学法。问卷调查教学效果评价的内容包括学习的积极性、知识理解程度、思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学习成绩、自学能力及师生关系8个方面,以及对教学满意度的评估。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71名医学生,其中2014级八年制34名,2015级八年制37名。其中,回收调查问卷反馈LBL组共34名,男18名,女16名,平均年龄(23.35±0.85)岁;回收调查问卷反馈PBL+LBL组共37名,男20名,女17名,平均年龄(23.81±0.70)岁。调查结果显示:PBL+LBL教学组学习的积极性(8.06±1.41 vs 6.76±1.79)、知识理解程度(8.15±1.21 vs 7.05±1.79)、思考能力(8.18±1.60 vs 7.27±2.08)、团队合作能力(8.09±1.56 vs 7.11±2.12)、学习成绩(7.56±1.69 vs 6.43±2.10)、自学能力(7.57±1.71 vs 8.59±1.44)及师生关系(7.76±1.65 vs 6.76±1.82)方面明显优于LBL教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PBL+LBL组对教学模式满意要高于与LB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医学八年制骨骼运动系统疾病本科教学中应用PBL+LBL教学法,可有效提高学习积极性,改善教育质量,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重组Tet-on COLIA1基因腺病毒骨组织靶向表达对大鼠骨质疏松骨折愈合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40只健康雌性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手术组(n=36)和假手术组(n=4).手术组大鼠切除双侧卵巢,建立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假手术组大鼠仅切开皮肤,不切除双侧卵巢.手术组36只大鼠切除双侧卵巢3个月后,随机选取4...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与溶血的相关性研究。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5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纳入标准为膝关节重度骨关节炎、血沉及C-反应蛋白正常、24 h补液总量不超过2 000 ml的患者;排除非膝关节骨关节炎、有血液性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体内有活动性感染灶、有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以及病历资料不完整的患者。共有93例骨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43例,女50例;年龄58~79岁,平均(67±9)岁。分别记录所有患者术前与术后1、3 d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结合珠蛋白,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及膝关节上、下周径。同时,根据Gross方程计算围术期总失血量,比较术后引流量;显微镜下观察术前与术后外周血涂片的变化(Wright染色),根据术后第5天双下肢静脉彩超结果判断术后深静脉血栓及肌间静脉血栓发生率,记录患者术后皮下瘀斑发生率。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 结果9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平均(1.6±0.8)个月。研究结果发现:术后1、3 d HB值及HCT值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84、2.681、0.305、0.429,P均<0.05);术后结合珠蛋白呈上升趋势,术后3 d相比术前具有统计学差异(t=9.284,P<0.05);术后1、3 d直接胆红素相比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57、2.316,P均<0.05),但是间接胆红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449、2.514,P均>0.05);术后1、3 d膝上、下周径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882、1.937、2.362、2.294,P<0.05)。围手术期总失血量为(979±192)ml,引流量为(165±41)ml;显微镜下观察术后外周血涂片的红细胞形态及大小较术前无明显变化,破碎的红细胞发生较少。术后有8例肌间静脉血栓,无深静脉血栓发生。17例发生皮下瘀斑。 结论术后隐性失血的原因主要与围手术期血液大量进入组织间隙以及积留在关节腔内有关,因溶血方面所造成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阶段骨关节炎滑膜组织中的肾素(Renin)、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血管紧张素受体1(angiotensin receptor 1,AT1R)和AT2R的表达差异。方法以2018年1月-12月因创伤行膝上截肢术、骨关节炎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32例患者符合选择标准纳入研究,根据Kellgren-Lawrence(K-L)X线分级标准分为正常滑膜组(A组,9例)、中度骨关节炎滑膜组(B组,11例,K-L 3级)及晚期骨关节炎滑膜组(C组,12例,K-L 4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各组滑膜组织中Renin、ACE、AT1R、AT2R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B、C组Renin、ACE、AT1R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A组,C组ACE、AT1R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以及Renin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B组;而B、C组AT2R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A组,C组低于B组;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骨关节炎严重程度增加,关节滑膜组织中Renin、ACE、AT1R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人群,AT2R表达量呈下降趋势,提示上述指标与骨关节炎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视神经萎缩因子1(optic atrophy 1,OPA1)介导的线粒体动力学在骨骼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 查阅近年关于OPA1介导的线粒体动力学相关文献,总结治疗骨骼系统疾病的生物活性成分及药物,为治疗骨关节炎提供新的思路。结果 OPA1是参与线粒体动力学和能量学及维持线粒体基因组稳定的关键因子,越来越多证据表明OPA1介导的线粒体动力学在调控骨关节炎、骨质疏松、骨肉瘤等骨骼系统疾病方面有重要意义。结论 OPA1介导的线粒体动力学在防治骨骼系统疾病方面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骨关节炎(OA)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关节疾病之一,同时也是导致残疾的重要因素。软骨细胞是成熟软骨中唯一的细胞,软骨细胞的稳定和正常功能的维持对延缓OA进展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软骨细胞线粒体氧化应激与OA关系密切。本文综述了软骨细胞线粒体氧化应激在OA发病过程中的相关机制,为OA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
9.
骨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软骨退变为主的慢性疾病,但其具体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也被认为在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针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信号通路调控骨关节炎及退变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股骨组件及胫骨组件冠状面位置变化对股骨及胫骨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取1名汉族男性志愿者的左侧膝关节CT及MRI图像,建立正常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finite elemental model,FEM)。设计股骨组件及胫骨组件内翻6°、内翻3°、0°、外翻3°、外翻6°,组合成25个膝内侧单髁置换FEM。沿股骨机械轴加载1000 N载荷,观察von Mises云图应力分布,测量外侧间室载荷比例,测量胫骨组件下方松质骨及内侧皮质骨、聚乙烯衬垫上表面、外侧间室股骨软骨高接触应力值。将与中立位(胫骨及股骨假体内外翻0°、胫骨假体后倾5°)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通过散点图标识,找出点项目密集区和稀疏区,比较两区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数量,确定股骨组件、胫骨组件优化位置。结果股骨组件0°位放置时,胫骨从内翻6°至外翻6°各组合的胫骨组件下方松质骨高接触应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胫骨组件0°位放置时,股骨组件内翻6°、外翻6°组件下方松质骨高接触应力值与中立位比较增加(9.21±3.38)MPa和(9.08±4.13)MPa(P<0.05)。股骨、胫骨组件从内翻6°至外翻6°变化时,胫骨下方内侧皮质骨高接触应力值逐渐下降(P<0.05)。股骨组件0°位放置时,胫骨组件从内翻6°至外翻6°各组合聚乙烯衬垫上表面高接触应力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胫骨组件0°位放置时,股骨组件内翻6°、外翻6°组与中立位组比较分别增加(2.88±2.53)MPa和(3.47±2.86)MPa(P<0.05);股骨及胫骨组件从内翻6°至外翻6°变化时,外侧间室载荷比例及外侧间室股骨软骨高应力值逐渐下降(P<0.05)。稀疏区(股骨或胫骨从内翻3°至外翻3°的所有组合的集合)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比例(2.8%,1/36)明显小于密集区(去除稀疏区以外的所有组合的集合)的比例(57.8%,37/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61,P<0.001)。结论在下肢力线正常、关节线不变的条件下,膝关节内侧固定平台单髁假体放置位置为股骨组件、胫骨组件内翻、外翻角度不宜超过3°。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