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8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4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5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caspase非依赖途径在卒中后高温的神经元损伤环节中是否发挥重要作用。方法应用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分别设立缺血后高温、缺血后正常温度和假手术组,每组8只。观察动物行为学评分、梗死体积和凋亡诱导因子(AIF)在海马的表达。利用PC12细胞培养缺氧及高温处理后,观察荧光双染AIF在细胞内的表达变化,及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结果缺血后高温组的行为学评分和梗死体积明显增加,AIF表达增高。PC12缺氧及高温培养后AIF从30min开始在胞核内表达,且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多,细胞凋亡率随时间延长和温度增高而增加,且不被caspase广谱抑制剂所抑制。结论AIF在卒中后高温的过程中发生由胞浆到胞核的转移,caspase非依赖途径由此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人胚神经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和诱导分化的条件。方法 从药物流产的12周到16周的人胚胎海马组织中分离神经干细胞,在EGF、bFGF和LIF联合作用下使其稳定增殖,并用10%的胎牛血清诱导其贴壁分化,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行Nestin、NSE、MAP-2、GFAP和GalC免疫荧光染色,对神经干细胞及其分化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 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增殖成神经干细胞球并传代,鉴定为Nestin染色阳性细胞,并可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结论 利用无血清培养技术和特定生长因子,可培养出在体外稳定增殖并有多向分化潜能的人胚神经干细胞。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稳定、可靠建立神经干细胞体外增殖的方法,并对增殖培养的细胞进行鉴定。方法获取胚胎大鼠的脑组织,通过加入神经生长因子和采用保留细胞联系技术操作,使脑组织中的神经干细胞在体外克隆增殖并稳定传代。以免疫荧光方法对增殖克隆的神经干细胞球进行鉴定。结果神经干细胞不断增殖形成神经干细胞球且神经干细胞能快速稳定传代增殖。培养的细胞为神经干细胞特异性巢蛋白(nestin)染色阳性细胞。结论在神经生长因子的作用下,利用保留细胞联系技术操作,神经干细胞可以在体外快速、稳定克隆增殖并传代。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保留不同程度的再生面神经对面神经-舌下神经侧-侧吻合术后大鼠眼轮匝肌功能重建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抽样分组的方法,将40只大鼠分为4组(每组10只),4组大鼠均行面神经钳夹线拴损伤及面神经-舌下神经侧-侧吻合术(简称吻合术)。术后3个月,A组(对照组):模型建立后不做任何处理;B组:横截断结扎线近头端面神经1/3部分;C组:横截断结扎线近头端面神经2/3部分;D组:于面神经结扎线近头端全部离断面神经。分别于吻合术后1、2、3个月和横截断面神经1周后采用瞬目反应评分评估大鼠患侧眼睑的闭合程度;行运动诱发电位(MAPs)检测大鼠患侧眼轮匝肌的动作电位幅度及波幅下面积;神经元逆行示踪检测面神经核及舌下神经核内阳性神经元的数量;面神经及移植神经半薄切片计数髓鞘数目。结果4组大鼠吻合术后1、2、3个月的瞬目反应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2.47、11.00、10.61、19.13,均P<0.05);横截断面神经1周后4组瞬目反应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06,P<0.05),其中D组分别低于A组和B组(均P<0.01);横截断面神经1周后,刺激面神经吻合口近头端及移植神经中点,4组的MAPs波幅及波幅下面积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7.56、11.86、6.33、4.65,均P<0.05),其中D组的MAPs波幅及波幅下面积均低于A组(均P<0.05)。神经元逆行示踪显示,4组的面神经核内阳性神经元计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2,P<0.05),其中D组的阳性神经元数量分别低于A组和B组(均P<0.05)。4组的面神经干及移植神经中段髓鞘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8.33、6.35,均P<0.05),其中A组分别高于C组和D组(均P<0.05)。结论面-舌吻合术中保留面神经结构完整性具有积极意义,至少保留2/3再生面神经对眼轮匝肌恢复有利。  相似文献   
5.
生长激素释放多肽(GHRP)是具有刺激各种动物垂体分泌GH的六肽。本研究应用自行合成的六肽,已发现在体外对胎儿垂体和分泌GH的垂体腺瘤同样具有刺激垂体细胞分泌GH的作用。对1例垂体瘤的实验证明这种刺激作用是一种剂量依赖关系。GHRP的这种功能可被低浓度生长激素释放抑制因子(10~(-7)M)所部分抑制。电镜观察显示1例垂体瘤受GHRP刺激后,细胞内高尔基器及未成熟分泌颗粒明显增加,提示GH合成增加的事实。  相似文献   
6.
背景神经元的功能状态与机体的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目前已有多种实验方法来鉴定神经元轴突的结构和功能变化.但对于树突,人们给予的重视还很少. 目的 观察电针损伤大鼠中脑后神经元微管相关蛋白 2( MAP2)免疫反应变化. 设计设立对照的动物实验研究. 地点和材料 地点为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中心实验室. Wistar 大鼠,雌雄不限 , 体质量 (180± 120) g, 每组 6只动物. 干预电针损伤大鼠中脑,不同时间取脑组织,行 MAP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主要观察指标神经元 MAP2免疫反应及不同时间病理变化. 结果 正常大鼠脑组织 MAP2免疫反应发生在神经元的树突和胞体.电针损伤后可见 MAP2免疫反应不同的神经元固缩神经元,轻度受损神经元,正常神经元. 结论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实验性研究中, MAP2免疫反应是观察神经元功能状态的一项好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细胞(BMSC)向内皮细胞分化的可行性。方法无菌条件下获取BMSC,实验组以400ng/ml重组人粒细胞一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为诱导剂,进行体外诱导分化;对照组用1640培养液培养。8d后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进行特异性内皮细胞标志物鉴定。结果分化后的细胞在光镜下具有内皮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免疫组化染色证实实验组诱导后的细胞为内皮细胞。结论BMSC在高浓度rhGM-CSF作用下,可以分化为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8.
干细胞移植:神经系统疾病治疗的新策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干细胞特别是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在动物实验中已得到了证实,这为临床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尤其是其功能的恢复带来了新的希望。近年来有关干细胞及神经干细胞在神经系统疾病研究中的成果较多,从不同的效果及其机制方面提出了干细胞及神经干细胞在神经系统再生修复过程中的假说理论并进行了相关的临床验证。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97-01/2003-08期间的章,检索词为stem cell,neural stein cell,hone、iilarrow stromal cell,stroke,ischeroic iniury,neluqous system disease,neurotrophic factor”分别组合进行检索,限定章语言种类为英。同时检索万方数据库2003-01/2004-12期间的相关章.检索词干细胞.神经干细胞,骨髓基质细胞,卒中,缺血性脑损伤,神经营养因子,限定章语言种类为中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筛,选出与研究关系密切的献。纳入标准:研究对象为动物或人,包括干细胞及神经干细胞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内容。重点选取与缺血性神经损伤相关的献资料提炼:共收集到献72篇,其中与本研究关系密切的献14篇,间接相关的献10篇,排除重复性献8篇,共16篇献用于资料的综述。资料综合:对于选取的献进行阅读、归纳和综合。结果显示神经于细胞在脑血管病、脑和脊髓损伤、变性病以及周围神经病方面均有较高的治疗价值和效果。结论:干细胞及神经干细胞在神经系统疾病疾病中具有促进分化、神经营养、神经替代等多种积极作用,在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干细胞特别是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在动物实验中已得到了证实,这为临床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尤其是其功能的恢复带来了新的希望.近年来有关干细胞及神经干细胞在神经系统疾病研究中的成果较多,从不同的效果及其机制方面提出了干细胞及神经干细胞在神经系统再生修复过程中的假说理论并进行了相关的临床验证.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97-01/2003-08期间的文章,检索词为stem cell,neural stem cell,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troke,ischemiciniury,nervous system disease,neurotrophicfactor"分别组合进行检索,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检索万方数据库2003-01/2004-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干细胞,神经干细胞,骨髓基质细胞,卒中,缺血性脑损伤,神经营养因子,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筛,选出与研究关系密切的文献.纳入标准研究对象为动物或人,包括干细胞及神经干细胞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内容.重点选取与缺血性神经损伤相关的文献.资料提炼共收集到文献72篇,其中与本研究关系密切的文献14篇,间接相关的文献10篇,排除重复性文献8篇,共16篇文献用于资料的综述.资料综合对于选取的文献进行阅读、归纳和综合.结果显示神经干细胞在脑血管病、脑和脊髓损伤、变性病以及周围神经病方面均有较高的治疗价值和效果.结论干细胞及神经干细胞在神经系统疾病疾病中具有促进分化、神经营养、神经替代等多种积极作用,在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高之宪  翟晶  历俊华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9):3902-3903,F003
背景:神经元的功能状态与机体的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神经元受损后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预示着神经元是否有再生。目的:探讨施万细胞移植对损伤的大鼠中脑神经元修复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地点为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研究对象Wistar大鼠,雌雄不限,体质量(180&;#177;20)g,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动物。干预:BrdU标记的新生大鼠施万细胞移植至电针损伤的大鼠中脑区域,不同时间处死动物,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BrdU和GAP-43的表达并通过图像分析系统处理实验结果。主要观察指标:移植的施万细胞在脑内的存活时间;损伤神经元的再生情况。结果:施万细胞移植后8个月仍可见BrdU阳性细胞,其数目增加15%,并主要向大脑皮质迁移;移植后1个月损伤的中脑神经元GAP-43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施万细胞移植可促进中脑损伤神经元的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