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4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理论及临床实践看张仲景治未病思想的科学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未病是仲景六经辨证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它贯串于《伤寒杂病论》全书。通过深入分析和探讨 ,证实了张仲景治未病思想是对《内经》学术思想的继承和发扬。并认为历代医家的评注和大量医疗实践充实了张仲景治未病思想。结合新近研究成果 ,阐释了“肝病传脾 ,当先实脾”及“未病先防” ,“已病防变”等治未病思想的科学内涵。事实证明 ,一千多年前张仲景的治未病思想 ,至今仍有极高的科研和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通痹灵治疗不同证型类风湿关节炎212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痹灵是陈纪潘教授在仲景经方桂枝芍药知母汤的基础上化裁研制成的纯中药复方制剂.以往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通痹灵对改善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降低ESR、CRP、RF等均有明显作用,总有效率达90.52%,对肝肾功能、骨髓、性腺及胃肠道几乎无不良反应[1].  相似文献   
3.
收集陈纪藩教授门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有效病例的中药处方,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录入处方,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和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分析陈纪藩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组方规律,探索新组方。结果共纳入278首中药处方,使用中药95味;用药频次大于50次的有17味,其中杜仲、牛膝、七叶莲、桑寄生、巴戟天、炙甘草、丹参、宽筋藤、川萆薢、茯苓、鹿衔草等11味中药使用频次超过100次,为高频用药;高频药对组合124组,强关联组合56个,从中推演得到核心组合12个,新组方6首。分析结果提示陈纪藩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处方用药以攻补兼施为原则,重在补益肝肾、利湿化痰,辅以祛风除湿、渗利湿邪、活血化瘀,以达到缓解症状、预防筋伤骨损、调理体质的治疗目标。分析结果可为临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肯定了评价生存质量的重要性,生存质量被公认为评价病人整体功能康复的一个指标,传统临床观察指标不能完全表达病人的感受,因而不能替代生存质量的评价,作为一个多维的概念,包括了身体状态、心理、社会的良好状态,健康感觉以及与疾病或治疗有关的症状。从医学的角度考虑,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躯体功能、主观感受和自觉症状。这种强调患者自身对生活经历的良好状态的主观感受,比起既往单从生物学角度评价疾病防护措施的有效性所采用的患病率、病死率、存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162例As患者设为AS组,另取54例健康人设为对照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临床评价,分析中医证候与患者焦虑抑郁程度的相关性。结果:2组SAS、SDS评分分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以SAS加SDS总分等于80分为界,将AS组分成焦虑抑郁亚组与非焦虑抑郁亚组,单一瘀血痹阻证和兼杂瘀血痹阻证在焦虑抑郁亚组比例明显较大。结论:患者的中医证型与焦虑抑郁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单一瘀血痹阻或兼杂瘀血痹阻的患者焦虑抑郁倾向较高。  相似文献   
6.
痛风发病率逐年上升,尚无根治方法,长期发作将导致关节破坏,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传统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治疗疗效欠佳。我们采用微创针刀镜治疗,以西医解剖、手术为基础,中医理论为指导,融合现代医学内窥镜与传统医学小针刀及微创外科技术,激发经气,疏通经络,解除粘连,常以膝关节内外膝眼穴、踝关节昆仑、照海穴为定位点,进入关节后,分解、剥离、刮铲,与小针刀相似,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李凌子  关彤  庄轰发 《新中医》2015,47(1):250-251
中医学救治急症历史悠久,其中《金匮要略》记述了大量关于杂病急症的救治经验,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笔者谨就《金匮要略》对杂病急症的救治经验整理探析如下。1阐明病因时机1.1阐病因,明大法急症的特点是来得急,变化快,因此,尽快明确病因能为有效的救治赢得时间。张仲景将"千般疢难"的发病归纳为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  相似文献   
8.
风湿病中医称之为“痹证”。在金匮中相当于“历节”、“湿病”等。中医治疗风湿病有上千年的历史,实践证明效果是确切的。《金匮要略》是祖国医学中诊治杂病的第一部专书,确立了很多治疗杂病的原则,创制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方剂。它对风湿病治疗切实的临床指导意义不仅在于提出的有效方药,更重要的是指导对风湿病进行辨证论治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金匮要略》经典理论是诊治类风湿关节炎(RA)的基础。在其理论指导下,课题组对该病进行了历经20余年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认为RA主要病因病机是肝肾气血虚弱为本,风寒湿痰瘀为标;痰瘀互结是贯穿始终的基本病理环节;寒热错杂,阴阳失衡,虚实相兼是其主要证候特点。对其治疗,在桂枝芍药知母汤的基础上,研制了通痹灵片、通痹合剂和通痹合剂2号,提高了临床疗效;探索了经典名方治疗RA的作用机理,诠释了经典理论指导RA治疗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昆仙胶囊治疗As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昆仙胶囊与柳氮磺吡啶联合用药的增效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90例AS患者分为昆仙胶囊组(昆仙组)、昆仙胶囊与柳氮磺吡啶联合用药组(联合组)、柳氮磺吡啶组(SSZ组)各30例,治疗12周。治疗第2、4、8、12周时,记录3组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SSZ组比较,治疗4、8、12周时昆仙组及联合组患者达ASAS20、ASAS40的比例较高,夜间疼痛VAS评分、ESR、CRP水平较低,晨僵时间较短,其中联合组优于昆仙组(P〈0.05或0.01)。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均无明显改变。结论:昆仙胶囊治疗AS疗效确切,优于柳氮磺吡啶,且起效时间短,安全性高,与柳氮磺吡啶联合治疗AS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