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35岁,于2006年4月入院。受凉后出现发热,咳嗽,喘累,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给予抗炎退热等治疗。2天后出现左侧肢体无力,查体:颜面发绀,桶状胸,双肺呼吸音粗,肌肉不发达,胡须绒毛状,无喉结,无阴毛,阴茎短小,长约2cm,双睾丸小、质硬,身高186cm,双下肢长,指间  相似文献   
2.
硝苯啶光稳定性及其光解产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硝苯啶的结晶态对光的稳定性大于溶液态。介绍了一种分离光解产物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观察基层医院应用组织化卒中医疗模式,辅助中医药和针灸等康复方法治疗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23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组织化卒中组和传统治疗组(对照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牛津残障评分(OHS)、短期临床疗效、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组织化卒中组患者治疗第21和90天时,NIHSS评分为11.28±4.25和4.76±3.16,BI评分为78.00±22.50和84.00±20.10,OHS评分为1.85±1.40和1.30±0.98,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显著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增强、社会功能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组织化卒中组患者治疗第21和90天总有效率分别为80.99%(98/121)和88.43%(107/121),高于对照组的61.74%(71/115)和72.17%(8射115;第21天:Z=6.207,P=0.013;第90天:Z=8.302,P=0.004);但常见并发症发生率(37例,30.58%)低于对照组(80例,6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5.851,P=0.000)。结论基层医院以组织化卒中医疗模式管理和治疗脑卒中,并在康复治疗中辅助中医药和针灸治疗,效果优于传统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综合性医疗模式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36例脑卒中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性治疗组(试验组,121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115例),试验组采用规范化综合性治疗管理模式,并在康复治疗中结合中药或针刺治疗;对照组按照传统的单纯基础药物治疗方法,也可非系统化地开展针对患者和家属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短期临床疗效,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arthelindex,BI)和牛津残障评分(OHS)。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BI及OH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1、90天时,两组患者NIHSS评分、BI及OH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第21、90天时,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0.99%vs61.74%和88.43%vs72.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试验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0.58%vs69.56%,P<0.01)。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医院应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性医疗模式治疗脑卒中患者,效果优于单纯基础药物的常规治疗方法,中医学治疗脑卒中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5.
患者 男,38岁.因"双耳听力进行性下降2年,走路不稳半年"就诊.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耳高调耳鸣,进而出现听力下降,且逐渐加重,近半年来听力基本丧失,并且出现走路不稳,双上肢震颤.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脑血管病合并多器官衰竭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 分析153例老年急性脑血管病合并多器官衰竭的病凶和临床特征及相关性因素.结果 153例入院时均无颅外器官功能衰竭的表现,入院后发生2~5个器官功能衰竭,共累及器官504次,平均每人3.2个.结论 老年急性脑血管病合并多器官衰竭发病率高;病死率高;首要诱发因素为感染;相关性因素与病人的年龄、原发病的性质、伴存病种类及数目、器官衰竭时间、衰竭器官的数目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TI)多参数定量分析脑转移瘤放疗疗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8例脑转移瘤放疗患者,共计44个病灶。患者放疗前、放疗结束当日、放疗后1、3、6月行MRI常规扫描以及DTI检查。选取32个病灶,测量放疗前后不同时期的ADC、FA值。结果放疗后不同时期病灶的ADC值呈逐渐上升趋势。放疗结束当日与放疗前比较,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放疗后1、3、6月分别与放疗前比较ADC值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FA值变化幅度不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放疗后转移瘤ADC值逐渐上升反映放疗的早期疗效较好,而FA值在判断瘤体疗效上价值不大。在放疗早期MRI上未发生改变之前,DTI的ADC值已发生变化,能更好反应其微观病理学改变,在评价早期放疗疗效上比常规MRI检查更优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TI)鉴别良性脑膜瘤亚型及其在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良性脑膜瘤患者,术前均行头部MRI常规平扫及增强扫描,并加做DTI检查。结果:纤维母细胞型脑膜瘤部分各向异性(FA)值明显高于其它亚型脑膜瘤,差别有显著性意义;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各亚型间有差异,但无显著性意义。弥散张量成像能直观地显示肿瘤与重要神经纤维束的关系,纤维束受累情况与临床症状具有良好相关性;结论:FA值可以作为鉴别纤维母细胞型脑膜瘤与其它良性亚型脑膜瘤的重要参数之一,从中可获得术前关于其软硬度的信息。弥散张量成像对指导脑肿瘤手术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TI)鉴别良性脑膜瘤亚型及其在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良性脑膜瘤患者,术前均行头部MRI常规平扫及增强扫描,并加做DTI检查.结果:纤维母细胞型脑膜瘤部分各向异性(FA)值明显高于其它亚型脑膜瘤,差别有显著性意义;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各亚型间有差异,但无显著性意义.弥散张量成像能直观地显示肿瘤与重要神经纤维束的关系,纤维束受累情况与临床症状具有良好相关性.结论:FA值可以作为鉴别纤维母细胞型脑膜瘤与其它良性亚型脑膜瘤的重要参数之一,从中可获得术前关于其软硬度的信息.弥散张量成像对指导脑肿瘤手术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多参数定量分析对脑转移瘤全脑放射治疗致放射性脑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8例实施全脑放射治疗的脑转移瘤,放射治疗前、放射治疗结束当日及放射治疗后1、3、6个月行MRI常规及DTI检查.测量放疗前后不同时期侧脑室周围脑白质区的部分各向异性(FA)及平均扩散系数(ADC)值.结果 放射治疗后3个月时复查MRI 2例双侧脑室周围出现脑白质脱髓鞘改变,1例原有脱髓鞘改变加重,6个月时上述脱髓鞘改变进一步加重.放射治疗后不同时期侧脑室周围脑白质FA值逐渐下降,方差分析表明各时间组间FA值有差异(F= 43.128,P=0.000),后进行多重比较检验.放射治疗后1、3、6个月时与放射治疗前比较FA值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治疗结束当日与放射治疗3个月及6个月时FA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治疗后ADC值也呈下降趋势,当出现脑白质改变或原有脱髓鞘加重时ADC值上升.结论 脑转移瘤全脑放射治疗后可造成放射性脑损伤,DTI在常规MRI尚未发生明显改变之前即能探测到微观分子学变化,在潜伏期即可预测放射性脑损伤的发生,为临床提前进行干预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