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2004年1月至2006年8月,我们采用小腿外侧皮瓣对外伤性胫前皮肤缺损20例进行了修复,临床效果较好。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掌骨骨折的治疗选择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掌骨骨折的合理内固定方法。方法本文总结掌骨骨折患者57例共有78处掌骨骨折,随机应用三种常用方法治疗骨折的效果,其中克氏针固定38处,微型钢板固定28处,螺钉固定14处。结果随访6个月到2年。克氏针组优良率达71.1%.骨折愈合时间为6~13周,平均8.3周,2处骨折不愈合.1处延迟骨愈合,1处骨折畸形愈合;微型钢板固定组优良率达92.3%,骨折愈合时间为8—14周,平均9.4周,1处骨折畸形愈合,有2处发生感染;螺钉固定组优良率92.9%,骨性愈合时间为8~10周,该组所有病例均未发生术后骨折移位或畸形愈合。结论微型钢板和螺钉内固定对掌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优于克氏针,但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应根据骨折类型及受伤程度选择适当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3.
带锁髓内钉在下肢骨干多段骨折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带锁髓内钉在下肢骨干多节段骨折应用的临床疗效及有关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股骨、胫骨干多节段骨折应用带锁髓内钉的临床资料,有关适应证、切开复位、扩髓及动力和静力固定问题进行讨论。结果:31例中除2例失访,29例随访8~31个月,平均随访12.5个月,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3.1%,骨折愈合率98.3%。结论:只有掌握好操作技术,带锁髓内钉是目前治疗下肢骨干多节段骨折的一种良好内固定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我院于2000年5月~2003年12月,应用股前外侧皮瓣和胸脐皮瓣修复小腿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并深部组织外露11例,均获得成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单纯减压与联合融合手术对于治疗两节以上老年腰椎管狭窄患者的疗效差别。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手术治疗的60岁以上腰椎管狭窄症患者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单纯减压治疗,观察组使用减压联合融合手术治疗,对比观察不同组间患者的治疗时间以及治疗效果的差别。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而治疗效果比对照组更好,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减压联合融合手术较单纯减压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疗两节以上老年腰椎管狭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评价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的临床效果,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44例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患者,简单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采用交锁髓内钉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踝关节功能评分和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平均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7%,与对照组的14.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患者术后12个月踝关节功能评分较术后1个月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1个月与术后12个月的踝关节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12个月的治疗优良率为95.7%,对照组为9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有效,并发症也比较少,可以很好地缓解踝关节功能,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骨、肌腱、关节及血管神经外露,常需皮瓣修复,以达到临床最佳功能恢复。我院于1999年9月~2003年12月,应用游离隐动脉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2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黄芪甲苷调节白介素-10(IL-10)/β-内啡肽(β-EP)信号通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大鼠神经根损伤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10只大鼠记为假手术组(Sham组),其余大鼠通过移植髓核构建LDH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LDH组、黄芪甲苷组(20 mg/kg黄芪甲苷)、 AS10组(0.5 mg/kg IL-10/β-EP信号通路抑制剂AS10)、黄芪甲苷+AS10组(20 mg/kg黄芪甲苷+0.5 mg/kg AS10),每组10只,Sham组和LDH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机械刺激敏感性实验以及热刺激敏感性实验检测大鼠机械缩足阈值(PWT)以及热痛阈(TWL);ELISA法检测血清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测定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活性;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IL-10、β-EP蛋白表达。结果 与Sham组比较,LDH组PWT值、TWL值、IL-10、β-EP蛋白水平显著减小(P<0.05),细胞凋亡率、TNF-α、IL-1β水平、离子钙接头蛋白分子1(Iba1...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DHS技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2003年5月~2007年6月采用DHS治疗4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结果术后全部获随访6个月~2年。按Harris评分标准:优3O例,良9例;9例出现并发症:内固定失败1例,股骨锁钉处骨折1例,髋内翻2例,下肢短缩2例,下肢外旋畸形2例,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结论DHS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效果较好的方法,术后可以获得较好的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提高,手术并发症少,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