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7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肝素膀胱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观察肝素膀胱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疗效。 方法  17例间质性膀胱炎患者 ,均为女性。平均年龄 35岁。平均病程 2 7个月。临床表现主要为尿频及膀胱区疼痛。膀胱镜检见黏膜下点状出血 15例 ,Hunner溃疡 2例。按O’Leary Sant间质性膀胱炎症状评分 (ICSI) 8~ 18分 ,平均 (13.4± 3.5 )分 ;问题评分 (ICPI) 3~ 12分 ,平均 (8.2± 3.4 )分。所有患者均使用肝素钠 10 5U膀胱灌注 ,每周 3次 ,疗程 4周。观察治疗后患者症状改善情况。 结果  17例患者随访 3~ 12个月 ,平均 6个月 ,症状缓解 14例 ,其中症状显著缓解或消失 9例 ,评分下降 7分 ;症状部分缓解 5例 ,评分下降 >3分 ;无效 3例。 2例于治疗 7个月及 9个月症状复发。有效率 82 %。治疗后 1、2个月ICSI分别降至 (6 .1± 3.4 )、(6 .3± 3.5 )分 ,ICPI分别降至 (3.5± 2 .9)、(3.6± 2 .7)分 ,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治疗期间发生一过性尿道灼痛者 2例 ,轻微肉眼血尿 1例。 结论 肝素膀胱灌注治疗可有效缓解间质性膀胱炎患者症状 ,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肾脏炎性假瘤6例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脏炎性假瘤的病因、特点和治疗方法,提高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肾脏炎性假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复习有关文献。结果5例术前诊断为肾脏肿瘤行根治性肾切除术,1例术中快速冷冻确诊为炎性假瘤行单纯肿块切除。术后随访无复发。结论肾脏炎性假瘤的病因与细菌感染、免疫反应、结石刺激等多种因素有关;术前诊断需结合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全面分析以提高确诊率,穿刺活检仍是最可靠的方法。本病预后好。  相似文献   
3.
TNP-470与阿霉素联合使用治疗小鼠膀胱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血管形成抑制剂TNF-470与化疗药物阿霉素联合应用抑制小鼠膀胱癌的协同作用.方法分别予TNP-470、阿霉素、TNP-470 阿霉素治疗TN39膀胱癌荷瘤小鼠,观察肿瘤生长及血管形成、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治疗后12 d,TNP-470、阿霉素及TNP-470 阿霉素治疗组抑瘤率分别为46.3%、21.4%及56.5%,TNP-470组微血管密度明显减少、凋亡指数增多,阿霉素组凋亡指数增多,TNP-470 阿霉素组凋亡指数进一步增加.结论TNP-470与阿霉素治疗小鼠膀胱肿瘤,有明显的抗肿瘤协同作用,其机理可能是通过抑制血管形成及化疗药物细胞毒性作用而促使肿瘤细胞凋亡进一步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那雄胺加间歇性雄激素阻断在晚期前列腺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33例T3。期或T4期前列腺癌患者分为两组,A组18例采用比卡鲁胺加戈舍瑞林,间歇性雄激素阻断治疗;B组15例采用非那雄胺加比卡鲁胺加戈舍瑞林治疗。间歇期内B组继续服用非那雄胺。结果:治疗后9个月,A组13例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2例无变化,有效率为88.9%。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为0.3~37.3ng/ml,平均(7.6±6.5)ng/ml。B组12例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例无变化,有效率为93.3%。PSA为0.1~10.5ng/ml,平均(4.2±2.8)ng/ml。B组PSA值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1.7(31~82)个月,B组停药间期(25.1±10.1)个月长于A组(15.7±8.6)个月(P〈0.05)。A组5年生存率为55.6%(10/18),B组为66.7%(10/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5年,A组仍有6例有效(33.3%),B组8例有效(5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那雄胺加上间歇性雄激素阻断治疗,能使晚期前列腺癌PSA进一步降低,停药间期延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微创经皮肾镜(MPCNL)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效果。方法 2009年6月~2011年5月,对25例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行MPCNL钬激光碎石取石术,其中8例术中观察到〉0.5 cm结石冲入输尿管远端,输尿管软镜从薄壁鞘管置入处理输尿管中下段碎石。结果手术时间50~105 min,平均75 min。结石全部清除(1例输尿管中段残留0.4 cm结石,辅以尿石通药物治疗1个月排净),均未输血或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MPCNL联合输尿管软镜取石术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具有损伤小、结石清除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治疗复发性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疗效.方法 本组复发性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63例,肿瘤单发36例,多发27例.肿瘤直径0.2~3.0 cm,术前均经膀胱镜检查,活检病理检查确诊为低级别尿路上皮癌.所有患者均行TURBT,术后常规卡介苗或化疗药物膀胱灌注,定期复查膀胱镜.结果 6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术后61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62个月,平均36个月,38例长期稳定,未见复发;23例复发,复发率37.7%(23/61).其中17例再次行TURBT,手术后9例病情稳定,8例术后再次复发,再行TURBT 1~4次(其中5例临床分期增至T2,鉴于患者高龄或全身情况较差,仍采用TURBT治疗);6例术后复发,因临床分期增加至T2~T3,行开放手术,其中2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4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随访期间死亡2例.结论 对于复发性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TURBT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疗效确切.对于进展为T2期的老年体弱膀胱癌患者,多次TURBT可改善生活质量,延缓患者生命,可有选择性地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微创经皮肾穿刺肾镜结合胆道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上尿路结石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 采用微创经皮肾穿刺肾镜结合胆道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上尿路结石患者15例,探讨手术方法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15例手术时间为45~180 min,平均105 min,一期结石清除9例,二期结石清除4例,结石总取尽率86.7%(13/15),1例于术后1个月辅以体外碎石治疗,结石排净;总的结石排净率为93.3%.无中转开放手术,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微创经皮肾穿刺肾镜结合胆道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具有安全有效、损伤小、结石清除率高等优点,可作为复杂性上尿路结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上尿路梗阻并发肾功能不全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75例尿路结石、8例肿瘤所致上尿路梗阻并发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采用手术和双J管引流解除梗阻后肾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随访观察,并自身对照。结果 75例结石患者中58例术后肾功能恢复正常,17例肾功能明显改善,8例肿瘤患者经置双J管和造瘘后6例肾功能降至正常,2例轻度异常。结论 上尿路梗阻并发肾功能不全,在处理上,应尽快充分解除梗阻,双侧上尿路结石应争取同期双侧取石术,肿瘤所致的梗阻留置双J管内引流,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血管形成与膀胱癌分级及复发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膀胱癌微血管密度 (MVD)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与膀胱癌分级及复发的关系。方法 本组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 6 2例 ,年龄 36~ 82岁 ,平均 6 5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34观察膀胱癌组织中MVD以及bFGF的表达情况。结果 G1级、G2级、G3膀胱癌中bFGF阳性率分别为 33.3%、4 8%、73.7% ,其中 ,G1级与G3级膀胱癌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膀胱癌复发组及未复发组bFGF阳性率分别为 73.1%、36 .1%(P <0 .0 5 )。G1级、G2级、G3膀胱癌MDV分别为 4 4 .3± 11.6、5 3.5± 10 .6、71.9± 15 .3,G1级与G3级膀胱癌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膀胱癌复发组及未复发组MDV分别为 4 1.7± 10 .9、77.2± 15 .3(P <0 .0 5 )。结论 膀胱癌bFGF表达及MVD与其分级及肿瘤复发相关 ,MVD对膀胱癌复发有预测值  相似文献   
10.
局麻下微创经皮肾穿刺钬激光碎石治疗肾结石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局麻下微创经皮肾穿刺(MPCNL)钬激光碎石治疗肾结石的效果。方法:对34例(46侧)肾结石采用局麻下超声引导MPCNL,建立通道后通过输尿管镜/肾镜探查结石,钬激光粉碎及取石。结果:全部病例单次治疗均经过单通道完成,其中1次治疗14侧,2次治疗26侧,3次治疗6侧,穿刺2个通道者9侧。结石总排尽率80.4%(37/46侧),手术时间为1.7~4.5h,平均3.3h,均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局麻下建立MPC-NL、钬激光治疗肾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