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冬亮  王大斌  邵华  祝莹  张丹 《中国骨伤》2018,31(6):577-581
目的:探讨MRI对急性髌骨一过性脱位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收治的35例急性髌骨一过性脱位患者的DR与MRI资料,其中男12例,女23例,年龄10~23岁,平均17岁。将DR与MRI诊断与手术或出院诊断对比,比较两者诊断膝部解剖位置异常、骨损伤、体征、软组织损伤的区别,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Wilcoxon signed rank test)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5例MRI结果与术后或出院诊断结果完全相符。MRI诊断髌骨高位7例,髌骨半脱位7例;DR诊断髌骨高位7例,髌骨半脱位0例;MRI诊断14处,DR诊断7处,两者在髌骨解剖位置异常诊断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10,P0.05)。MRI诊断出骨损伤112处,DR诊断0处,两者在骨损伤诊断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16,P0.05)。MRI诊断软组织损伤43处,DR诊断0处,两者在软组织损伤诊断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21,P0.05)。MRI诊断膝关节积液35例,DR诊断30例,两者在关节积液诊断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32,P0.05)。结论:MRI对急性髌骨一过性脱位的诊断优于DR,MRI应作为急性髌骨一过性脱位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检查,可避免漏诊及误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甲型H1N1流感肺炎的X线、CT表现特征.方法 对34例临床确诊甲型H1N1流感肺炎患者的X线、CT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4例患者肺部病变X线表现主要为:局部肺纹理增多、增粗、模糊;单侧或双侧肺野片状、斑片状影,密度均匀或欠均匀,边缘清晰或模糊;均未见胸膜反应.34例甲型H1N1流感肺炎病灶共54处,其中右肺野29处(占53.7%),左肺野25处(占46.3%);下肺野有28处(占51.9%),中肺野15处(占27.8%),上肺野11处(占20.3%).6例行CT检查,5例均表现为两肺多叶、多段片状、大片状实变及毛玻璃样改变,下叶均累及,分布以肺野外侧、后侧为主,均可见空气支气管征.所有病灶内未见空洞、钙化及液化坏死区.均未见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胸膜极少受累,仅1例见两侧少量胸腔积液.结论 甲型H1N1流感肺炎影像学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X线检查是发现H1N1流感肺炎最基本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显示病变密度、形态和范围的动态变化,而CT能更清楚地显示病灶的密度及范围,明确病变的性质,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隐匿性骨折是指有明确外伤史而X线平片(包括传统的屏片系统成像的X线平片、CR及DR)检查阴性而实际存在的骨折.这种骨折不能靠临床症状确诊,是一种假阴性现象.在工作中,骨折的有无不仅关系到临床治疗,更关系到法医学鉴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数字射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平片在腰椎横突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腰椎横突骨折患者资料,对比DR平片诊断结果与CT扫描结果,并分析漏诊原因。结果经CT扫描证实,62例患者中共有121个横突骨折;通过DR平片确定骨折26例,共见45个横突,怀疑骨折患者21例,共有27个横突;15例患者漏诊的原因主要为摄片原因(46.67%),骨折的部位较为隐匿(46.67%)。结论 DR平片在腰椎横突骨折中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作为基层医院对患者的首选检查手段;采取DR平片无法完全排除骨折时,应进一步CT扫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多层螺CT在骶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21例骶骨骨折的螺旋CT表现、骨折分型,将结果与X射线平片检查对比。结果 多层螺旋CT能清楚、准确地显示各型骶骨骨折,明确骨折线的走行、骶管及骶孔的形态改变,周围骨骼损伤亦显示清晰。在骨折检出和分型方面,均优于X射线平片检查。结论 多层螺旋CT能准确地对骶骨骨折进行诊断、分型,为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的估计提供帮助,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多层螺旋CT足踝部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吕冬亮  金晶  谷水君  祝莹  徐斌  邵华  韩琦 《中国骨伤》2011,24(6):522-526
目的:通过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提示足踝部外伤后X线检查阴性、临床高度怀疑有骨折的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的必要性,以期减少漏诊、误诊。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31例足踝部外伤病例,男18例,女13例;年龄21~67岁,平均35岁。均有明确外伤史,主要表现为足踝部疼痛,局部肿胀,压痛点固定,压痛明显,活动受限。31例X线检查均阴性,因临床高度怀疑骨折而行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螺旋CT检查发现11例骨折,共累及17处。单发骨折6例,多发骨折5例。单发骨折中,外踝骨折1例,距骨骨折1例,足舟骨骨折1例,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1例,跟骨骨折2例;多发骨折中,内、外踝骨折1例,内踝、跟骨、距骨骨折1例,距骨、足舟骨骨折1例,足第1、2楔骨骨折1例,第2、3跖骨基底部骨折1例。结论:足踝部外伤后X线片检查阴性、临床高度怀疑有骨折的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可明显提高隐匿性骨折的检出率,为临床治疗及司法鉴定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足踝部肌腱损伤的MSCT诊断价值,提高对足踝部肌腱损伤的认识,避免漏诊。方法:回顾分析自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临床疑诊足踝部肌腱损伤的32例患者,其中男24例,女8例;年龄23~68岁,平均43岁;外伤后局部均出现疼痛、压痛、软组织肿胀及功能障碍或伴有骨折。所有病例经手术、MRI、双侧对照或随访证实。外伤后7d内完成MSCT检查,2名高年资CT诊断医师在不知结果的情况下分别评估肌腱的异常,意见不一致时协商确定。结果:失访5例,纳入研究27例,最终证实肌腱损伤23例(31处),4例未见异常。按肌腱数(总243条)计算,CT共诊断35处异常,其中误诊4处,CT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88.8%(31/35)、98.1%(208/212)和98.4%(239/243)。其中肌腱脱位11处,表现为肌腱部分或全部离开肌腱沟;肌腱卡压13处,横断面显示肌腱1/2及以上横断面嵌插于骨折缝内,7处VR显示肌腱位于骨折缝内,走形迂曲,6处表现为骨折缝较宽,肌腱仍可显示但与骨折缝关系密切(2处误诊);骨片嵌插4处,横断面表现为骨片部分位于肌腱内,VR显示骨片嵌入肌腱,局部较模糊(1处误诊);肌腱完全断裂4处,横断面表现为断裂处肌腱缺如或伴有周围脂肪间隙模糊,VR显示肌腱连续性中断,长轴方向上肌腱短缩(1处误诊);肌腱损伤3处,横断面表现为肌腱增粗,密度减低,边界不清,周围脂肪间隙模糊,VR显示肌腱增粗,密度减低,结构模糊。结论:足踝部MSCT检查(薄层横断面结合VR评价)能很好地诊断肌腱脱位、肌腱卡压、骨片嵌插、肌腱完全断裂、肌腱损伤等外伤性病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跟骨脂肪瘤是起源于骨内脂肪组织的良性肿瘤,患病率极低。一般为单发。患者通常无明显临床症状,仅少数表现为跟骨部位肿痛,活动后加剧,多在外伤或体检时发现。本文通过回顾性阅读病理证实的8例跟骨脂肪瘤的影像资料,结合文献复习,重点进行影像诊断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肩胛骨骨折螺旋CT二维、三维成像技术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1例肩胛骨骨折病例行螺旋CT扫描,并行二维(MPR)、三维(VRT)重建成像,对图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1例肩胛骨骨折,MPR发现骨折61处,清楚显示骨折线及细小骨碎片,尤其是关节内碎骨块显示清楚,但不能显示骨折三维空间关系;VRT发现骨折58处,图像直观、逼真,立体感强,多方位显示骨折空间改变,但对细小无移位的骨折线显示不佳。在显示骨折数目和分型方面,MPR与VR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螺旋CT二维、三维重建图像结合能多方位、立体、全面、更准确显示肩胛骨骨折的部位、类型、范围、程度等,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跟骨骨折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43例跟骨骨折的螺旋CT表现、骨折分型,根据分型指导临床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结果 多层螺旋CT能清楚显示各型跟骨骨折,明确骨折线的走行、骨折块的大小、数目及移位度,并可发现关节腔内骨折片,跟腓撞击征象及软组织损伤亦显示清晰。结论 多层螺旋CT检查能准确的对跟骨骨折进行诊断、分型,为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的估计提供帮助,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