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1.
高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病人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传统保守治疗死亡率在40%~60%左右,传统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死亡率在27%~35%[1],该方法由于创伤较大,目前已很少采用.本院自2001至2006年采用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基底节区出血67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观察基层医院应用组织化卒中医疗模式,辅助中医药和针灸等康复方法治疗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23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组织化卒中组和传统治疗组(对照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牛津残障评分(OHS)、短期临床疗效、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组织化卒中组患者治疗第21和90天时,NIHSS评分为11.28±4.25和4.76±3.16,BI评分为78.00±22.50和84.00±20.10,OHS评分为1.85±1.40和1.30±0.98,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显著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增强、社会功能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组织化卒中组患者治疗第21和90天总有效率分别为80.99%(98/121)和88.43%(107/121),高于对照组的61.74%(71/115)和72.17%(8射115;第21天:Z=6.207,P=0.013;第90天:Z=8.302,P=0.004);但常见并发症发生率(37例,30.58%)低于对照组(80例,6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5.851,P=0.000)。结论基层医院以组织化卒中医疗模式管理和治疗脑卒中,并在康复治疗中辅助中医药和针灸治疗,效果优于传统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4.
国际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试验表明,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颅内动脉瘤治疗方案[1]。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多采用电解脱弹簧圈和支架辅助栓塞技术,其中支架辅助栓塞技术可以增加动脉瘤填充密度,降低弹簧圈伸入母动脉的发生率,被广泛应用于颅内动脉瘤,尤其是宽颈或复杂动脉瘤的介入治疗[2-4]。然而,伴随着支架的植入,动脉瘤患者出现支架内血栓形成和术后血栓栓塞的风险也明显升高[5-9]。尽管常规使用双重抗血小板治疗,但术后血栓栓塞患者的预后仍然不佳。因此,急需一种更有效的术后血栓栓塞治疗方案以改善支架辅助栓塞术后血栓栓塞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观察基层医院应用组织化卒中医疗模式,辅助中医药和针灸等康复方法治疗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23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组织化卒中组和传统治疗组(对照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II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牛津残障评分(OHS)、短期临床疗效、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组织化卒中组患者治疗第21和90天时,NIHSS评分为11.28±4.25和4.76±3.16,BI评分为78.00±22.50和84.00±20.10,OHS评分为1.85±1.40和1.30±0.98,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显著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增强、社会功能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组织化卒中组患者治疗第21和90天总有效率分别为80.99%(98/121)和88.43%(107/121),高于对照组的61.74%(71,115)和72.17%(83/115;第21天:Z=6.207,P=0.013;第90天:Z=8.302,P=0.004);但常见并发症发生率(37例,30.58%)低于对照组(80例,6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851,P=0.000)。结论基层医院以组织化卒中医疗模式管理和治疗脑卒中,并在康复治疗中辅助中医药和针灸治疗,效果优于传统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复方大承气汤保留灌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效果。方法: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38例,两组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加用复方大承气汤深部结肠保留灌肠。结果:治疗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可以缩短病程、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PICC维护门诊开展微信预约服务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建立PICC维护患者微信群,提供微信预约服务,并与传统PICC维护门诊就诊运行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微信预约服务后,患者就诊等候时间显著缩短,对PICC维护门诊服务满意率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在PICC维护门诊开展微信预约就诊服务,可提高护理服务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