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慢性肾衰 (CRF)病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 16 0例CRF病人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 (tHcy)水平 ,同时用离子夺获分析法和微离子酶免疫分析法分别检测血浆叶酸(FA)和维生素B12 (VB12 )浓度。结果 :CRF病人血浆tHcy水平 (2 2 6 9± 12 16 ) μmol/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7 97±2 6 5 ) μmol/L ,CRF病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发生率为 82 5 0 % ,其中血液透析组血浆tHcy水平 (2 4 13± 12 6 8μmol/L ,n =73)明显高于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 (CAPD)组 (16 4 3± 5 5 8μmol/L ,n =19)和非透析治疗组 (19 79± 10 5 7)μmol/L ,(n =6 8) ,但血浆FA和VB12 与正常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别 (P >0 0 5 )。CRF病人血浆tHcy水平与血浆FA浓度均呈负相关关系 ,未经透析的CRF病人血浆tHcy水平与内生肌酐清除率和血浆FA水平呈负相关 ;透析治疗组血浆tHcy水平与血浆FA浓度呈负相关。血透 4h使血浆tHcy下降约 4 0 0 % ,透析后 2 0h回复到透析前水平的 76 0 %~86 0 % ,但在采用血仿膜和聚砜膜透析的病人之间 ,血浆tHcy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 :CRF病人普遍存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但没有明显的FA和VB12 缺乏 ,CRF时肾脏损害削弱了对Hcy的代谢或清除能力 ,  相似文献   
2.
血液透析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D)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AS)情况.方法检测患者临床指标及用彩色B超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粥样硬化斑块.结果粥样斑块阳性的HD患者年龄、病程、HD时间、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反应蛋白(CRP)、颈动脉平均IMT显著高于斑块阴性组患者,而患者血浆白蛋白(A lb)显著降低.HD患者颈动脉平均IMT与病程、A lb、TG、LDL、CRP显著相关.结论HD并AS患者CRP、颈动脉IMT显著增高,A lb显著下降;HD患者颈动脉平均IMT与病程、A lb、TG、LDL、CRP相关.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微炎症状态、血脂水平可能减少HD并AS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典型病变特征包括多种自身抗体阳性以及皮肤、关节、肾脏等全身多个器官或系统受到损害。SLE发病多见于年轻妇女,病程长且反复发作。现有的糖皮质激素治疗虽然疗效尚可,但是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文题释义:低频脉冲电磁场(pulsed electromagnetic fields,PEMFs)疗法:是目前常用的骨质疏松症物理治疗方法。脉冲电磁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原理是采用低频脉冲电磁场改变人体生物电、改善生物场,促使成骨细胞增生,增强成骨能力,提高骨密度治疗骨质疏松。 骨硬化蛋白的单克隆抗体(sclerostin antibody,Scl-Ab):对骨代谢的影响集中体现在对骨硬化蛋白的拮抗作用上。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在刺激成骨活动的同时,不会刺激破骨活动,对骨合成代谢有显著刺激作用,其已经成为治疗骨质疏松的潜在方法。 背景:脉冲电磁场与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皆能对绝经后新西兰大白兔骨代谢产生良好影响,但关于两者联合干预的效果至今少有报道。 目的:探讨脉冲电磁场联合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对绝经后新西兰大白兔骨代谢的影响,探索其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价值。 方法:采用卵巢切除法建立新西兰大白兔绝经后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4组:卵巢切除组、脉冲电磁场组、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组和脉冲电磁场+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组,每组10只。术后第1天起,脉冲电磁场组给予脉冲电磁场磁疗每天1次;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组给予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皮下注射每周2次;脉冲电磁场+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组接受脉冲电磁场磁疗每天1次、每周5次,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皮下注射每周2次;卵巢切除组皮下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每周2次,干预共8周。8周后行骨代谢指标检查、骨密度测定、MicroCT骨微结构参数检测。动物研究中的所有程序经复旦大学实验动物科学部批准(20171263A193)。 结果与结论:①卵巢切除6个月新西兰大白兔骨密度显著下降,提示骨质疏松模型建立成功;②与卵巢切除组相比,3个治疗组L3椎体的骨密度均显著增加(P < 0.05);③3个治疗组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水平均显著高于卵巢切除组,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水平均显著低于卵巢切除组;脉冲电磁场+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组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的水平明显低于脉冲电磁场组、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组;④脉冲电磁场+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组骨微结构参数(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量、骨小梁分离度)均优于脉冲电磁场组、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组(均P < 0.05);⑤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和脉冲电磁场联合治疗可以增强去势新西兰大白兔骨密度,改善骨代谢和骨微结构。 ORCID: 0000-0001-7052-4262(钱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维持性血透(MHD)并发冠心病(CHD)患者C-反应蛋白(CRP)变化。结果显示,MHD并发CHD患者CRP升高,患者CRP与贫血、低蛋白血症有关。  相似文献   
6.
余月明  马援 《陕西中医》1995,16(2):93-94
<正> 仲景对桂枝的应用甚广,用药配伍严谨而灵活,药量变化不居,运用出神入化。在《伤寒论》的113方中,以桂枝汤加减约30方,堪称:“伤寒第一方”,柯韵伯云:“此为仲景群方之冠,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证之与方,因证而立,亦因证而变。《伤寒论》中桂枝汤及其各变方的应用透彻体现了仲景辨证论治思想。  相似文献   
7.
两种腹膜透析置管术的腹透管移位率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膜透析管是否移位是腹膜透析技术存活的关键,回顾我科1992年~2002年采用不同腹膜透析置管术透析的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96例,现将其腹透管移位、大网膜包裹情况对比观察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性对36例DM合并甲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DM合并甲亢血糖难以控制,两者兼顾治疗有利于疗效。结论DM合并甲亢易导致漏诊或漏治,应加强认识,对DM患者应作甲状腺功能检查,同时甲亢患者也应注意监测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小时血糖(2hPG)。  相似文献   
9.
钛轮钉动静脉内瘘长期使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血管通路是慢性肾功能衰竭长期血液透析(HD)患者的生命线。动静脉内瘘 (AVF)因其安全、简单及长久性逐渐为病员和医务工作者接受 ,已成为长期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基本模式。如何延长AVF的使用寿命是医患共同关心的问题。本文对我院近 10年来 4 5 8例通过钛轮钉制作的AVF使用情况进行了总结 ,初步探讨了HD患者AVF的长期使用经验。报告如下 :1 对象及方法1 1 对象 全部病例均为确诊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 ,均需长期透析治疗。其中男性 32 6例 ,女性 132例 ;平均年龄 39 3± 18.1岁。原发病为 :慢性肾炎 376例 ,慢性肾盂肾炎 …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HD)病人钙磷代谢紊乱情况并探讨与颈动脉钙化的关系.方法选择昆明总医院62例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测量透析前血清钙(Ca)、磷(P)、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水平,并计算钙磷乘积(Ca×P).采用高敏B超仪测量颈总动脉壁厚度(IMT)及钙化斑发生情况.结果① 71.9%的患者血P>1.8 mmol/L,平均值(2.25±1.34)mmol/L;血Ca>2.37 mmol/L者占28.26%,<2.1 mmol/L者占21.74%,平均血钙水平为(2.23±0.98)mmol/L;(Ca×P>70)mg2/dl2者占43.9%.出现颈总动脉壁钙化斑患者占46.42%,颈总动脉交叉处IMT增厚平均(1.10±0.54)mm者占46.63%.Ca×P与颈总动脉壁钙化斑及IMT增厚呈正相关(r=0.675,P<0.01;r=0.482,P<0.01). ②iPTH>300 ng/L者占总数的61.29%,其中60岁以上者52.6%,糖尿病肾病病人18.4%;血透月龄越长的患者iPTH升高越多.结论 ①在进行规律血透及服用活性VitD3患者中,仍有2/3存在钙磷代谢紊乱.②Ca×P与颈总动脉壁钙化斑及IMT增厚呈正相关.③iPTH升高者占病人的3/5,其中高龄、非糖尿病肾病病人及透析月龄长者居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