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总结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PPH)治疗重度混合痔的临床效果及关键环节的操作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12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PPH治疗的183例重度混合痔或环形内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为(28.5±3.1)min。所有患者均一次性完成手术。平均住院时间5.2 d,无一例患者术后出现大出血、大便失禁、感染等情况。随访1个月~3年,平均随访时间26个月,均无复发及再出血、肛门狭窄、大便失禁等并发症出现。结论 PPH作为一种微创精细手术,其操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我们都应该掌握好,才能更有效地提高重度混合痔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619例成年腹股沟疝患者行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资料,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患者术后第1天均能起床活动,切口疼痛多在1~2 d内消失,术后阴囊血肿3例,术后无切口感染、排斥反应,术后随访578例病例3个月至4年,无一复发,失访41例,随访率93.38%。结论采取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及低复发率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倪谢根  钟伟 《安徽医药》2015,(8):1561-1562
目的:分析腹腔镜腹壁切口疝修补术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3月—2013年3月该院收治17例切口疝患者临床资料,将其中10例实施全腹腔镜腹壁切口疝修补术(治疗组),7例行开放式切口疝修补术(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第1天、第2天、第4天、第7天,治疗组患者疼痛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患者出现血清肿等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复发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腹壁切口疝修补术安全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壁切口疝修补术的治疗经验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5例均在腔镜下完成切口疝修补术,手术时间60~180 min,平均(117.00±30.46)min,术后排气时间1~2 d,平均住院时间(16.53±3.46)d。术中无肠管浆膜层损伤、大出血病例。无术后血肿、切口感染、补片感染、肠瘘或死亡病例。10例患者(66.67%)有不同程度的腹壁钉合区域疼痛。术后随访2~11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腹腔镜下采用钉合器或钉合器加缝线贯穿腹壁双重固定补片法修补腹壁切口疝安全、有效。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6.
7.
8.
目的:比较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对患者术后疼痛及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4年6月接受治疗的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58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n=34)和开腹组(n=24),腹腔镜组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辅助下行手术治疗,开腹组行开腹手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胃肠不良反应发生率、疼痛持续时间、术后12 h疼痛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两组患者术后12 h的疼痛程度。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开腹组患者(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胃肠不良反应发生率等均明显亦优于开腹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腹腔镜组患者疼痛持续时间和VAS评分均优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下手术治疗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速度快,可有效减轻术后疼痛,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